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艺术中专英语课作为一门外来的语言学科,在我国的艺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遵照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围绕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阐述了艺术中专英语课教学过程中抓好学生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强调德育过程潜移默化的有效影响,并就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政治思想教育方法创新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艺术中专 英语教学 思想教育 渗透相长
什么是艺术中专英语教学?艺术中专英语教学是培养艺术人才体系中的英语教学活动。艺术中专英语教学过程是按照特定的艺术教育目标,通过传授英语知识,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技能、发展语言智力的同时,培养正确的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过程。党的教育方针也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可见艺术中专英语教学行为具有三大任务:一是英语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要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智力;三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形成新时代学生的世界观和健康人格。下面就艺术中专英语教学过程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初步探索。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贯穿政治思想教育
1.英语教学的教育性和必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 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学生在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在认识情感、意志、性格,以及世界观等方面,总要受到一定的教育思维影响,英语教学就永远具有教育性。《英语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一定的知识总要反映一定的思想观点,渗透一定的思想内容,同样在英语教学中都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按照英语教学现象和英语教学发展的本来面貌来总结英语教学规律。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寻求恰当的切入点,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有目的地去塑造高尚的灵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教师对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取信,总要受到自身的立场、观点、态度的影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教、怎样引导、要求学生怎样学,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正确的思想观点理解教材内容和阐述教材内容,给学生以积极的健康思想影响,从而逐步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2.英语教学过程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这是英语教学里的重要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学生,结合英语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传授的英语知识、教学的方法和组织形式都应当是科学的,对教材的论证、表述,对作业的批改,以至于课堂举例,以及教师的教学语言都要做到准确无误。教学的思想性是指英语教学要在英语教材特点中体现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优良品德的培养。通过教学过程——讲课、答问、分析和生活实践结合等方式灌输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校是一所艺术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要艺术专业为粤剧表演专业、粤剧音乐专业和音乐演奏专业、舞蹈表演专业,以及舞台美术专业等技术技能的专业,由于受传统教学的教育理念的影响,艺术专业的学生一向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轻视文化素质学习,学生年龄由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毕业生,年龄跨度大并且参差不齐,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普遍幼稚、很不成熟,虽然有思维灵敏、勇于创新、为人积极热情等优点,但也有耽于幻想、没有理想,没有危机感、缺乏自信,惧怕失败、不敢尝试,自以为是、不善与人合作,挑剔老师与同学、从不检视自我,渴望成功、拒绝用功,追逐明星、崇尚名牌,借此标榜自己是拒绝平庸、张扬个性等特点。教书育人的天职让每一个站三尺讲台的人都不能视而不见、袖手旁观,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所谓的道德说教颇为逆反。因此,如何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便成了一门教育教学艺术。
3.加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性是激发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的需要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的语言学科,在我国艺术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德育作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的思想性是激发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是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习动机是多方面的,主要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自我的实现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最实际、最活跃、最持久。外部客观因素,如分数、竞赛、奖励、家庭、老师和社会的期望等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只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逐步树立其高尚的人格,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教书育人。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用英语讲述西方人的诚信、守时、文明礼仪,等等。比向学生灌输一些空洞的理论效果好得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使他们的思想也受到良好的教育,促使他们增强上进心。还有,在英语教学中也要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习的兴趣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使学生在思想上也能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德,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讲究教学艺术,应从教材中挖掘教育素材,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知识教育的结合点,紧扣教材、适当补充、合理发挥,使英语教学有新意、有创新、有激情,使德育教育及素质教育得以落实,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从而使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坚持德育与教师的言传身教
1.努力挖掘英语学科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因素。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努力挖掘英语学科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因素,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人类探索未知的艰难历程,科学家的治学方法和献身精神等。有计划、有意识地收集教育学生的题材,穿插到英语课的每一章、每一节的课堂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搞活课堂教学气氛。例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及时鼓励,一句夸赞、一张贴画都可以唤起学生自身的成就感,以及其他学生的表演欲,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鼓励时,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可亲的姿态都能使学生信心倍增;点评时,教师应发现并赏识学生的闪光点,即使只是一个漂亮的用词或一个精彩的句子,也要表扬。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老师的关心和赏识,才能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学习。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
2.严格执行教学规范,严师才能出高徒。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任何东西。”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及与学生的交往中所表露出来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品德人格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绝对不能在学生中散布有违党纪国法的言论,不能在学生中议论学校领导和教师,更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可遇事迁怒于学生。所以,教师的使命不仅是教书,而且要育人。教师是德育的实施者,因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行为素质影响学生。
