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构成小学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小学作文教学一样,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采取相应的培养策略,从而将使教学目标充分实现。本文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尽可能实现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今后小学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从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着普遍偏低的情况。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大难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注重对其阅读兴趣的培养,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其次,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培养,最后,要对学会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受教育不久,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还会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反感,失去阅读的兴趣。为了能够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欲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1.1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书本的魅力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致,故事对每个孩子的吸引力都非常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以及每个星期的班队活动的时间,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感受书本中所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学生被老师讲的故事所吸引,同时也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对书本中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从小爱看书的目的。
  1.2合理設置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向学生提问题,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调动自己的思维。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听故事的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求知欲望。比如说,教师在给学生将《龟兔赛跑》的故事的时候,在给学生们讲完小龟和小兔子第一次赛跑完,小龟再一次找小兔子赛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这次猜一猜,小龟和小兔子哪一个会赢得比赛呢?”,这时,就会引起学生的讨论,大部分的学生会认为小兔子会赢,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对学生们说:“故事的答案就在‘龟兔赛跑’的故事当中,同学们自己的看看吧!”,这样学生们就会拿起课本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1.3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人物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情感,比如说,在学生们学习完“守株待兔”这个语言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农夫的角色,体验农夫那种希望“不劳而获”的思想,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态。
  二、注重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培养
  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阅读知识是阅读能力的基础结构,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先导,因此,注重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新旧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认知能力。首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该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向学生们提供感性知识或者相关的背景资料等等,其次,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用这种方法在新信息与旧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只有将新旧知识得以顺利结合,知识的整体结构构件才能够有效形成。除此之外,让学生熟悉好的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议论文的图式结构,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各种体裁的文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让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空间,优雅的环境中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体会快乐。首先建议学校应该开发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脚步发展的不断推进,学校必须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其次,为了能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还应该考虑建立班级图书库。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图书放到班级里供同学们阅读,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这样不仅能够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所讲内容的关联,向学生们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和文章,保证有计划的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文化气息。在学生们读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适当的播放上一首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情感交融的境界。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定,而且还应该结合整体的教学目标来合理展开教学活动,要在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们的阅读认知能力,并且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丽芳.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与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教师》.2009(S2)
  [2]金立桃.浅析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2(15)
  [3]王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4  写文章大致要经过思考酝酿、初步成文和修改完善三个阶段,而修改完善是一篇文章精彩与否的重要阶段,也是写作水平逐步提高的必经途径。好的作文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推敲而写成的。很多大作家、文章高手都很重视这个修改阶段,“文章不厌百回改”是他们的共同经验,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写成之后,自己看,优点何在,毛病何在。眼光渐高,笔下渐熟,定会写出好东西。”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训练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也就是"随文练笔"。  一、"练笔"的特点和作用  "练笔",安排在课文之后,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在写法上,以仿写为主。既仿内容,也仿写法,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来。如我爱故乡的杨梅》,
伴随着海量个性化需求的涌现,单一化的产品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了吸引消费者进而在市场中获胜,现在的厂商无一不提供一系列满足消费者相似或相同需求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这一系列的产品被称为厂商的产品线。然而,厂商同一条产品线内产品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之间会相互竞争相互蚕食对方需求的现实,给厂商产品线定价决策带来很大的困难。学者们对产品线定价决策做了不少研究,但是在这些研究中,价格对产品感知质量的影响经常
中图分类号:G623.23  一、初学写诗,轻松入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孩子通过联想、想象,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漫步诗境当中,领略诗歌的意境,把诗歌变成故事,把诗歌变成美丽的画面,并联系自己色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说话时要掉中学生的感官,把想象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请看《流动的画》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你们自己读第一节诗歌,一边读一边在脑中画画。等会儿老师 请你们说说,你们读的时候都
冬至阳生,寒气严凝。  当此际,冰霜彻骨,凛凛朔风,  山阴道上足迹窮(过板)。  白茫茫霜华遍地,瑞雪飞空。  乐陶陶,在那暖阁偎炉(卧牛)。  把高歌颂。  唱的是,踏雪寻梅浩然公,飘然兴致迥不同。  庾岭千株开正盛,映寒光,含香弄影报嘉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