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道德和法制课堂,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活动阵地,对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在现代教学中,关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育,早已变成了所有学科研究的"重点"。本篇文章将紧密结合初中品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实际,谈谈通过初中品德与法制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质的课程实施对策,并期望对相关的学校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生早已养成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但只是因为知识面还不广,实际社会生活经历还较少,对待社会生活上的问题判断还不够全方位,缺乏理性,易于接受各种社会风气和信息的影响,还需学校领导和教师加以恰当的、科学的指导,才有助于学生抵御不好时代社会思想和风气的诱惑,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理念,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全方位的健康蓬勃发展。
1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习者的知识、技术、情感、价值观的整体综合反应,概括的讲,就是指学习者应该具有的,可以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才能。在初中品德和法制教学中,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质,就要求老师不但必须在这门课程中体现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更要求老师必须在这门课的教育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尤其是体现对人和社会的统筹管理与和谐发展。透过对课堂的练习,让学习者逐渐拥有更正确的价值理念,譬如,逐步形成并培养尊重信心、快乐主动前进的生命心态,从而拥有更坚强的意志力、品德,学会喜爱生命、热爱劳动,喜欢科学,从而学会勤俭节省、帮助为乐、真诚守信,等等。经过教学,使学习者逐渐具备能够满足终身发展的基本能力。例如,经过对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感,能够学会语言交流和沟通的技巧,能够使用法律保护和保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也能够学会获取、管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方式,等等。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使学习者可以逐渐了解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基本知识,例如,让学习者可以了解最基本的法律常识,了解个人生存状态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与别人之间以及团体关系的基本知识,学习促进个人身心发展的渠道和方式等。
2初中品德和法制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质的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品德和法制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质,首先要引导学生感受核心素质,对核心素质有个全面充分的认识,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习者积极性主动性投身到学习中。所以引导学生感受核心素质才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只有奠定了扎实可靠的理论基础,才可以推动后面的课堂教学环节有序进行。学习者知识的来源,就取决于学习者的体验。只有使学习者体验到、了解到、感受到知识,学习者才会通过练习去理解和把握。
创设教学情景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全身感觉,并利用形象感知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学情景也可以把学生迅速引入到教学状态中,使学生感觉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调动学生对参加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发散学生的思路。素养教育离不开与学习者本身思想和教学环境之间的交流,所以通过设计教育情景也就可以使与学习者思想实现相互交流,进而不断提高学习水平。如针对普通初中的品德和法制教学而言,主要都是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常识概念,而老师们在实践教学中也能够借助生活化教育情景的设计,把学习者思想引入到日常生活大课堂中。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感知,激發学生感受,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和升华。
2.2进行互动沟通
在初中,道德和法治需要一个老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课堂,只有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才能有一个更好的课堂气氛,让教师掌握学生的最新教育动态,只有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应积极参与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让老师看到教学中的问题。在学习“生命能否永恒”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提问、交流、讨论答案。这样的交流和讨论可以让学生理解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2.3促使学习者逐渐掌握并适应终生发展的能力
初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学中,对学校学生核心素质的训练,关键在于教育学生能否获得符合终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才能。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首先积极发挥好榜样的作用。比如,为了培育学生的顽强的意志,教师通过向学校学生介绍张海迪在身患高位截瘫后,躺在病床上的她以巨大的决心学习了四国外文,并顺利的编译了几十万字的英文作品,还撰写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图书,从而赢得"当代保尔"的赞誉。包括"知耻而勇、卧薪尝胆"的勾践;"鞠躬尽瘁、死之后已"的诸葛亮;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等。
其次,综合性实践教育是学校培养核心内容基本素质的途径,学校的学生发展教育核心素养训练要同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紧密联系,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蓬勃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比如积极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中进行关怀老年人、孤儿、残障者相关的公益活动,以引导学生们学会关爱别人、帮助他人,并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家庭幸福,并由此教育学生富于爱心和同情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再如,学校在有关的安全教育课程中,也可以透过举办安全演讲、安全训练培养学生的意识,从而树立自身保护意识。比如,学校利用模拟火灾逃生的情景对学生在校阶段的消防基础知识和火灾逃生基本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同学们从中真实的体会到防范火灾的意义等。
结语
在初中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培育学生的精神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新课改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更是新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需要。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老师们必须灵活运用各类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树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中华辞赋,2019(1):26.
