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3日,据德国媒体报道,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当天在莫斯科正式宣布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对美反制裁措施,涉及国际空间站运行、火箭发动机供给、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俄基站运行等多个领域。对此,有舆论称,美俄正在走向“太空冷战”。
俄罗斯为何敢对美国说“不”
自1957年苏联将人类首颗人造卫星发射上天之后,美苏两国便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人类登月等太空探索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并纷纷将最新技术用于军事领域,将太空探索上升到事关国家形象、政治制度优越与否甚至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经过多轮谈判,美苏两国达成开展太空合作的17点协议,两国开始在太空探索方面开展一定程度的合作。1975年,美国“阿波罗”号飞船与苏联“联盟”号飞船实现成功对接,两国宇航员在太空握手的画面也随之传回地球,标志着美苏之间的对抗性太空竞赛暂告一段落,美苏双方在太空探索方面进入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期。
冷战结束后,美国与俄罗斯继续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合作,其中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便是国际空间站项目,双方强大的太空技术实力奠定了两国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中的共同主导地位。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之初,其各大组件均由美国的航天飞机进行运输。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其商业飞船预计在2017年之前无法投入使用。因此,美国几年之内只能依靠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物资,每年要向俄罗斯支付高额的运输费。不仅如此,尽管美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太空探索技术,但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方面,美国高度依赖俄罗斯,美国用于发射军用火箭和民用航天装置的“阿特拉斯5” (AtlasV,也称“宇宙神5”)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就来自俄罗斯。美国之所以用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并不是因为美国造不了,而是因为俄罗斯的发动机不仅性能不错,而且价格相对便宜。因此,美国放弃自造“阿特拉斯5”运载火箭的发动机,转而从俄罗斯进口。
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方面,美俄两国也有合作,美国在俄罗斯境内建有11座GPS系统地面基站,作为美国GPS系统全球地面基站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GPS系统的定位精度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对等交换”,俄罗斯也一直寻求在美国境内为本国的“格洛纳斯”(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缩写)系统建立基站,但美国至今仍以“可能损害本国国家安全”为由予以推脱、拖延,导致俄罗斯不满。
因此,从美俄双方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合作态势来看,美俄双方互有优势,也在合作中形成了相互依赖。但至少从目前来看,美国对俄罗斯的依赖要大于俄罗斯对美国的依赖。因此,俄罗斯有在太空合作方面对美国说“不”的实力。
俄方举动能否打疼美国
虽然西方媒体大肆炒作俄罗斯的“不合作”行为,甚至危言耸听地宣称美俄将因此进入“太空冷战”。但事实上俄罗斯并不是“挑事者”,而是被迫应战。用德米特里·罗戈津的话来说:“制裁永远是回旋飞镖,总会飞回来的。俄罗斯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以言论回应言论,以行动回应行动。”
美国什么行动让俄罗斯如此回应呢?众所周知,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联合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俄罗斯众多高官都被列入制裁名单,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也未能幸免。4月2日,在乌克兰危机不断发酵的当口,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消息称,鉴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做法,航空航天局将减少并暂停与俄罗斯在航天方面的大多数合作,包括双边会谈、官员互访等,但双方在国际空间站的合作除外。同时,美国航空航天局还宣布,美国将集中精力恢复从本土进行载人航天发射,停止在此问题上对俄罗斯的依赖;如果国会能够确保经费投入,最早可在2015年实现从美国本土进行载人发射。由此,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扩大到太空领域。但美国人的狡黠之处在于,美国只选择于己有利的领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对于国际空间站、火箭发动机等美国高度依赖俄罗斯的领域,则排除在制裁之外。
