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lod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艺术,对提高人们的素质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是活跃大脑思维,提高智力,促进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已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根据本人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并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实际谈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第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以它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多维的教学内容及艺术本身得天独厚的教育功能,对学生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1.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音乐教育是一种潜在的情感教育,它深切真挚,陶冶情操,移风易俗。好的音乐作品不仅有美好的表象,而且充满生机,可以振奋精神,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在我们中学音乐教育中,让学生去多听、多接触那些健康向上的作品,让学生去感受那些催人上进的作品,让他们去认识美、感受美。在音乐的田地中播下健康纯洁的种子,来提高学生自己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吸收更多的营养,来陶冶情感,净化心灵,使学生在愉悦中自我感悟。
  2.音乐可以启发智力,激发创造力。与智育相辅相成,我们知道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它包括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音乐用极富有想象力的旋律进行,优秀的和声织体,诱人深思的复调等手段,使欣赏者的思维随着音乐一起奔放,在这音乐声波刺激下的思维活动是愉快的,敏捷的,活跃的,因此说,音乐在开发人的智力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是任何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3.音乐可以使人保持身心健康。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可以使人愉悦的心情得以升华,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感,也可以使不良的情绪得到宣泄。研究结果表明,不愉快的情绪会使机体内产生对神经、心血管等组织有害的物质,能引起各种溃疡、癌症、心血管等疾病;而愉快的情绪则能使血液中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增加。许多音乐家都长寿,无不与愉快欢乐的情绪有关。
  第二,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中所谓“主科和副科”的影响,音乐教育的地位并未真正得到落实,甚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学科。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尽快改变这种“过时”的状态,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但是,目前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仍然不能使人乐观,尤其是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更是举步艰难。一方面,主管部门口号喊的很响,要求也很严。另一方面,实际教学中又不得不为中考的“主学科”让道。从声势上受到排挤,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也只是“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要想改变这种与时代发展不协调的状态,还需要我们这一代音乐教学工作者不懈地努力,这也是本人写这篇文章目的。我认为要真正在音乐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让音乐真正起到它应有的社会的、人文的效应,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
  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变,音乐教学不受重视,不属于教学中“抓纲务本”范畴,恐怕是“应试教育”以来,中学教育阶段的通病,尤其是农村中学更是如此。即便是一些学生有音乐的天赋,也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课程表上的音乐课,很多时候是为了应付检查的,实际音乐课是名存实亡的。但是,这种音乐教育教学的迂腐观念并不能取代音乐的功能性、人文性和天赋性效应。于是,校园里便流行“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某校在接受上级检查时,领导问校园里为什么没有歌声,于是教导主任“下令”全校起歌唱,结果校园里一片“老鼠爱大米”声。记得某伟人说过:教育阵地,如果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那么错误的东西就一定会去占领(不是原话)。另一方面,农村中学缺乏正规学校毕业的音乐教师,多数学校没有音乐专职教师,音乐课往往是为了教师间的工作量平衡而作为搭头课安排的。所以,音乐课上,老师多是提着收录机播放着“看我七十二边”、“十面埋伏”一类的流行成人歌儿。偶尔有一位教“1、2、3、4、5、6、7”简谱的或让学生欣赏一段“二泉映月”的,被认为是“老古董”。综上所述,这种不正常的音乐教学现象实际上是音乐教育教学观念问题,观念的转变,重视的程度,自然就会出师资、出方案、出成果的。因此,学校要有计划招聘专业音乐教师,稳定音乐教师队伍,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针对过度时期音乐教师缺乏的现状,可采取“招贤转岗”“培训提高”等方法来解决师资问题。如对有音乐爱好的和有兴趣而又能基本担任音乐课的教师,进行专业化转岗并有计划地进行简谱、乐理、歌唱、器乐、舞蹈等方面的培训。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式等多渠道地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艺术实践等,以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但如果教育的观念转变不了,甭说音乐教学了,就连电视电影中的“音乐”也会被人们认为仅仅“听听响儿”而已,那可真的成了“老古董”了,一代人的音乐世界观被扼杀掉了。
  (二)重视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
