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在合作中含苞,在竞争中绽放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xtr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在学生用计算机计算完之后,出示这样一组数据:
  ①36×3=108;②36×30=1080;
  ③36×300=10800;④36×60=2160。
  师: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先注视着黑板上的算式,寻找着其中的规律。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很轻松也很认真地讨论开了。其间,教师走到各小组,倾听他们的讨论。几分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三组的一名代表说: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在乘法算式中,因数乘几,积也就乘几。
  师(作思考状,没发表意见)问道:其他组有没有意见?
  顿时其他组又讨论开了。这是一个理解、判断再重组的过程,允许他们讨论交流。
  很快,四组的代表说:我们组认为不一定。随即举例论证道:36×3=108,360×30=4800,因数乘10,积却乘了100。
  其他同学频频点头,说明他的意见同学们接受了。师(作思考状):那该怎么说呢?四组代表接着说:应该是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就乘几。
  师带头鼓掌,赞扬他总结得好,表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师:其他组还有意见吗?
  学生尝试到思考的乐趣后,便会进入一种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状态。
  此时,五组的同学要求发言,他说:老师,我没有意见,但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两个因数都扩大,积怎样变化呢?
  师(马上评价道):问得好!哪组能解决他的问题呢?
  几分钟后,二组的代表说:我们组认为,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都扩大,积就扩大它们扩大倍数的积。例如:2×3=6,20×30=600,2到20乘了10,3到30也 乘了10,6到600就乘了100,10×10 =100。
  师:你们其他组同意吗?能自己举例论证一下是否正确吗?
  也许是受了启发,一下子许多学生要求发言。六组代表: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呢?二组的代表脱口而出:积不变。马上,就听有人说:不对。不一定。
  师:讨论一下,哪组能证明呢?
  四组的代表说:不一定。比如:2×300=600,20×3=60,积变了。应该是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比如:20×3=60,2×30=60。
  教师又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大家来评。刚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四组代表:老师,如果扩大与缩小的倍数不同,积怎样呢?
  ……
  [反思]
  一时间,教师感受到了学生无穷尽的潜能。这一个个问题,越来越有深度。没有真的融入到知识的探究中,不会提出这样富有创造性的问题。
  这节课之所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如此有激情,是因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讨论,自己探究问题,最后自己解决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尝到了思考的乐趣,体现了学习的能力,展示了自我的价值。在整节课上,学生的研究气氛如此热烈,不能不说是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体现。
  (2)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激发学生希望获取成功的动机。在小组讨论学习时,学生全员参与,小范围内,每人都有发言机会,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充分体现了自我的价值。每当一个问题出来后,教师不是马上要求学生给出答案,而是让他们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从而也使学生看到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更能激发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合作状态下的竞争意识氛围的创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思维源于问题,在有问题的情境中学习,会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去想。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又不断地创设一种竞争的氛围,让学生在竞争中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在一个组的观点得到肯定后,教师表扬的是集体的智慧。学生的好胜心理会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更团结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
  总之,从学生高举的小手和充满胜利与喜悦的目光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内在的潜能和对主动探求知识的满足。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师生关系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影响最为深远,为了优化当前职业学校师生关系,本文引入沟通分析理论,为教师解决目前趋于紧张的师生关系做一些探索。    一、什么是沟通分析理论    沟通分析理论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其理论是将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三种:儿童、父母、成人,取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这三个词的首字
摘要:经过对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十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分析显示:中小学生的视力近视率在接近倍数地增长,特别是年级越低,近视率增长越大;到了中学后各年级的近视率人数是以梯次形式增长。成因多以外部因素为主,包括媒体娱乐、学习习惯、学习压力与睡眠不足等。正确规范地引导学生们的用眼习惯,加强室外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等是预防中小学生视力下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近视率;倍数增长;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体育锻炼 
现代教育家认为:“未来世界的文盲,不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会自主学习的人。”但综观现在的教学方式,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生则是“容器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合作学习的机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各个学段中均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学习领域,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教学内
为满足教育强县建设需要,桂阳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0名紧缺学科教师,近日完成宣传报名工作,有700余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大学毕业生前来应聘。   此次招聘将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试教、体检等程序,择优录用新教师100人,其中高中阶段16名,义务教育阶段84名,以满足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中的学科紧缺需要,以满足农村教师的不足,为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教育强县筑牢基础。   据了解,该县一直高度重
摘要:为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假、大、空”问题,笔者深入剖析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突破现状的对策,认为只有让作文回归生活原生态,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作文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原生态教学;解决对策;综合素质  原生态,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最近在各种媒体上广泛流传。其实原生态艺术活动在民间已经存在许久了,因其质朴自然,而显得清新、真实。长期以来高中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虽然大量进行阅读写
什么是素质教育?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说:“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作为一所学校,如何做到“全面开发全体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呢?  一、理
八月的北京,连日的晴天,天空一片蔚蓝,但没有南方的酷热,让人感到舒适。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我像一个贫穷的采矿者,发现了一个无穷大的金矿,我乐了,醉了,兴奋不已了。11天的北师大生活,生怕耽误了分秒的学习,课堂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有一丝的走神。我珍惜这次组织上给我的前所未有的学习机会,怀着感恩的心、朴实的情,勤奋地学习。每天早晨五点准时醒来,五点二十分整理前天学习的笔记,挥写研修日记。11天中我写了1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她创造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年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就读于罗马大学。她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女性,也是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精通医学、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招
当前,我们经常听到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课很难上,众口难调”“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语文课了”,试问,上课的目的是什么?为听课者上吗?为公开课而上吗?为表面精彩而上吗?这正反映出时下的语文教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和“随大流主义”而迷失了语文课的方向,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阅读课上,因此,我们需要追本溯源,寻求阅读教学原生态,让阅读教学回归自然。    一、原生态阅读教学的含义    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
摘要: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对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落实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的前提是选取、明确适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内容,确定合适的目标。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的主要途径是:班级日常管理渗透,学科教学渗透,主题活动渗透。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