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k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语言能力培养培养措施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场合,提出话题,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这一要求是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细化,同时也为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语言文字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书面表达能力,二是口语交际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在写作训练中穿插口语训练
  语言能力的训练不仅对学生思维的活跃和逻辑的严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能提高学生书面语能力。书面语与口语只有综合发展才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抽取课前的两三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将“写”和“说”结合起来,在写作中穿插对学生的口语训练。课前的语言训练可以与写作教材中的分块内容相结合,配合课堂作文让学生轮流上讲台介绍,在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过程中尽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个性,在介绍中学生可以先不说出自己介绍的是谁,让同学们自己猜出被介绍者。在这种活跃的气氛推动下,学生都能很好地抓住被介绍者的特点,描述得更加逼真和活灵活现。可以结合话题作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征集学生们喜欢的话题,比如青春、早恋、音乐、电视、生命等,让学生课前自己抽取话题,进行三分钟左右的演讲。这种即时训练,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学生表达越来越清楚,语句越来越流畅,言辞越来越贴切时,他们的语言能力就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演讲给予一定的点评和鼓励,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演讲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能力。
  二、创设情境,锻炼学生的“说”
  对语言能力来说,情境与氛围是很重要的因素。口语交际的情境氛围对主体的交际欲望和动机起到很强的引发作用,通过外界氛围的引导,能够使交际主体的心境和情绪产生变化,进而影响主体各方面能力的发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变得更加主动,乐于开口,这样才能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现场进行口语训练,比如表演情景剧、相声小品等。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设置各种对“实话实说”、“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进行模仿的环节,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语言能力,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可以邀请学生的家长或者其他任课教师担任嘉宾,让学生体验记者的工作内容,编写好采访提纲等进行现场采访,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反应能力。其次,可以进行课堂即兴讨论,抓住教材内容,提出符合情境的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即兴讨论。如,在教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针对史铁生的个人经历和他的母亲对儿子浓厚的爱,提出关于“苦难”和“感悟母爱”的话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讲授《鸿门宴》时,让学生围绕“我眼中的项羽”进行讨论和演讲。在阅读教学的配合下创设让学生即兴讨论的情境,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举办各种语言竞赛
  除了在课堂上外,课外也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对高中学生来说,集体参加的主体班会和班级活动是对其语言能力加以训练的极好机会和空间与舞台。不管是班会还是班级活动,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班会和班级活动中,利用年轻人争强好胜心,组织一些具有语言意义的竞赛活动。适当的竞争活动除了能激发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外,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小组或个人的演讲、辩论、诗歌朗诵和男女生擂台赛、我的最佳亮相等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求胜欲,实现训练的目的。可以采取评委亮分制、教师参与等评分方式激励学生,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参与语言表达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话可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关于这些活动的准则,教师可以亲自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化,正确运用教学语言和专业术语,做到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及幽默风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语言表达中的情感示范,尽量做到以声传情,以言动心,并注意自己的姿态和表情等,让学生置于语言美的环境中,在教育和感染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语言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学生综合能力中的重要内容,高中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注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文.也谈初中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6(12):101-102.
  [2]彭建民,刘强朵.试述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12):89-90.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前后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以定量分析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16例健康人(对照组),20例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接受PTCA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1d、治疗后1周及1个月测量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治疗前
目的 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技术对不同术式、不同屈光度患者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将均方根(RMS)值>0.3的近视160例(320眼)按屈光度大小分为5组.其中前3组(低、中、高度近视组)各40例,每人一眼应用普通LASIK切削程序(Planoscan),另一眼应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程序(Zyoptix)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第4组(低度近视组)和第5组(中度近视组)各20例(共40
目的 探讨2种护理方法对预防和改善肌注黄体酮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硬结发生的效果,以提供更好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肌注黄体酮不少于60d,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50%硫酸镁湿敷方法进行操作,实验组采用生姜联合粗盐热敷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25%,实验组治愈率87.5%.2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姜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经CT确诊的幕上脑出血患者41例,于发病5h~14d行双层脑CTP检查,按发病到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
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内皮祖细胞(EPC)可定向迁移入肿瘤,经VEGF/VEGFR信号途径参与肿瘤血管和淋巴管新生.RNA干扰是由双链RNA引起的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主要通过小干扰RNA(siRNA)介导的靶mRNA降解,抑制基因表达.经siRNA干扰VEGF/VEGFR信号途径,抑制EPC向内皮细胞分化,有望达到抗肿瘤血管和淋巴管新生以及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效果及脑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胸腺五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社会和企业用电量的急剧增加,电能紧缺状况日益严峻.就目前而言,我国全国上下都出现了电能短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复习阶段,尤其是考试前的备考阶段的学习方法,以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 数学教学默想法复习备考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你会感到诧异,放松——默想法一直是道教、佛教传统的某些派别的修炼方法,怎么会跟学数学搭上边呢?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用默想法进行修习技艺的例子。如学太极拳有默拳的方法。在传统的太极拳中,判断一个练习者是否学有所成,有一
摘要: 中专计算机课是培养中专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中专生信息应用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进行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通过模拟工作场景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机结合,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专计算机课程改革工作过程课程内容学习情境评价标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推进,促进中专生综合素质提高、全面提高中专生实践能力成了中专生教育的最终目标。
摘要: 根据社会需求与计算机应用人才就业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学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体系结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的改革意见。  关键词: 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考核    1.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计算机教育及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快速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