  学生心目中的音乐课就是教唱课,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学音乐课堂的单调性和乏味性。久而久之,上不上音乐课学生也无所谓了,这样一来学生的音乐天赋或仅有的一点兴趣也逐渐淡化了。现在中学生中流行mp3,mp4,mp5等,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拥有这些mp系列产品并不是欣赏音乐的,而是赶时髦、卖富,更多的是听爱情歌曲或看图片、电影。很少真正在欣赏音乐的。某班在举行文艺活动时,一名男生唱了一首歌,大家给他使劲鼓掌,我问:他的歌唱的好吗?学生们答“好,他吼得声音真大。”这说明学生连最起码的审美都没有。可以说这是“音乐课”的罪过。这说明音乐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音乐课的最基本结构是:识简谱、跟唱、视唱、音乐欣赏、乐理知识、舞蹈设计、艺术审美、艺术造型、音乐语言的感情传递、不同类型的音乐作用于人体的共振效应、音乐的人体生理效应、音乐的实践及课外活动等等,所以它不仅仅就是教歌儿。其实,现代的音乐课堂教改较之以前要容易的多,电脑、多媒体等音视设备早已走进学校,加之学生手中的mp系列音视工具方便实惠。网上学习、下载、整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校的实际结合起来,生动活泼的、仿练结合的、视听交融的、欣赏与学习互惠和课堂内外互补的音乐课堂设计难道还难吗?只要教育观念的转变,音乐教师的素质和职业道德跟了上来,实现音乐课堂的教改便指日可待。同时音乐课外活动的组织又较之其它学科要容易的多,这是音乐的人类本能属性所决定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紧密相连的,要巩固好课堂教学的成果,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特长、爱好,要成立不同的音乐兴趣小组,如歌咏组、舞蹈组、乐理组、曲艺表演組、形象艺术设计组、审美评论组和文艺创作组等,每学期定期组织竞赛、作品展览、文艺节目展演和汇演及考核验收并将考核结果与其他学科一样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和素质报告册等。农村中学还可以结合每年一度的“三下乡”活动和社会组织活动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加社会文艺实践活动,用以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去说唱和才艺展示,这对学生的胆略、应变能力和自我价值观地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说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搞好音乐教育教学,将会给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带来勃勃生机,极大地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展演课堂,形象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和模仿力
  音乐美术象生理学一样是人类自身的学科,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追求美感和享受而发展起来的高级生活方式,它从一种享受过度到追求和崇拜,从而到效仿和亲身体验。“百鸟朝凤”就是从一只鸟优美的鸣唱,引诱出百鸟鸣和。我们知道“军港之夜”“青藏高原”“山路十八弯”等歌曲不是人人都能唱好的,但这些歌曲几乎普及到每一个人心中。设想若最初没有苏小明、李琼等演员把这优美的旋律唱进了听众的心理的话,不会有如此众多的人去仿唱,而几乎没有人因他们唱的不好而停止。这种现象在教学中表现为“师范”或“示范”效应。在音乐教学中就更是如此。如果我们的音乐教师能把音乐的精髓“美”唱进学生的心里的话,那么音乐的巨大生命力就展现了出来,一切“不重视”的现象都遏制不了人的心中对“美”的追求。说穿了,就是音乐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成了音乐课教改重要因素。学生的天性就是模仿教师,如果我们的音乐教师经过自己的努力升华专业知识水平成为一种“天赋”的话,再加上事业心,就会用一个人的音乐细胞复制出一批人甚至一代人的高层次精神艺术享受。当然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给足学生仿练空间,因地制宜抓基础,用口琴、竖笛、二胡、电子琴等得来容易的乐器来代替往日的课间学生的“空手拳脚对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技能,使他们能感受美、体现美,使其在艺术的空间尽情遨翔中,产生内心的满足和欲望等,都有待于音乐教师用心灵去耕耘。
  以上是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观察、体验、感受和实验性操作的经验,我写出来的目的是:呼吁主管部门对音乐教学的作用引起重视,希望它能对音乐教学改革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同行能参与讨论并让我受益其中。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渊博的人文科学文化、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等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新情况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期刊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精神建构、人格发展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能把德育的要求形象生动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对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新人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研究,提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效果的对策,包括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专业
【摘 要】 小学生发生争吵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辩证地看待。本文就小学生争吵的心理进行剖析,解读了学生争吵背后的心理倾向,做到正确归因,将矛盾化解在摇篮,从而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学生争吵;心理解析;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现今独生子女学生,与人争吵是不可避免的。独生子女是一个非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1  教育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物理课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使命,现就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如下几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并希望通过高中物理教学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
期刊
【摘 要】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為当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关键词】 课程改革;教师教育;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
【中图分类号】G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众所周知,语言是我们用来沟通信息、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而作为钢琴教师,要教授孩子知识,语言则是和孩子交流的最好平台。亲切的语言会给孩子们带来温暖,趣味的语言会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教学效果,因此钢琴教师要时刻注意
期刊
【摘 要】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传递者,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班主任教师的重大使命和责任,班主任教师必须肩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与时俱进、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并适时调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重点从班主任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