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是典型的现代教育辅助技术之一.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进行阐述,接着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在教育领域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并非易事.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来看,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但其产生的教育效果因人而异.这说明一些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设计和应用方面仍有不足,存在教学效果差异化现象.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做好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来看,许多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信息技术的创新教育价值无法体现,反而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辅助方法.例如,一些教师在授课时仍然采取“灌输式”教育方法,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只限于概念、公式及习题的呈现,使信息技术成了一块不用擦的“黑板”.在这种陈旧、保守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根本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无法体会信息技术具有的教育价值,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2.学生存在认知差异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辅助技术之一,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无需赘述,但其实际应用效果始终不能让人满意,这与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认知差异性有一定关系.在当前社会发展模式下,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但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信息素养不高,且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想要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育工作,必须精心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從当前的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育模式来看,鲜有教师能够达到这一目标,这使得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学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因此产生.
3.教学依赖问题
教学依赖问题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问题.教学依赖是指在未进行教学分析的前提下,教师盲目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使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不佳.不可否认,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便利性,但从课堂教育的角度来看,无论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多大,它都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课上起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能够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恰当、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但从当前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来看,部分教师在认识同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带来的便利性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将过多的精力用在课件制作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这使得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模式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教师应研究其应用原则.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中的基础目标,也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原则.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时要保证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确保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可以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并能够看得懂,学得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阶段做好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让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锦上添花的一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原则,也是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兴趣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这种教育目标下,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设计必须完全围绕学生展开,用合理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例子,带给他们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做到在完成知识教学的同时,完成对他们兴趣的激发,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恰当合理
恰当合理是保证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前提,也是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的前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这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但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信息技术的应用尺度,就会出现教学依赖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会荡然无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有所下降.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教师必须遵循恰当合理的应用原则,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突破.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之一,想要将其有效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必须结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一切行为的动力,所以教师要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信息技术的丰富表现形式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所以,无论是从课堂教学质量还是从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来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选择,值得教师一试.
2.降低知识难度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状态来看,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能够降低知识难度,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让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这不仅让数学知识变得易懂,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3.丰富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这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应用信息技术让知识有了更丰富、新颖的表现形式,使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和黑板,这让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迎来来新的发展契机.
四、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来看,想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的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行为的关键要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兴趣需求的素材进行教学导入设计,并通过信息技术完成对学生兴趣的调动.例如,在进行“观察物体(一)”一课的教学时,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物体的一个面,让他们对物体产生基本认知.之后我将物体进行旋转,让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由此引发他们的质疑,实现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进行“图形的运动(二)”一课的教学导入时,我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他们自主观察并总结这些图形的共同点,由此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让他们更细致地观察物品,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准备.
2.妙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知识理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辅助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体验,完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需求严格控制使用信息技术的时机、时长,以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用信息技术将长方体进行拆分,让学生全方位、无死角地对长方体进行观察,在提升学生认知的同时,树立起他们的空间立体观念.在进行“负数”教学时,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侧重于展示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提升学生对负数在生活中作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负数知识,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负数知识.
3.善用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训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训练的动力,带给学生良好的课堂训练体验.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展示案例和进行互动探究.例如,在完成“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后,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几个不同的多边形,让他们借助信息技术观察多边形,准确计算出这些多边形的面积.而在完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后,我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了“数独游戏”,让他们在九宫格中分别填入数字1~9,让每行、每列的数字之和都等于15.在信息技术游戏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进一步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知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4.活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后学习质量
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多样化,以线上教育、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为主.这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开展线下教育时运用班班通、希沃等软件进行课堂实录,将自己的教案上传到线上系统当中,让学生课后登录系统,回看课堂教学过程,復习一些关键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在线上系统上进行提问,教师会给予回复,实现师生之间的线上交流.学生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升数学素养.
总 结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性,教师必须做好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的分析,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呈现数学知识,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理运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6):238.
[2]李华.让课堂有声有色: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14):44-46.
[3]戴红艳.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7):159.
[4]翟健.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20(9):75.