同时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坚持考勤制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纪律要经常给予评价,防微杜渐,以便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教育全体。
3.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无论在英语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里,都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发扬教学民主,主动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做到教学相长。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自身的行动来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将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教师除了要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还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例如: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摸清每个学生的特点,当有的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要去责怪他,要接受学生的“不会”和“犯错”,给学生一个暴露自己弱点的机会。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都是一致的,使言传身教合一,让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要求和方法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同样重要,忽视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每一科的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育人的目的。在英语教学中,我主要从日常用语、单词、句型和课文四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日常用语中渗透
英语中各种场合的文明礼貌用语具有感染、启迪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表示问候、礼貌的句子,教完这些日常用语后,我要求学生加强操练,做到“Thank you”不离口,“please”、“Hello”、“Sorry”常挂嘴边。我还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懂得、明白:早上遇见同学和老师要学会说“Good morning”;向别人道歉时要学会说“Sorry”;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时要学会说“Thank you”。通过学生实际的参与和语调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放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与同学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2.在单词教学中渗透
英语课中的德育渗透不同于其它学科,它采用的是一种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接受的方法。教育的内容是多样化的,一篇短文、一个片段、一句对话、一个单词都能给学生以启迪,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
在所学的英语单词中,有些可以直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如motherland“祖国”这个单词,在英语里它是个复合词,是由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这两个单词组成的。在学习这个单词时,我先教land“土地”这个单词,然后让学生说出早已学过的mother“母亲”这个单词。把这两个单词合起来写在黑板上,请学生脑筋思考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英语单词,它的汉语意思是什么。刚开始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我这样启发学生:“我们中国人常把什么比作母亲?”这样不用过多地说教,无需使用过多的汉语,就能使学生通过学习“祖国”这个单词的过程,感受到把祖国比作母亲是世界各国人民热爱自己国家的情感表现,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又如单词the Great Wall“长城”,Tian An Men Square“天安门广场”等一些词组,当学到它们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从心中能体会到祖国母亲的伟大,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再如:在教china一词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其含义由“瓷器”到“中国”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为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到自豪。通过如此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3.在句型教学中渗透
英语教材中有些内容本身不具备明显的德育因素,但只要教师加以适当延伸,就能起到德育的作用。如在讲句型“Where is he /she from?”时,我问学生:“Where is your money from?”学生答道:“Our parents.”然后又问:“Where is your parents’money from?”学生答道:“By hardwork.”接着告诉学生们,美国中学课程里有一门“理财”课,教学生怎样合理使用手中的每一分钱。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都如此重视理财,而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发展之中,还比较贫穷落后,则更应养成勤俭的好习惯,初中生是纯粹的消费者,更不应拿父母来自不易的钱去乱消费,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生听后深受启发和教育,纷纷表示要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又如在学习“Whattimeis it?”时,让学生互相表达一天上课情况,培养学生严格的时间观念,养成守时、守纪的好习惯。在这些语言训练的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仅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也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培养了他们的爱心,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情操。
4.在课文教学中渗透
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句型和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在课文教学“When was it invented?”这课时,引导学生谈论重要发明的历史、用途和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献身科学事业,从小就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在教“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一课时,教育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关注社会,关心他人,从小事做起,利用自己的特长,为他人、为社会做事情,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贡献。“Wildlife protection”这课主要向我们说明,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正遭受到威胁,数量正在减少,通过了解像熊猫、麋鹿、华南虎等这些动物的栖息地、生活习性和被人类关注前后的数量的比较,让学生懂得自然界的动物、植物都是人类的好邻居,逐步认识保护生态物种的意义,懂得珍惜资源,懂得尊重自然,维持生态平衡。
结语
综合上述,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特点,不同的教师在开展各自的教书育人工作的方式方法与特点上,都可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与内容,我们不必强求一律,只要我们坚特在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式,坚持精雕细琢,自觉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识,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有满意的成效,就要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用一句英语来总结:Being a teacher,you should try your best to understand your students and meet their needs,try to love them,care them and feel their feelings, then you can catch their breath when they begin to breathe.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学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3]道德教育新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4]4lPEP’教科书和教师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学艺术[M].河南大学出版社.
