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pc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期。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学科特点从改变教学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几方面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造就一代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创新意识;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082-01
  一、推陈出新,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在一切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所谓创新能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即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力,他们的发明创造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新型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这种创造性对社会或他人来说可能不是新的,但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例如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等。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创设问题情境,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多学科“渗透”、“综合”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核心在于“新”。创新意识就是创造的愿望与激情。没有愿望,没有激情,即使有创新的机会,也会失之交臂,所以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强化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教给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内容,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研究金属活动顺序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湿法炼铜是用铁制取铜,速度肯定比钠制取铜慢,为什么不用钠制取铜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先组织学生就所了解的知识和生产实际展开讨论:①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是否符合反应规律?②钠能否作为制取铜的原料?学生讨论的结果认为虽然符合反应原理,但钠太活泼,冶炼成本高,不宜作原料。这时又有学生提问:“课堂上演示一次中,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真的快于铁吗?”教师采取延缓评判的原则,组织学生动手实验,结果学生发现烧杯中出现奇异的现象,并未出现红色的铜,而是生成了蓝色的硫酸铜。针对现象,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将钠放入水中,奇异现象之后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酚酞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学生思维活跃,忙于写化学方程式,争着解释以上几个同学提出的问题:钠太活泼,和水反应生成酸,不能和盐溶液发生简单置换。并有感而发:“多问为什么,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创新意识大大增强,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求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突出学科特点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是启迪智力的门户,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要想使学生真正学好化学,这需要學生认真精细地观察或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培养观察能力做起。
  中学化学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主要是贯穿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无论哪种类型的实验,教师都要尽力使反映问题的主要方面成为学生感知的对象,特别是对那些现象贫乏,一瞬即逝,而又是显示本质性的内容,教师更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懂得“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例如,在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大多数学生只观察到足以引起兴奋的现象——发出耀眼的强光,而常常忽视本质现象——白色固体物质的生成,其实,前者并不是揭示问题的本质现象,而后者才是实验目的要观察的主要现象。同时要注意防止学生用头脑中已有的印象代替应该真正观察到的直观材料,另外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要束缚其观察的空间,否则,将导致教师一味的指到哪里,学生看到哪里,从而使学生观察缺乏主动性,不但束缚了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那就谈不上培养什么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创新的关键在于“创”,而“创”是一种精神。只有敢于想、敢于闯、敢于干,有创新的勇气和精神,才能开辟新领域,创出新天地。如果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不肯吃苦,不肯钻研,没有持之以恒的意志,是不可能实现创新的。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时组织以“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为题目的故事会或演讲比赛,使学生了解、熟悉科学家的伟大发明创造和他们献身科学的动人事迹以及他们为人类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鼓舞学生学习化学的勇气,坚定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他们献身科学、献身人类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挖掘深埋于内心的创新动力。在学生中树立敢于攻克难关、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楷模,通过学生自我介绍成功的喜悦和探索的乐趣,号召同学们向着理想的彼岸奋力拼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再加上教师善于发现勤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积累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绩,表扬鼓励,就配制成了一剂治疗自卑、增强自信、勇敢创新的良药。
  总之,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环境,把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必须要有一支创新意识强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里的教师能时刻关注着“创新”二字,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需要,经常地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经济意识、创造意识、自我价值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辛.问题意识[J].中国远程教育,2006(01).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意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是关键,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会影响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  关键词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四步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080-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它具备听、说、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发病特点,终止妊娠时机、分娩方式选择,以期指导临床改善母儿预后。  方法: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病例中,符合重度
目的:通过对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的表达水平测定,探索两者在
摘 要教育是一门科学,而教学却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要强化自身艺术修养,不断探索实践,把快乐的教学艺术元素融入教学,以爱施教,演好教学鸣奏、进行和升华“三部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关键词 提高;语文;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F124.6,G623.2,C41,G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