[5]朱亚洲.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8):70.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在教育领域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并非易事.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来看,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但其产生的教育效果因人而异.这说明一些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设计和应用方面仍有不足,存在教学效果差异化现象.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做好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来看,许多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信息技术的创新教育价值无法体现,反而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辅助方法.例如,一些教师在授课时仍然采取“灌输式”教育方法,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只限于概念、公式及习题的呈现,使信息技术成了一块不用擦的“黑板”.在这种陈旧、保守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根本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无法体会信息技术具有的教育价值,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2.学生存在认知差异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辅助技术之一,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无需赘述,但其实际应用效果始终不能让人满意,这与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认知差异性有一定关系.在当前社会发展模式下,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但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信息素养不高,且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想要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育工作,必须精心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從当前的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育模式来看,鲜有教师能够达到这一目标,这使得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学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因此产生.
3.教学依赖问题
教学依赖问题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问题.教学依赖是指在未进行教学分析的前提下,教师盲目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使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不佳.不可否认,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便利性,但从课堂教育的角度来看,无论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多大,它都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课上起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能够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恰当、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但从当前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来看,部分教师在认识同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带来的便利性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将过多的精力用在课件制作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这使得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模式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教师应研究其应用原则.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中的基础目标,也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原则.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时要保证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确保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可以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并能够看得懂,学得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阶段做好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让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锦上添花的一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原则,也是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兴趣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这种教育目标下,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设计必须完全围绕学生展开,用合理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例子,带给他们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做到在完成知识教学的同时,完成对他们兴趣的激发,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恰当合理
恰当合理是保证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前提,也是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的前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这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但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信息技术的应用尺度,就会出现教学依赖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会荡然无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有所下降.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教师必须遵循恰当合理的应用原则,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突破.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之一,想要将其有效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必须结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一切行为的动力,所以教师要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信息技术的丰富表现形式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所以,无论是从课堂教学质量还是从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来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选择,值得教师一试.
2.降低知识难度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状态来看,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能够降低知识难度,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让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这不仅让数学知识变得易懂,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3.丰富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这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应用信息技术让知识有了更丰富、新颖的表现形式,使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和黑板,这让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迎来来新的发展契机.
四、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来看,想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的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行为的关键要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兴趣需求的素材进行教学导入设计,并通过信息技术完成对学生兴趣的调动.例如,在进行“观察物体(一)”一课的教学时,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物体的一个面,让他们对物体产生基本认知.之后我将物体进行旋转,让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由此引发他们的质疑,实现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进行“图形的运动(二)”一课的教学导入时,我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他们自主观察并总结这些图形的共同点,由此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让他们更细致地观察物品,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准备.
2.妙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知识理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辅助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体验,完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需求严格控制使用信息技术的时机、时长,以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用信息技术将长方体进行拆分,让学生全方位、无死角地对长方体进行观察,在提升学生认知的同时,树立起他们的空间立体观念.在进行“负数”教学时,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侧重于展示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提升学生对负数在生活中作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负数知识,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负数知识.
3.善用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训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训练的动力,带给学生良好的课堂训练体验.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展示案例和进行互动探究.例如,在完成“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后,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几个不同的多边形,让他们借助信息技术观察多边形,准确计算出这些多边形的面积.而在完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后,我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了“数独游戏”,让他们在九宫格中分别填入数字1~9,让每行、每列的数字之和都等于15.在信息技术游戏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进一步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知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4.活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后学习质量
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多样化,以线上教育、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为主.这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开展线下教育时运用班班通、希沃等软件进行课堂实录,将自己的教案上传到线上系统当中,让学生课后登录系统,回看课堂教学过程,復习一些关键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在线上系统上进行提问,教师会给予回复,实现师生之间的线上交流.学生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升数学素养.
总 结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性,教师必须做好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的分析,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呈现数学知识,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理运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6):238.
[2]李华.让课堂有声有色: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14):44-46.
[3]戴红艳.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7):159.
[4]翟健.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20(9):75.
[5]朱亚洲.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