[6]百分百中职教育新概念[M].暨南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艺术中专 英语教学 思想教育 渗透相长
什么是艺术中专英语教学?艺术中专英语教学是培养艺术人才体系中的英语教学活动。艺术中专英语教学过程是按照特定的艺术教育目标,通过传授英语知识,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技能、发展语言智力的同时,培养正确的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过程。党的教育方针也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可见艺术中专英语教学行为具有三大任务:一是英语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要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智力;三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形成新时代学生的世界观和健康人格。下面就艺术中专英语教学过程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初步探索。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贯穿政治思想教育
1.英语教学的教育性和必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 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学生在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在认识情感、意志、性格,以及世界观等方面,总要受到一定的教育思维影响,英语教学就永远具有教育性。《英语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一定的知识总要反映一定的思想观点,渗透一定的思想内容,同样在英语教学中都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按照英语教学现象和英语教学发展的本来面貌来总结英语教学规律。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寻求恰当的切入点,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有目的地去塑造高尚的灵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教师对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取信,总要受到自身的立场、观点、态度的影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教、怎样引导、要求学生怎样学,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正确的思想观点理解教材内容和阐述教材内容,给学生以积极的健康思想影响,从而逐步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2.英语教学过程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这是英语教学里的重要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学生,结合英语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传授的英语知识、教学的方法和组织形式都应当是科学的,对教材的论证、表述,对作业的批改,以至于课堂举例,以及教师的教学语言都要做到准确无误。教学的思想性是指英语教学要在英语教材特点中体现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优良品德的培养。通过教学过程——讲课、答问、分析和生活实践结合等方式灌输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校是一所艺术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要艺术专业为粤剧表演专业、粤剧音乐专业和音乐演奏专业、舞蹈表演专业,以及舞台美术专业等技术技能的专业,由于受传统教学的教育理念的影响,艺术专业的学生一向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轻视文化素质学习,学生年龄由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毕业生,年龄跨度大并且参差不齐,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普遍幼稚、很不成熟,虽然有思维灵敏、勇于创新、为人积极热情等优点,但也有耽于幻想、没有理想,没有危机感、缺乏自信,惧怕失败、不敢尝试,自以为是、不善与人合作,挑剔老师与同学、从不检视自我,渴望成功、拒绝用功,追逐明星、崇尚名牌,借此标榜自己是拒绝平庸、张扬个性等特点。教书育人的天职让每一个站三尺讲台的人都不能视而不见、袖手旁观,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所谓的道德说教颇为逆反。因此,如何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便成了一门教育教学艺术。
3.加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性是激发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的需要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的语言学科,在我国艺术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德育作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的思想性是激发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是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习动机是多方面的,主要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自我的实现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最实际、最活跃、最持久。外部客观因素,如分数、竞赛、奖励、家庭、老师和社会的期望等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只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逐步树立其高尚的人格,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教书育人。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用英语讲述西方人的诚信、守时、文明礼仪,等等。比向学生灌输一些空洞的理论效果好得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使他们的思想也受到良好的教育,促使他们增强上进心。还有,在英语教学中也要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习的兴趣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使学生在思想上也能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德,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讲究教学艺术,应从教材中挖掘教育素材,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知识教育的结合点,紧扣教材、适当补充、合理发挥,使英语教学有新意、有创新、有激情,使德育教育及素质教育得以落实,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从而使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坚持德育与教师的言传身教
1.努力挖掘英语学科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因素。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努力挖掘英语学科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因素,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人类探索未知的艰难历程,科学家的治学方法和献身精神等。有计划、有意识地收集教育学生的题材,穿插到英语课的每一章、每一节的课堂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搞活课堂教学气氛。例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及时鼓励,一句夸赞、一张贴画都可以唤起学生自身的成就感,以及其他学生的表演欲,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鼓励时,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可亲的姿态都能使学生信心倍增;点评时,教师应发现并赏识学生的闪光点,即使只是一个漂亮的用词或一个精彩的句子,也要表扬。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老师的关心和赏识,才能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学习。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
2.严格执行教学规范,严师才能出高徒。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任何东西。”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及与学生的交往中所表露出来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品德人格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绝对不能在学生中散布有违党纪国法的言论,不能在学生中议论学校领导和教师,更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可遇事迁怒于学生。所以,教师的使命不仅是教书,而且要育人。教师是德育的实施者,因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行为素质影响学生。
