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会走向“太空冷战”吗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9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3日,据德国媒体报道,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当天在莫斯科正式宣布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对美反制裁措施,涉及国际空间站运行、火箭发动机供给、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俄基站运行等多个领域。对此,有舆论称,美俄正在走向“太空冷战”。
  俄罗斯为何敢对美国说“不”
  自1957年苏联将人类首颗人造卫星发射上天之后,美苏两国便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人类登月等太空探索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并纷纷将最新技术用于军事领域,将太空探索上升到事关国家形象、政治制度优越与否甚至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经过多轮谈判,美苏两国达成开展太空合作的17点协议,两国开始在太空探索方面开展一定程度的合作。1975年,美国“阿波罗”号飞船与苏联“联盟”号飞船实现成功对接,两国宇航员在太空握手的画面也随之传回地球,标志着美苏之间的对抗性太空竞赛暂告一段落,美苏双方在太空探索方面进入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期。
  冷战结束后,美国与俄罗斯继续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合作,其中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便是国际空间站项目,双方强大的太空技术实力奠定了两国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中的共同主导地位。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之初,其各大组件均由美国的航天飞机进行运输。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其商业飞船预计在2017年之前无法投入使用。因此,美国几年之内只能依靠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物资,每年要向俄罗斯支付高额的运输费。不仅如此,尽管美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太空探索技术,但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方面,美国高度依赖俄罗斯,美国用于发射军用火箭和民用航天装置的“阿特拉斯5” (AtlasV,也称“宇宙神5”)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就来自俄罗斯。美国之所以用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并不是因为美国造不了,而是因为俄罗斯的发动机不仅性能不错,而且价格相对便宜。因此,美国放弃自造“阿特拉斯5”运载火箭的发动机,转而从俄罗斯进口。
  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方面,美俄两国也有合作,美国在俄罗斯境内建有11座GPS系统地面基站,作为美国GPS系统全球地面基站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GPS系统的定位精度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对等交换”,俄罗斯也一直寻求在美国境内为本国的“格洛纳斯”(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缩写)系统建立基站,但美国至今仍以“可能损害本国国家安全”为由予以推脱、拖延,导致俄罗斯不满。
  因此,从美俄双方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合作态势来看,美俄双方互有优势,也在合作中形成了相互依赖。但至少从目前来看,美国对俄罗斯的依赖要大于俄罗斯对美国的依赖。因此,俄罗斯有在太空合作方面对美国说“不”的实力。
  俄方举动能否打疼美国
  虽然西方媒体大肆炒作俄罗斯的“不合作”行为,甚至危言耸听地宣称美俄将因此进入“太空冷战”。但事实上俄罗斯并不是“挑事者”,而是被迫应战。用德米特里·罗戈津的话来说:“制裁永远是回旋飞镖,总会飞回来的。俄罗斯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以言论回应言论,以行动回应行动。”
  美国什么行动让俄罗斯如此回应呢?众所周知,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联合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俄罗斯众多高官都被列入制裁名单,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也未能幸免。4月2日,在乌克兰危机不断发酵的当口,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消息称,鉴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做法,航空航天局将减少并暂停与俄罗斯在航天方面的大多数合作,包括双边会谈、官员互访等,但双方在国际空间站的合作除外。同时,美国航空航天局还宣布,美国将集中精力恢复从本土进行载人航天发射,停止在此问题上对俄罗斯的依赖;如果国会能够确保经费投入,最早可在2015年实现从美国本土进行载人发射。由此,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扩大到太空领域。但美国人的狡黠之处在于,美国只选择于己有利的领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对于国际空间站、火箭发动机等美国高度依赖俄罗斯的领域,则排除在制裁之外。
