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长远发展潜力的显现和文化产业水平的不断提升,艺术品投资在未来可望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把艺术品交易引进资本市场也成为共识,各种类型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开始在各地涌现。近段时间以来,天津探索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新模式受到市场各方普遍关注,艺术品份额交易遇市场热炒,反映出相关交易制度亟待完善。
艺术品投资市场亟待创新交易模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为金融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了保证。与此同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艺术品投资开始走入普通投资者的视野。曾有学者粗略估计,2020年我国将具有16万亿元艺术资产的潜在需求,而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一年的交易额只有500亿元,艺术品资产化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
业内人士提出,我国的文化市场急需引进资本市场的机制。因为在改革开放中,文化事业的发展相对起步较晚,目前很多文化行业的发展还是依赖传统发展模式,没有实现文化资产的合理流动。如果能够和资本市场结合,就可以将文化资产盘活起来,使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提升。在这种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各种类型的文化交易所开始涌现。
去年5月,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在成都挂牌成立,其交易对象为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同年11月,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广州举行挂牌仪式,业务范围包括文化股权、物权、债权及知识产权的转让或授权交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深圳、成都、沈阳等地已相继成立了文化产权交易所。
在担负着金融改革先行先试重任的天津,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天津文交所”)去年底正式启动交易,面向全国正式开放网络开户和交易。交易所对文化艺术品市场的文化理念、商业模式和交易方式进行了创新,提出了艺术品份额化、并通过交易所的电子平台进行交易的模式,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文化艺术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
例如,一件艺术品的价格为1000万元,那么可以将它分成1000万份份额,每份份额发行价格为1元;投资者以1000份或1000份的整数倍进行申购,从而持有艺术品份额,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卖艺术品份额,投资者通过赚取差价获利。艺术品份额交易有强制交割环节,即单个投资人持有单件艺术品份额比例达到67%,就触发要约收购直至艺术品退市。
艺术品证券化投资热潮引发质疑
很多人认为以古玩字画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品有着很高的升值潜力,但动辄百万元的价格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份额化交易模式开始走入寻常百姓的视野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用1000元就可以参与投资几百万元的书画,不少普通艺术品爱好者将其视为一次大展身手的投资机会。天津文交所相关负责人也曾多次表示,“开户数量增加之快超乎想象”。
天津文交所成立之初,有不少人士对交易模式的创新予以认可。比如,交易所以投资带动文化,让更多的人群关注文化、参与文化投资;买卖、拍卖等传统交易模式,由于参与主体少,信息不对称程度高,而交易所的模式中,标的物将面对所有的潜在投资者,市场信息更加充分且价格不会受到少数人的影响,形成价格发现机制,价格形成更加合理,等等。
但在首批艺术品上市后,市场价格波动超出此前所有人的预料,也引发了市场质疑。如,《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在2011年1月26日上市首日,开盘1.2元,收盘2.03元。此后四个交易日内,涨幅均达到上限15%,至3月24日,最高曾达到18.7元。而交易所第二批上市的几幅白庚延作品,目前每股价格在6元左右,已经达到上市价格的6倍。
以此推算,《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市值曾经过亿元。记者查询雅昌拍卖网后发现,从2010年起,白庚延作品涨幅翻倍,但最贵的《千峰接云图》成交价也仅为392万元。艺术品通过拆分后实现的市值,竟然远远超出市场认可的价格。一位知名画家表示,作品价格攀升应与作者的功力、声望以及存世作品量有所关联,不应出现如此大的涨幅。
有分析指出,艺术品与股票的本质不同,现在却像炒股票一样炒作艺术品,造成作品价格出现如此大的涨幅。也有人认为,当前艺术品证券化投资市场刚刚起步,价格出现过大的涨幅,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场的容量太小、市场流动性太大。这一表现也是市场发展早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市场应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新生事物采取支持的态度。
应尽快完善交易制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有学者指出,我国证券市场的早期,也曾存在同样的状况。当时很多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普遍不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执行,因此财务数据的披露不够充分,市场上有很多庄家操控股价,股价经常大起大落。但经过了20年时间的发展规范,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场。
天津文交所发布了一系列的公告,对现有交易制度做出更正和修改:3月7日交易所发布公告,调整非上市首日艺术品日价格涨跌幅限制,由15%调整为10%;3月9日,交易所调整开户条件,过去5万元的开户门槛,现在则需要50万元;3月16日,交易所对“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的两名投资人暂停交易;3月21日,交易所表示“当艺术品累计6个交易日收盘价均达到价格涨幅限制,本所将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同日,交易所“临时设置上市艺术品月价格涨跌幅限制,以3月18日收盘价格为基数计算,月价格涨幅比例为20%,跌幅比例为20%。”如此密集的调整交易制度,反映出交易所试图通过制度设计,保证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减少波动,并回归合理价位。但具体效果如何,是否能够改变一些不合理现象,仍有待市场的检验。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认为,应鼓励金融创新,因为它可以探索市场发展的新路径,并在局部锁定风险。艺术品在中国有着很广泛的市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艺术品投资市场也是很成熟的。但金融创新本身存在风险,应加强监管工作,比如由证监部门、文化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金融服务部门共同监管,以保障市场公众的资金安全和投资利益。