同时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坚持考勤制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纪律要经常给予评价,防微杜渐,以便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教育全体。
3.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无论在英语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里,都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发扬教学民主,主动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做到教学相长。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自身的行动来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将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教师除了要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还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例如: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摸清每个学生的特点,当有的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要去责怪他,要接受学生的“不会”和“犯错”,给学生一个暴露自己弱点的机会。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都是一致的,使言传身教合一,让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要求和方法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同样重要,忽视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每一科的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育人的目的。在英语教学中,我主要从日常用语、单词、句型和课文四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日常用语中渗透
英语中各种场合的文明礼貌用语具有感染、启迪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表示问候、礼貌的句子,教完这些日常用语后,我要求学生加强操练,做到“Thank you”不离口,“please”、“Hello”、“Sorry”常挂嘴边。我还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懂得、明白:早上遇见同学和老师要学会说“Good morning”;向别人道歉时要学会说“Sorry”;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时要学会说“Thank you”。通过学生实际的参与和语调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放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与同学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2.在单词教学中渗透
英语课中的德育渗透不同于其它学科,它采用的是一种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接受的方法。教育的内容是多样化的,一篇短文、一个片段、一句对话、一个单词都能给学生以启迪,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
在所学的英语单词中,有些可以直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如motherland“祖国”这个单词,在英语里它是个复合词,是由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这两个单词组成的。在学习这个单词时,我先教land“土地”这个单词,然后让学生说出早已学过的mother“母亲”这个单词。把这两个单词合起来写在黑板上,请学生脑筋思考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英语单词,它的汉语意思是什么。刚开始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我这样启发学生:“我们中国人常把什么比作母亲?”这样不用过多地说教,无需使用过多的汉语,就能使学生通过学习“祖国”这个单词的过程,感受到把祖国比作母亲是世界各国人民热爱自己国家的情感表现,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又如单词the Great Wall“长城”,Tian An Men Square“天安门广场”等一些词组,当学到它们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从心中能体会到祖国母亲的伟大,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再如:在教china一词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其含义由“瓷器”到“中国”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为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到自豪。通过如此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3.在句型教学中渗透
英语教材中有些内容本身不具备明显的德育因素,但只要教师加以适当延伸,就能起到德育的作用。如在讲句型“Where is he /she from?”时,我问学生:“Where is your money from?”学生答道:“Our parents.”然后又问:“Where is your parents’money from?”学生答道:“By hardwork.”接着告诉学生们,美国中学课程里有一门“理财”课,教学生怎样合理使用手中的每一分钱。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都如此重视理财,而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发展之中,还比较贫穷落后,则更应养成勤俭的好习惯,初中生是纯粹的消费者,更不应拿父母来自不易的钱去乱消费,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生听后深受启发和教育,纷纷表示要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又如在学习“Whattimeis it?”时,让学生互相表达一天上课情况,培养学生严格的时间观念,养成守时、守纪的好习惯。在这些语言训练的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仅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也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培养了他们的爱心,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情操。
4.在课文教学中渗透
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句型和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在课文教学“When was it invented?”这课时,引导学生谈论重要发明的历史、用途和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献身科学事业,从小就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在教“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一课时,教育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关注社会,关心他人,从小事做起,利用自己的特长,为他人、为社会做事情,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贡献。“Wildlife protection”这课主要向我们说明,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正遭受到威胁,数量正在减少,通过了解像熊猫、麋鹿、华南虎等这些动物的栖息地、生活习性和被人类关注前后的数量的比较,让学生懂得自然界的动物、植物都是人类的好邻居,逐步认识保护生态物种的意义,懂得珍惜资源,懂得尊重自然,维持生态平衡。
结语
综合上述,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特点,不同的教师在开展各自的教书育人工作的方式方法与特点上,都可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与内容,我们不必强求一律,只要我们坚特在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式,坚持精雕细琢,自觉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识,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有满意的成效,就要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用一句英语来总结:Being a teacher,you should try your best to understand your students and meet their needs,try to love them,care them and feel their feelings, then you can catch their breath when they begin to breathe.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学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3]道德教育新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4]4lPEP’教科书和教师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学艺术[M].河南大学出版社.
[6]百分百中职教育新概念[M].暨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