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叙事与伦理塑形:新主流电影的意识形态询唤机制研究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yx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新的国家意识形态走入大众内心的需求越发迫切.如何在国家意识与个体想象之间进行影像创作的合理平衡,促进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是新主流电影的时代使命.凭借愈加成熟的工业化生产,搭载电影叙事天然的伦理塑形优势,主旋律电影在时代更迭中完成了新主流电影范式的全面升级.文章以文本分析为基础,探讨新主流电影如何将创作主体的叙述智力、电影叙事的伦理塑形及国家意识形态询唤三者充分结合.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和重大举措.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随后教育部批准15所高职专科学校升格为职业本科试点院校,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职业本科教育作为与普通本科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不同“教育类型”,其兼有“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职业本科教育的“双重”属性要求职业本科高校应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构建起融合“学术标准”和“职业标准”的双重学位授予标准.职业本科高校学位授予的立法缺失是制约职业教育
跨媒介故事世界指向未来媒介叙事形态的演变方向,中国文化产业对“IP宇宙”的开发热潮正体现出这种倾向.不同于跨媒介改编,跨媒介故事世界中的每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世界做出原创性贡献.通过整合文化产业与叙事学的两个研究视角,可分析跨媒介故事世界有着外部媒介表现与内部心理表现的双重结构,并有幻想性、媒介文本间的互文与连续性、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共生性,以及动态扩张性的特点.伴随着这种趋势,文化生产也应做出创作思维上的进化.
伴随着手机等移动传播媒介的发展,竖屏微电影风起云涌,成为抖音、 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中一种重要的内容形态.竖屏微电影的发展传承了中国竖轴绘画和中国戏剧折子戏等传统文艺的文化基因,给予了传统文艺一种当代化的重释,并在当代商业资本的裹挟下为民众打开了新的商业想象空间.此外,画面由横变竖更意味着竖屏微电影颠覆了传统横屏的视觉接受模式,在景深、 构图与运动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审美特征.
20世纪60—80年代,在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女性电影制作者们不再受传统束缚,开始明确地以女性主义话语权制作实验电影.在此之前,她们的作品大多鲜为人知,与主流电影相比,艺术电影对性别的认同及其呈现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首先对西方女性实验电影的历史发展背景进行了阐述性回顾,之后通过分析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影片,并对与女性主义相关的政治和理论框架、精神分析以及与实验形式有关的电影理论进行讨论,探究以女性为本的实验电影发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