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几点做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一门科学,而教学却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要强化自身艺术修养,不断探索实践,把快乐的教学艺术元素融入教学,以爱施教,演好教学鸣奏、进行和升华“三部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关键词 提高;语文;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F124.6,G623.2,C41,G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081-01
  一、激情导入,演好课堂教学“鸣奏曲”
  导课是课前的开场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教师而言,一课之计在于“导”。导课导得好学生求知心切,导得差则学生会感觉平淡,心不在焉。魏书生老师曾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花,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托尔斯泰也曾说:“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做好导课这个“鸣奏”环节。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讲授新课时,可以用形象的语言,把场景和景象描绘出来,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我在讲授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时先让学生闭眼想象山的样子,然后这样导入:“山,巍峨,博大,深沉。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每见祖国大山,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陶渊明‘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心为山动,文为情发,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观赏杜甫笔下的泰山,聆听作者内心深处的独白”。学生的吸引力瞬间被我聚拢,这节课师生互动情况良好。
  (二)巧设悬念,激发欲望
  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教师能把握这一特点,定能收到开场不凡、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教学说明文《看云识天气》,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晴朗的天空里,她洁白轻盈、摇曳多姿,时而像花朵,时而像羽毛。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吗?(学生答:云)对,是云朵,天气晴朗时她微笑舞蹈,但阴雨天时她也会灰暗悲伤,这说明云朵和天气有密切联系,云朵的心情能预报天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种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认知。
  (三)歌吟导入,情感碰撞
  用歌声导入新课,很快把学生带入轻松的求知殿堂。例如,在学习《黄河颂》一课前,我放了一段《黄河大合唱》音乐,学生很快沉浸在歌曲的旋律中,听完歌曲后,我通过几个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很快领略到了课文的主旨。
  (四)诙谐幽默,趣味横生
  营造趣味导入新课,会很快把学生带入轻松的求知殿堂。例如,在学习《司马光》一课前,看到部分学生昏昏入睡的样子,我讲了一各笑话:“古时候,有一个人,在城里买了一根长竹竿,当他过城门的时候,横着试试不行,竖着试试也不行。于是他请了一个大力士把竹竿从城墙上扔过城墙。”学生们立即来了精神,无不掩口葫芦,都感到这个人可笑。紧接着我话锋一转:“今天,让我们来认识古时候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快乐的空气中导入《司马光》一课,立即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如期实现。
  二、快乐教学,演好课堂教学“进行曲”
  (一)角色入境,心随文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对活动特别感兴趣。我在语文教学中把枯燥的学习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求知。
  (二)巧妙点拨,乐学乐记
  很多知识是抽象的,不易掌握。如果教师能抓住知识内容特点,深入剖析,让知识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学会在充满欢乐和激情的气氛中轻松有效地进行。
  (三)倦而即止,引入佳境
  弓不可不弛,也不可张而不弛。长时间进行单一单调的活动,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变化教学手段调节学习气氛是十分必要的。学生疲倦时,教师可停下讲课,或讲一则笑话,或高歌一曲,使学生兴奋轻松起来后,再进入教学活动中。
  (四)幽默风趣,启迪心智
  教师要学会说幽默的话,课堂上要适时使用幽默教学语言,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身心愉悦,更容易掌握和巩固知识。
  (五)眼神交流,无声胜有声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眼神”和面部表情的作用。例如鲁迅在其小说《祝福》中就通过几次“画眼睛”的艺术,从而将一个饱受封建礼教摧残的农村妇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六)妙用手势,传情达意
  在教学中,教师的手势具有命令、强调、启发、暗示的作用。如遇到学生抢答问题时,教室里乱作一团,这时,教师可掌心向前下方推去,暗示学生停止吵闹,这比教师大吼叫命令停止的方法要好。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在黑板上做练习时,教师可掌心向上,示意某位学生,从而显得诚恳谦恭,学生会觉得和蔼可亲。当然,手势只是辅助手段,形式千变万化,教师要根据习惯、环境、对象、氛围合理使用,以展示它独特的魅力。
  总之,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增添艺术元素,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师越教越乐,学生越学越乐,其乐无穷。这不仅创造了一个欢快愉悦的教学双边环境,还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压力及负担,也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在生殖门诊中不同生殖异常男性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多态的发生率,探讨染色体数量、核型异常及结构上的多态所导致的临床效应;分析男性无精症、少弱精、畸精、习惯性流产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意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是关键,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会影响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  关键词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四步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080-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它具备听、说、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发病特点,终止妊娠时机、分娩方式选择,以期指导临床改善母儿预后。  方法: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病例中,符合重度
目的:通过对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的表达水平测定,探索两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