如同德米特里·罗戈津前面所说的那样,俄罗斯向来是“以行动回应行动”,绝不会甘心被动挨打。果不其然,从俄罗斯的反制措施来看,俄罗斯的举措充分体现了俄罗斯“以牙还牙”的个性,其反制措施基本上都是美国严重依赖俄罗斯的领域,至少短期内可以打疼美国。首先,对于国际空间站,美国人希望能够将空间站的运行时间延长至2024年,并希望俄罗斯能够继续支持空间站并投入一部分资金,如果俄罗斯人2020年之后甩手不干了,对于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美国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同时,如果离开俄罗斯的载人飞船,用德米特里·罗戈津的话来说,当前美国人只有“用蹦床将美国宇航员弹射到太空”了,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部分“可以独立存在”,而“美国部分离开俄罗斯后则不能单独运行”。其次,如果俄罗斯停止向美国供应用于“阿特拉斯5”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美国虽然不缺技术,也在积极寻求替代产品,但短期内恐怕也造不出来用以替代的发动机。第三,对于美国在俄罗斯境内的GPS系统地面基站,如果俄罗斯暂停甚至关闭这些基站,美国GPS系统的精度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迫使美国采取补救措施,而这对拥有自己定位系统的俄罗斯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
德米特里·罗戈津宣布俄罗斯的回应措施之后,美国的态度立马软了下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俄在航天项目方面有着长期合作,美国希望这种合作能够继续下去,美俄仍就一系列问题继续合作。由此来看,俄罗斯确实一定程度上戳到了美国人的痛处,让一向自视甚高的美国人不得不放低身段。
太空冷战会爆发吗
俄罗斯敢报复美国,并戳到美国人的痛处,然而它自己也并非金刚不坏之身。在太空领域,俄罗斯同样有依赖美国人的地方。还以国际空间站为例,整个空间站的运行都依赖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空间站正常的轨道运行也离不开美国的陀螺仪。可以说,空间站的运转离不开美俄两国的合作,二者缺一不可。空间站停了,对俄罗斯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至于火箭发动机,俄罗斯可能只能在一两年内拿住美国人的命门,少则一两年,多则两三年,美国便能摆脱对俄罗斯发动机的依赖。况且当前美国还有一定的俄制发动机库存,能够使用两年,不至于立马断粮。因此短期内,俄罗斯确实戳到了美国人的痛处,但此举可能刺激美国摆脱对俄罗斯依赖的努力,让美国在太空领域更加独立。一旦美国甩开俄罗斯,将俄罗斯排除在国际太空合作之外,领着欧洲、日本等小兄弟“单干”,那么这对俄罗斯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
事实上,俄罗斯并没有把事情做绝,因为做绝了只会导致美俄两败俱伤,俄罗斯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其一,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俄罗斯拿2020年的事情说事,其宣传作用明显大于实质意义,因为几年之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其二,对于火箭发动机,俄罗斯只是反对美国将俄制发动机用于军事目的,并没有完全禁止向美国出口。其三,对于GPS导航系统在俄罗斯的地面基站,在宣布回应措施的同时,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如果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在美国境内建立地面基站,那么俄罗斯愿意与美国开展对话。这说明,俄罗斯并没有关闭对话的大门,仍希望能够与美国就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在美国境内建立基站问题达成协议。
从美俄关系总体态势来看,受乌克兰危机影响,美俄关系确实降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但并没有重回冷战状态,因为美俄谁都经不起第二次冷战。对美国而言,俄罗斯“既虚弱又危险”。虽然很多美国人不看好俄罗斯的未来,但都明白俄罗斯的“危险性”,因为俄罗斯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给美国“添堵”的国家,如果把俄罗斯逼急了,俄罗斯很可能会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给美国“捣乱”。对俄罗斯而言,虽然可以在某些领域对美国采取“回应行动”,秀一秀“肌肉”,但如果与综合国力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美国陷入全面对抗,注定没有任何赢的机会,自己的国际处境可能更加孤立,国内经济发展、社会秩序、政治稳定都可能受到冲击,届时俄罗斯可能真的会沦为“二流国家”。这对一心追求复兴的俄罗斯而言,将是一个可怕的梦魇。