  如同德米特里·罗戈津前面所说的那样,俄罗斯向来是“以行动回应行动”,绝不会甘心被动挨打。果不其然,从俄罗斯的反制措施来看,俄罗斯的举措充分体现了俄罗斯“以牙还牙”的个性,其反制措施基本上都是美国严重依赖俄罗斯的领域,至少短期内可以打疼美国。首先,对于国际空间站,美国人希望能够将空间站的运行时间延长至2024年,并希望俄罗斯能够继续支持空间站并投入一部分资金,如果俄罗斯人2020年之后甩手不干了,对于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美国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同时,如果离开俄罗斯的载人飞船,用德米特里·罗戈津的话来说,当前美国人只有“用蹦床将美国宇航员弹射到太空”了,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部分“可以独立存在”,而“美国部分离开俄罗斯后则不能单独运行”。其次,如果俄罗斯停止向美国供应用于“阿特拉斯5”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美国虽然不缺技术,也在积极寻求替代产品,但短期内恐怕也造不出来用以替代的发动机。第三,对于美国在俄罗斯境内的GPS系统地面基站,如果俄罗斯暂停甚至关闭这些基站,美国GPS系统的精度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迫使美国采取补救措施,而这对拥有自己定位系统的俄罗斯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
  德米特里·罗戈津宣布俄罗斯的回应措施之后,美国的态度立马软了下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俄在航天项目方面有着长期合作,美国希望这种合作能够继续下去,美俄仍就一系列问题继续合作。由此来看,俄罗斯确实一定程度上戳到了美国人的痛处,让一向自视甚高的美国人不得不放低身段。
  太空冷战会爆发吗
  俄罗斯敢报复美国,并戳到美国人的痛处,然而它自己也并非金刚不坏之身。在太空领域,俄罗斯同样有依赖美国人的地方。还以国际空间站为例,整个空间站的运行都依赖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空间站正常的轨道运行也离不开美国的陀螺仪。可以说,空间站的运转离不开美俄两国的合作,二者缺一不可。空间站停了,对俄罗斯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至于火箭发动机,俄罗斯可能只能在一两年内拿住美国人的命门,少则一两年,多则两三年,美国便能摆脱对俄罗斯发动机的依赖。况且当前美国还有一定的俄制发动机库存,能够使用两年,不至于立马断粮。因此短期内,俄罗斯确实戳到了美国人的痛处,但此举可能刺激美国摆脱对俄罗斯依赖的努力,让美国在太空领域更加独立。一旦美国甩开俄罗斯,将俄罗斯排除在国际太空合作之外,领着欧洲、日本等小兄弟“单干”,那么这对俄罗斯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
  事实上,俄罗斯并没有把事情做绝,因为做绝了只会导致美俄两败俱伤,俄罗斯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其一,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俄罗斯拿2020年的事情说事,其宣传作用明显大于实质意义,因为几年之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其二,对于火箭发动机,俄罗斯只是反对美国将俄制发动机用于军事目的,并没有完全禁止向美国出口。其三,对于GPS导航系统在俄罗斯的地面基站,在宣布回应措施的同时,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如果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在美国境内建立地面基站,那么俄罗斯愿意与美国开展对话。这说明,俄罗斯并没有关闭对话的大门,仍希望能够与美国就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在美国境内建立基站问题达成协议。
  从美俄关系总体态势来看,受乌克兰危机影响,美俄关系确实降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但并没有重回冷战状态,因为美俄谁都经不起第二次冷战。对美国而言,俄罗斯“既虚弱又危险”。虽然很多美国人不看好俄罗斯的未来,但都明白俄罗斯的“危险性”,因为俄罗斯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给美国“添堵”的国家,如果把俄罗斯逼急了,俄罗斯很可能会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给美国“捣乱”。对俄罗斯而言,虽然可以在某些领域对美国采取“回应行动”,秀一秀“肌肉”,但如果与综合国力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美国陷入全面对抗,注定没有任何赢的机会,自己的国际处境可能更加孤立,国内经济发展、社会秩序、政治稳定都可能受到冲击,届时俄罗斯可能真的会沦为“二流国家”。这对一心追求复兴的俄罗斯而言,将是一个可怕的梦魇。
  从美苏、美俄关系的发展历程来看,双方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当前美俄在太空领域的摩擦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充其量只是“小插曲”,双方很难因此陷入“太空冷战”,更不会因此重回冷战。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其他文献
当地时间5月31日晚6时左右,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阿富汗东部的霍斯特省郊区的一处荒地上,大约18名塔利班战士围在一辆破旧的丰田皮卡车四周警戒。脸色苍白的鲍·伯格达尔有些心不在焉地坐在皮卡车上,如果不仔细看,这位穿着一身塔利班式长袍的白人男子,完全不像是一个美国大兵。确实,他已经被塔利班囚禁了近五年。作为目前惟一一位在阿富汗战场被俘的美军士兵,美国政府为了救他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释放关押在关塔那摩监
