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烤型酸奶溶豆制作工艺的优化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35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凝固型酸奶、玉米淀粉为主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焙烤型酸奶溶豆的制作工艺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烘焙温度对酸奶溶豆的感官品质影响最大,其次为蛋清添加量、烘焙时间和酸奶∶玉米淀粉(g/g)。最优方案为酸奶和淀粉配比为70∶30,蛋清添加量为115 g(以酸奶和玉米淀粉共100 g为基准),烘焙时间50 min,烘焙温度105℃,此工艺制作出的溶豆感官品质高,入口即化。
其他文献
沙棘中黄酮组分的准确测定对于鉴定、评价沙棘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沙棘果实和叶片中黄酮类物质的方法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广大沙棘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食品中镉含量的测定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 5009.268—2016)中第一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进样方式分为手动进样和自动进样,两种方式均费时费力,而利用快速自动进样系统能减少样品传送和冲洗时间,使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进样频率,实现快速进样,降低样品残留量,提高进样频率。
本文主要对气相色谱法应用在脂肪酸与浸油溶剂、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与污染物质、挥发性气体以及多环芳烃含量的检测展开分析,旨在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
本文选用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的乙酸乙酯含量。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对前处理后的塑料复合膜袋样品进行超声波萃取,气相色谱内标定量法测量塑料复合膜袋中乙酸乙酯的含量;实现一种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中乙酸乙酯的含量测量方法。通过考察4种溶剂对塑料复合膜袋中乙酸乙酯含量的检测,在4种溶剂萃取检测出的结果发现塑料复合膜袋的乙酸乙酯的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属于合格产品。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在近几年,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安全检测部门为了提高检测数据的精准性、权威性与有效性,常采取化学仪器分析技术开展检测工作,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输出确凿的检测数据,同时,也能提升工作效率,节省投入成本。
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液初始pH值3个重要因素对发酵液糖度变化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参数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酒体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酵母接种量为体积百分比1.8%、发酵温度为20℃、发酵液初始pH值为3.6,在此条件下获得的百香果酒感官评分最高。经质量检测,产品酒精度为11.5%Vol,感官品质良好。
建立快速检测牡蛎中创伤弧菌定性PCR方法。本文根据GB 4789.44—2020对从牡蛎中分离出的3株菌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和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VITEK法)生化鉴定,结合PCR法对其进一步检测,结果表明,PCR法检测结果与VITEK鉴定结果完全一致,3株分离菌均为创伤弧菌。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现状。方法:2019—2020年从湖南14个地级市不同地区采集茶叶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分别对41项农药残留参数和6项重金属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592批次茶叶检出农药残留,检出率为48.5%(592/1220),其中5批次茶叶农药残留超标,超标率为0.4%(5/1220),1337批次茶叶检出重金属,检出率为97.0%(1337/1379),其中3批次茶叶重金属超标,超标率为0.2%(3/1379)。结论:湖南地区茶叶产品存在个别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总
以网纹甜瓜为实验材料,通过对裂果果实和不裂果果实的果实性状、果皮矿质元素、果实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研究网纹甜瓜裂果与矿质元素及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N、P、K这3种元素在裂果果皮中含量均高于不裂果果皮,Ca元素在不裂果果皮中含量高于裂果果皮。说明这4种元素均与甜瓜的裂果有密切关系。PPO酶、纤维素酶与果实裂果有较密切的关系,果实裂果与果实性状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糠氨酸是一种评价牛奶热损伤程度的指标,也是判定复原乳的重要参数,准确测定乳制品中的糠氨酸含量,对于判定乳制品热处理工艺强度、产品质量优劣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乳制品中的糠氨酸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使糠氨酸测定更方便、稳定,同时减少了对色谱柱和检测设备的损害,可进行大批量的样品测定,易于在乳制品企业化实验室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