长期关注金融领域、就职于一家全国性律师事务所的陈律师分析,从目前天津文交所遇到的问题看,为降低投资风险保护投资人收益,需要有更多的法律机制对各种金融创新产品进行规范,对投资者进行保护。类似的股票、债券、融资券等融资产品的发行,都应有明确的法定监管机构,其发行、交易、退出等都需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进行规范。
艺术品投资市场亟待创新交易模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为金融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了保证。与此同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艺术品投资开始走入普通投资者的视野。曾有学者粗略估计,2020年我国将具有16万亿元艺术资产的潜在需求,而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一年的交易额只有500亿元,艺术品资产化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
业内人士提出,我国的文化市场急需引进资本市场的机制。因为在改革开放中,文化事业的发展相对起步较晚,目前很多文化行业的发展还是依赖传统发展模式,没有实现文化资产的合理流动。如果能够和资本市场结合,就可以将文化资产盘活起来,使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提升。在这种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各种类型的文化交易所开始涌现。
去年5月,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在成都挂牌成立,其交易对象为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同年11月,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广州举行挂牌仪式,业务范围包括文化股权、物权、债权及知识产权的转让或授权交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深圳、成都、沈阳等地已相继成立了文化产权交易所。
在担负着金融改革先行先试重任的天津,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天津文交所”)去年底正式启动交易,面向全国正式开放网络开户和交易。交易所对文化艺术品市场的文化理念、商业模式和交易方式进行了创新,提出了艺术品份额化、并通过交易所的电子平台进行交易的模式,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文化艺术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
例如,一件艺术品的价格为1000万元,那么可以将它分成1000万份份额,每份份额发行价格为1元;投资者以1000份或1000份的整数倍进行申购,从而持有艺术品份额,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卖艺术品份额,投资者通过赚取差价获利。艺术品份额交易有强制交割环节,即单个投资人持有单件艺术品份额比例达到67%,就触发要约收购直至艺术品退市。
艺术品证券化投资热潮引发质疑
很多人认为以古玩字画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品有着很高的升值潜力,但动辄百万元的价格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份额化交易模式开始走入寻常百姓的视野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用1000元就可以参与投资几百万元的书画,不少普通艺术品爱好者将其视为一次大展身手的投资机会。天津文交所相关负责人也曾多次表示,“开户数量增加之快超乎想象”。
天津文交所成立之初,有不少人士对交易模式的创新予以认可。比如,交易所以投资带动文化,让更多的人群关注文化、参与文化投资;买卖、拍卖等传统交易模式,由于参与主体少,信息不对称程度高,而交易所的模式中,标的物将面对所有的潜在投资者,市场信息更加充分且价格不会受到少数人的影响,形成价格发现机制,价格形成更加合理,等等。
但在首批艺术品上市后,市场价格波动超出此前所有人的预料,也引发了市场质疑。如,《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在2011年1月26日上市首日,开盘1.2元,收盘2.03元。此后四个交易日内,涨幅均达到上限15%,至3月24日,最高曾达到18.7元。而交易所第二批上市的几幅白庚延作品,目前每股价格在6元左右,已经达到上市价格的6倍。
以此推算,《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市值曾经过亿元。记者查询雅昌拍卖网后发现,从2010年起,白庚延作品涨幅翻倍,但最贵的《千峰接云图》成交价也仅为392万元。艺术品通过拆分后实现的市值,竟然远远超出市场认可的价格。一位知名画家表示,作品价格攀升应与作者的功力、声望以及存世作品量有所关联,不应出现如此大的涨幅。
有分析指出,艺术品与股票的本质不同,现在却像炒股票一样炒作艺术品,造成作品价格出现如此大的涨幅。也有人认为,当前艺术品证券化投资市场刚刚起步,价格出现过大的涨幅,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场的容量太小、市场流动性太大。这一表现也是市场发展早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市场应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新生事物采取支持的态度。
应尽快完善交易制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有学者指出,我国证券市场的早期,也曾存在同样的状况。当时很多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普遍不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执行,因此财务数据的披露不够充分,市场上有很多庄家操控股价,股价经常大起大落。但经过了20年时间的发展规范,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场。
天津文交所发布了一系列的公告,对现有交易制度做出更正和修改:3月7日交易所发布公告,调整非上市首日艺术品日价格涨跌幅限制,由15%调整为10%;3月9日,交易所调整开户条件,过去5万元的开户门槛,现在则需要50万元;3月16日,交易所对“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的两名投资人暂停交易;3月21日,交易所表示“当艺术品累计6个交易日收盘价均达到价格涨幅限制,本所将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同日,交易所“临时设置上市艺术品月价格涨跌幅限制,以3月18日收盘价格为基数计算,月价格涨幅比例为20%,跌幅比例为20%。”如此密集的调整交易制度,反映出交易所试图通过制度设计,保证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减少波动,并回归合理价位。但具体效果如何,是否能够改变一些不合理现象,仍有待市场的检验。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认为,应鼓励金融创新,因为它可以探索市场发展的新路径,并在局部锁定风险。艺术品在中国有着很广泛的市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艺术品投资市场也是很成熟的。但金融创新本身存在风险,应加强监管工作,比如由证监部门、文化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金融服务部门共同监管,以保障市场公众的资金安全和投资利益。
长期关注金融领域、就职于一家全国性律师事务所的陈律师分析,从目前天津文交所遇到的问题看,为降低投资风险保护投资人收益,需要有更多的法律机制对各种金融创新产品进行规范,对投资者进行保护。类似的股票、债券、融资券等融资产品的发行,都应有明确的法定监管机构,其发行、交易、退出等都需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