2014年以来,加州地区的民众与政界陷入了无休止的讨论与争吵,所涉及的对象是一项被称之为《第五号加州宪法修正案》(Senat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No.5)的议会提案。与SCA5相关联的是另一份被称为“加州209号法案”(California Proposition 209)的正式法律文本,前者要求对后者当中的某些条款进行修改;那么《加州209号法案》究竟是什么,又
2014年韩国仁川亚运会成为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史上的重要一页。10月4日上午,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黄炳誓、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崔龙海、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金养健等朝方高官组成的朝鲜高级代表团乘专机抵达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对朝鲜展开了12小时的“旋风式”访问。  出席亚运会闭幕式只是朝鲜代表团来访的一个重要由头而非目的,南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才是要务。韩国国务总理郑烘原在闭幕式前后两次会见朝鲜代表团,
修建刻赤海峡大桥只是俄罗斯在克里米亚进行国家治理的众多措施之一,而国家治理的前提是政治治理,核心是经济问题。  2014年4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责成政府确定建设刻赤海峡大桥的融资规模和来源。早在3月19日克里米亚刚刚公投入俄的第二天,普京就迫切表示在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间修建桥梁。其实刻赤海峡大桥在历史上曾经修建过。此次俄罗斯修建,不仅是要加强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本土的联系,更是俄罗斯在克里米亚进
21世纪的中国外交追求“和谐世界” 理念,而和谐世界的实现以对“理”的认知为基础。杨洁篪外长在2010年两会期间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说:“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占不占理。中国的外交是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利益,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己任,这就是中国外交的‘理’”。  “理”外交的含义可以包括讲理、占理、法理、理性、理解等内涵。冷战时期,对立双方各讲各的理,互不相容,互不认同;苏东剧变后
2013年4月16日,普京在卡尔梅克共和国召开的闭门会议上批评多名联邦政府部长和地方行政官员未能有效执行既定的发展决议。由于第二天即4月17日是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理以来第一次发表政府工作报告,因此该视频一经曝光立即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普京的严厉表态,与其说是表示对官员不作为的不满,倒不如视为是对俄罗斯发展前景的担忧。5月7日,普京重新执政一周年,发展问题是当前俄罗斯的核心问题,当繁荣与秩序不能如约而至
2013年3月15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式上任以来,中国外交工作尤其忙碌。3月22日起,习近平主席首访选择俄罗斯,随后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并在南非参加金砖峰会)和刚果。6月1日起,习近平主席先后出访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6月7日到8日,习近平与奥巴马在加州的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历史性会晤。李克强总理则在5月底访问了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其间,中央政治局各位常委也分别出访世界诸国,
2月18日,由江宜桦率领的台湾当局“新内阁”正式就任,开启马当局执政后的第四个“行政院”行政团队。尽管外界给予“新内阁”高度期待,但在政治对立、社会撕裂、朝野对决、选举至上的恶劣环境下,由于岛内各界对诸多改革与重大事务缺乏共识,“新内阁”恐难有作为。  经济形势好转改变不了民生难题  “新内阁”正式上路,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众多。原由陈冲领导的上一届“行政院”团队曾被视为资历与能力最强的财经团队,然而
2月24日至3月4日,本刊记者有幸参加共青团中央组织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到印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青年交流之旅。2010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与辛格总理约定,为加深两国青年友谊、促进中印文化交流而互派500人青年代表团。2011年9月印度青年代表团访华,今年年初中国青年代表团实现回访。此次代表团兵分六路,访问印度德里、孟买、班加罗尔、阿格拉等城市。记者所在第四分团参观了德里、阿格拉、巴特那和菩提伽耶,
1月14日,韩国《中央日报》一篇文章指出:候任总统朴槿惠一改过去的风格,频频穿着鲜艳颜色的上衣露面。新总统还没宣誓,韩国媒体已经做好八卦的准备了。  2013年1月10日,朴槿惠会见中国特使、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张志军的时候,身着橘黄色上衣搭黑色裤装,左胸别着一枚漂亮的胸针。一天以后,她参加“2013国际就业创业大典”时,则以粉红色上衣搭灰色西裤和浅灰色皮鞋亮相。颜色鲜艳,成为两套衣服的共同特点,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