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有效资源 拓展数学思维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5201314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要想有持久不断的发展动力,就必须进行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更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有创新的动力
  学生的天性之一就是好奇。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紧密结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和他们的身心规律,多策略地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和数学知识的兴趣,引起他们要创新、想发明的激情与冲动。
  如在教學《角的分类》时,我巧用“故事导入法”给学生进行视频展播:一群“角宝宝”(40°、135°、180°……)在操场上追逐玩耍,玩得非常开心。站在一旁的“角妈妈”看得眼花缭乱,怎么也分不清楚。同学们,你能根据自己学过的有关知识,帮“角妈妈”把这些“角宝宝”比一比,分一分吗?你能发明一种划分的策略吗?就此顺水推舟导人新课,使学生产生想创新的欲望。
  二、多种渠道,让学生敢创新
  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研究表明:教学环境的安全,能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学环境的安全,最重要的是指学生的学习心理安全,当他们感到老师和其他学生“亲近”时,才能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独特的见解,这是创新的萌芽。
  如有一道思考题:已知ax31/3=11/12xb=15/15×c,并且a、b、c不等于0,把a、b、c这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说明理由。教这道题,教师先让学生们认真审题,然后再让学生各显神通,想办法去解决。几分钟后,教师问:“谁会解答?我们班有多少个小博士?”这一问,很多学生举手跃跃欲试,学习情绪达到高潮。有的学生把这道等式想象成天平;有的想成三组在赛跑,最后得分相等;有的是找三个式子里已知分数的特点,a的分数大于1,b的分数小于1,c的分数等于1,这样就不难推出b>c>a,还有一个说:我把它想成跷跷板,等号两边的重量相等,可判断出a的伙伴重,那么a就轻了,b的伙伴最轻,那么b就是最重,由此得出b>c>a。学生们打开了想象的闸门,积极研讨、假设,提出了具有个性的解决方法。
  2.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质疑是数学思维的起步,是发现问题的关键,教师要引导他们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并大胆地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不断尝试新的解决方法。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教师可这样提向:“梯形的面积,你会求解吗?”“你有什么办法把它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法。经过这样的探索后,学生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要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了。”于是教师让举手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顺利地解决了求梯形面积的问题。但对于后进生来说,要他们解决这两个问题困难较大。因此,教师问:“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这时有一个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发问:“老师,为什么要除以2?”教师鼓励他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鼓励是为了今后能有更多的学生敢于大胆质疑,而且这个问题的确是关键性的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这个学生的提问很有质量。
  3.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
  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就如同在冬日里获得阳光。事实上,不管学生的个性如何,数学成绩怎么样,他们时刻都想得到老师的关照(关注)、褒扬和肯定。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学生的亮点,挖掘学生的优点,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鼓励和赞扬,绝不能粗暴地批评,更不能无故地责备,在课堂上要给足学生“面子”,保护和激发他们“要”创造的欲望与冲动。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第一,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第二,教师应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发散性和多维性,使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四、捕捉课堂中的有效资源,生成精彩
  课堂中生成的东西很多,但并不是生成的都是有价值的,都是精彩的。面对课堂上的突发问题,教师要依靠敏锐的捕捉能力,并随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对于有价值的“突发问题”加以引导,巧妙利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寻求教学中新的平衡。比如在教乘法应用题时,有一道这样的题:一条船最多可以坐5人,一个旅游团租了6条这样的船,这个旅游团有多少人?学生思考后,列出了这样的算式6×5=30(人),也有学生列出5×6=30(人),当时我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答:“要求这个旅游团有多少人,就是求6个5是多少。”我非常满意学生们的回答,也从没怀疑过答案的正确性。当我准备下一题时,有一位学生举手了:“老师,这个旅游团有可能只有29人呢?”“这怎么可能呢?”我愣了一下,但也急速地考虑答案的可能性。同时我把球踢给了学生,“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其实我也没有太多的考虑,我只是想船为什么一定要坐满呢?”学生的一席话使大家豁然开朗。“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根据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多少种可能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进发了出来。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学生的一个回答、一个提示、一个有价值的提问,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倾听学生的想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在倾听中学会捕捉,课堂中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一些思维亮点,是教师稍纵即逝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及时捕捉,就会与重要的“动态生成点”擦肩而过,失去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五、互动的课堂,追求动态的生成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的真心交流,彼此之间的真诚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踏踏实实地重视并强化学生的创造和“数学发明”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引导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作者单位:泗洪县双沟实验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目的]甘南牦牛是分布在甘南境内的牦牛类群,是当地优势畜种之一。为了揭示甘南牦牛GH基因的结构特征,[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202头甘南牦牛生长激素基因(GH)5个外显子及部分
写作是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写作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低段的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如果写话教学扎实了,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面对写作任务表现出来的是恐惧和畏难,不知如何下笔,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成为他们写作的常态。即使写出来作文的内容也是千篇一律,毫无真情实感。如何改变小学生这一写作现状,激
[目的]为了给牛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克隆工作提供基础性材料。[方法]在显微镜下,从卵液中捡出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置入成熟培养液中进行成熟培养,处理培养不同时期的卵母细
我国肉牛存栏量和牛肉产量开始下滑、国外引种与国内品种退化交替出现、黄牛品种迅速被“污染”或消失、牛肉供不应求致使弑母杀青、牛肉注水与违规用药等现象屡见不鲜,其主要
人们科学素养的高低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素养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科学素养的高低逐渐开始影响个人的生活。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根本,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提高整个国民素养的主要途径。虽然如今在小学教育中开始展开科学教学这一门课程,但是小学教师们对科学教学仍出现不重视的现象。本文将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激发学生们
体育财产权有其特殊性。以此为起点,遵循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平衡的原理,我们通过对体育财产权进行类型化区分,按照正当性评价、法律规范方式和内在价值追求的逻辑路径,在一个综
在新西兰乳品冲击下,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着潜伏的危机;在美国规模化养牛模式误导下,我国养牛业陷入误区。由此,提出我国大农业生态系统需要依靠养牛做为支柱,以肉奶两用牛为战略
大自然是最具开放性的环境,也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周边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体验性、探索性、自主性的学习环境,让自然资源这本“活”教材走进孩子们的一日活动,让孩子们用最生动、最童趣、最真实的方式带领我们一起走进枯枝的世界,共享孩子们带来的原生态创意之美。  一、溯本求源,枯枝生花  深秋,凉风瑟瑟,花木凋零,少了春天的活力,少了夏日的兴奋,可依旧挡不住孩子们欢快的脚步,好奇的眼睛。金灿灿的银杏叶从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