[2]朱文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3):53-53.
[3]杨秋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02):51-52.
[4]俞美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9):89.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生早已养成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但只是因为知识面还不广,实际社会生活经历还较少,对待社会生活上的问题判断还不够全方位,缺乏理性,易于接受各种社会风气和信息的影响,还需学校领导和教师加以恰当的、科学的指导,才有助于学生抵御不好时代社会思想和风气的诱惑,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理念,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全方位的健康蓬勃发展。
1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习者的知识、技术、情感、价值观的整体综合反应,概括的讲,就是指学习者应该具有的,可以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才能。在初中品德和法制教学中,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质,就要求老师不但必须在这门课程中体现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更要求老师必须在这门课的教育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尤其是体现对人和社会的统筹管理与和谐发展。透过对课堂的练习,让学习者逐渐拥有更正确的价值理念,譬如,逐步形成并培养尊重信心、快乐主动前进的生命心态,从而拥有更坚强的意志力、品德,学会喜爱生命、热爱劳动,喜欢科学,从而学会勤俭节省、帮助为乐、真诚守信,等等。经过教学,使学习者逐渐具备能够满足终身发展的基本能力。例如,经过对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感,能够学会语言交流和沟通的技巧,能够使用法律保护和保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也能够学会获取、管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方式,等等。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使学习者可以逐渐了解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基本知识,例如,让学习者可以了解最基本的法律常识,了解个人生存状态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与别人之间以及团体关系的基本知识,学习促进个人身心发展的渠道和方式等。
2初中品德和法制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质的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品德和法制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质,首先要引导学生感受核心素质,对核心素质有个全面充分的认识,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习者积极性主动性投身到学习中。所以引导学生感受核心素质才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只有奠定了扎实可靠的理论基础,才可以推动后面的课堂教学环节有序进行。学习者知识的来源,就取决于学习者的体验。只有使学习者体验到、了解到、感受到知识,学习者才会通过练习去理解和把握。
创设教学情景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全身感觉,并利用形象感知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学情景也可以把学生迅速引入到教学状态中,使学生感觉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调动学生对参加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发散学生的思路。素养教育离不开与学习者本身思想和教学环境之间的交流,所以通过设计教育情景也就可以使与学习者思想实现相互交流,进而不断提高学习水平。如针对普通初中的品德和法制教学而言,主要都是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常识概念,而老师们在实践教学中也能够借助生活化教育情景的设计,把学习者思想引入到日常生活大课堂中。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感知,激發学生感受,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和升华。
2.2进行互动沟通
在初中,道德和法治需要一个老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课堂,只有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才能有一个更好的课堂气氛,让教师掌握学生的最新教育动态,只有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应积极参与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让老师看到教学中的问题。在学习“生命能否永恒”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提问、交流、讨论答案。这样的交流和讨论可以让学生理解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2.3促使学习者逐渐掌握并适应终生发展的能力
初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学中,对学校学生核心素质的训练,关键在于教育学生能否获得符合终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才能。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首先积极发挥好榜样的作用。比如,为了培育学生的顽强的意志,教师通过向学校学生介绍张海迪在身患高位截瘫后,躺在病床上的她以巨大的决心学习了四国外文,并顺利的编译了几十万字的英文作品,还撰写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图书,从而赢得"当代保尔"的赞誉。包括"知耻而勇、卧薪尝胆"的勾践;"鞠躬尽瘁、死之后已"的诸葛亮;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等。
其次,综合性实践教育是学校培养核心内容基本素质的途径,学校的学生发展教育核心素养训练要同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紧密联系,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蓬勃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比如积极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中进行关怀老年人、孤儿、残障者相关的公益活动,以引导学生们学会关爱别人、帮助他人,并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家庭幸福,并由此教育学生富于爱心和同情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再如,学校在有关的安全教育课程中,也可以透过举办安全演讲、安全训练培养学生的意识,从而树立自身保护意识。比如,学校利用模拟火灾逃生的情景对学生在校阶段的消防基础知识和火灾逃生基本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同学们从中真实的体会到防范火灾的意义等。
结语
在初中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培育学生的精神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新课改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更是新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需要。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老师们必须灵活运用各类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树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中华辞赋,2019(1):26.
[2]朱文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3):53-53.
[3]杨秋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02):51-52.
[4]俞美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