从美苏、美俄关系的发展历程来看,双方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当前美俄在太空领域的摩擦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充其量只是“小插曲”,双方很难因此陷入“太空冷战”,更不会因此重回冷战。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俄罗斯为何敢对美国说“不”
自1957年苏联将人类首颗人造卫星发射上天之后,美苏两国便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人类登月等太空探索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并纷纷将最新技术用于军事领域,将太空探索上升到事关国家形象、政治制度优越与否甚至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经过多轮谈判,美苏两国达成开展太空合作的17点协议,两国开始在太空探索方面开展一定程度的合作。1975年,美国“阿波罗”号飞船与苏联“联盟”号飞船实现成功对接,两国宇航员在太空握手的画面也随之传回地球,标志着美苏之间的对抗性太空竞赛暂告一段落,美苏双方在太空探索方面进入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期。
冷战结束后,美国与俄罗斯继续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合作,其中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便是国际空间站项目,双方强大的太空技术实力奠定了两国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中的共同主导地位。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之初,其各大组件均由美国的航天飞机进行运输。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其商业飞船预计在2017年之前无法投入使用。因此,美国几年之内只能依靠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物资,每年要向俄罗斯支付高额的运输费。不仅如此,尽管美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太空探索技术,但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方面,美国高度依赖俄罗斯,美国用于发射军用火箭和民用航天装置的“阿特拉斯5” (AtlasV,也称“宇宙神5”)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就来自俄罗斯。美国之所以用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并不是因为美国造不了,而是因为俄罗斯的发动机不仅性能不错,而且价格相对便宜。因此,美国放弃自造“阿特拉斯5”运载火箭的发动机,转而从俄罗斯进口。
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方面,美俄两国也有合作,美国在俄罗斯境内建有11座GPS系统地面基站,作为美国GPS系统全球地面基站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GPS系统的定位精度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对等交换”,俄罗斯也一直寻求在美国境内为本国的“格洛纳斯”(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缩写)系统建立基站,但美国至今仍以“可能损害本国国家安全”为由予以推脱、拖延,导致俄罗斯不满。
因此,从美俄双方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合作态势来看,美俄双方互有优势,也在合作中形成了相互依赖。但至少从目前来看,美国对俄罗斯的依赖要大于俄罗斯对美国的依赖。因此,俄罗斯有在太空合作方面对美国说“不”的实力。
俄方举动能否打疼美国
虽然西方媒体大肆炒作俄罗斯的“不合作”行为,甚至危言耸听地宣称美俄将因此进入“太空冷战”。但事实上俄罗斯并不是“挑事者”,而是被迫应战。用德米特里·罗戈津的话来说:“制裁永远是回旋飞镖,总会飞回来的。俄罗斯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以言论回应言论,以行动回应行动。”
美国什么行动让俄罗斯如此回应呢?众所周知,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联合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俄罗斯众多高官都被列入制裁名单,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也未能幸免。4月2日,在乌克兰危机不断发酵的当口,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消息称,鉴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做法,航空航天局将减少并暂停与俄罗斯在航天方面的大多数合作,包括双边会谈、官员互访等,但双方在国际空间站的合作除外。同时,美国航空航天局还宣布,美国将集中精力恢复从本土进行载人航天发射,停止在此问题上对俄罗斯的依赖;如果国会能够确保经费投入,最早可在2015年实现从美国本土进行载人发射。由此,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扩大到太空领域。但美国人的狡黠之处在于,美国只选择于己有利的领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对于国际空间站、火箭发动机等美国高度依赖俄罗斯的领域,则排除在制裁之外。
如同德米特里·罗戈津前面所说的那样,俄罗斯向来是“以行动回应行动”,绝不会甘心被动挨打。果不其然,从俄罗斯的反制措施来看,俄罗斯的举措充分体现了俄罗斯“以牙还牙”的个性,其反制措施基本上都是美国严重依赖俄罗斯的领域,至少短期内可以打疼美国。首先,对于国际空间站,美国人希望能够将空间站的运行时间延长至2024年,并希望俄罗斯能够继续支持空间站并投入一部分资金,如果俄罗斯人2020年之后甩手不干了,对于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美国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同时,如果离开俄罗斯的载人飞船,用德米特里·罗戈津的话来说,当前美国人只有“用蹦床将美国宇航员弹射到太空”了,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部分“可以独立存在”,而“美国部分离开俄罗斯后则不能单独运行”。其次,如果俄罗斯停止向美国供应用于“阿特拉斯5”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美国虽然不缺技术,也在积极寻求替代产品,但短期内恐怕也造不出来用以替代的发动机。第三,对于美国在俄罗斯境内的GPS系统地面基站,如果俄罗斯暂停甚至关闭这些基站,美国GPS系统的精度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迫使美国采取补救措施,而这对拥有自己定位系统的俄罗斯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
德米特里·罗戈津宣布俄罗斯的回应措施之后,美国的态度立马软了下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俄在航天项目方面有着长期合作,美国希望这种合作能够继续下去,美俄仍就一系列问题继续合作。由此来看,俄罗斯确实一定程度上戳到了美国人的痛处,让一向自视甚高的美国人不得不放低身段。
太空冷战会爆发吗
俄罗斯敢报复美国,并戳到美国人的痛处,然而它自己也并非金刚不坏之身。在太空领域,俄罗斯同样有依赖美国人的地方。还以国际空间站为例,整个空间站的运行都依赖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空间站正常的轨道运行也离不开美国的陀螺仪。可以说,空间站的运转离不开美俄两国的合作,二者缺一不可。空间站停了,对俄罗斯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至于火箭发动机,俄罗斯可能只能在一两年内拿住美国人的命门,少则一两年,多则两三年,美国便能摆脱对俄罗斯发动机的依赖。况且当前美国还有一定的俄制发动机库存,能够使用两年,不至于立马断粮。因此短期内,俄罗斯确实戳到了美国人的痛处,但此举可能刺激美国摆脱对俄罗斯依赖的努力,让美国在太空领域更加独立。一旦美国甩开俄罗斯,将俄罗斯排除在国际太空合作之外,领着欧洲、日本等小兄弟“单干”,那么这对俄罗斯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
事实上,俄罗斯并没有把事情做绝,因为做绝了只会导致美俄两败俱伤,俄罗斯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其一,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俄罗斯拿2020年的事情说事,其宣传作用明显大于实质意义,因为几年之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其二,对于火箭发动机,俄罗斯只是反对美国将俄制发动机用于军事目的,并没有完全禁止向美国出口。其三,对于GPS导航系统在俄罗斯的地面基站,在宣布回应措施的同时,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如果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在美国境内建立地面基站,那么俄罗斯愿意与美国开展对话。这说明,俄罗斯并没有关闭对话的大门,仍希望能够与美国就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在美国境内建立基站问题达成协议。
从美俄关系总体态势来看,受乌克兰危机影响,美俄关系确实降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但并没有重回冷战状态,因为美俄谁都经不起第二次冷战。对美国而言,俄罗斯“既虚弱又危险”。虽然很多美国人不看好俄罗斯的未来,但都明白俄罗斯的“危险性”,因为俄罗斯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给美国“添堵”的国家,如果把俄罗斯逼急了,俄罗斯很可能会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给美国“捣乱”。对俄罗斯而言,虽然可以在某些领域对美国采取“回应行动”,秀一秀“肌肉”,但如果与综合国力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美国陷入全面对抗,注定没有任何赢的机会,自己的国际处境可能更加孤立,国内经济发展、社会秩序、政治稳定都可能受到冲击,届时俄罗斯可能真的会沦为“二流国家”。这对一心追求复兴的俄罗斯而言,将是一个可怕的梦魇。
从美苏、美俄关系的发展历程来看,双方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当前美俄在太空领域的摩擦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充其量只是“小插曲”,双方很难因此陷入“太空冷战”,更不会因此重回冷战。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