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直接而且重要的环节,因此,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在校接受知识的生活环境。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实行开放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人文教学。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生活。而我们所指的“课堂教学生活”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注重师生交流民主化
传统的教育以教师为主体,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喜欢、开心、成功、有趣”这些体验正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而枯萎。而课堂上营造民主自由的生活氛围,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彻底放松,从而开启心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善于抓住闪光点,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记得我在教学《演一棵大树》一文时,讲到“阿海为什么主动把演大灰狼的角色让给‘我’?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孩子想到的是阿海很关心朋友,懂得谦让。但有一个孩子的发言却与众不同:“阿海肯定觉得如果不这样做,万一‘我’生气不演了,大家的努力就白费了!”生活中,孩子们也参加过很多需要群体合作完成的活动,这个想法是在实际活动中体会到的。我立即抓住这个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文中两个人物的做法哪些值得学习,哪些不对,为什么?孩子们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都主动参与其中,还能结合自身体验谈体会,使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一)质疑问难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体现,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可以快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迅速进入文本的学习。例如在执教《石榴笑了》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一幅石榴图,从直观上唤起学生注意后出示课题,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然后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而有效。
(二)精讲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启发他们去发现问题,通过“品读——讨论——感悟交流——积累表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所积累。如教学《小马过河》,针对小马第一次过河时老牛、松鼠不一样的观点,我适时问道:“读到这,如果你是小马,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纷纷饶有兴趣地设想自己的疑问。接着,再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它们的观点会不一样,学生通过讨论、品读、交流,从中明白原委,明白道理。
(三)总结环节不再是教师“帮忙”小结,而是通过设计一些发散式的或会有分歧的拓展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完《狼和小羊》一文后,我让学生想象:小羊的命运会如何?有的学生设想会有猎人来救小羊,也有的学生想到小羊会被狼一口吃掉,还有的也设想小羊会通过动脑筋摆脱狼的纠缠等种种可能,学生不同的见解是创新意识的表现。
三、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一)低年级段的教学应以形象直观地讲解、演示为主,结合日常生活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现行教材提倡在生活中识字,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识字课《我在家里贴字卡》中,将教室作为生活识字的阵地,通过让学生在教室里贴字卡的游戏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了课内知识,还将知识延伸至课外,有效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二)中高年级段课堂教学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积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入手,以师生平等交流为主线开展,将提问的权利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促使他们去“打破沙锅问到底”,从而主动地学习。例如我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就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通过让学生采访“种树人”来互相交流观点,明白道理:从小要学会独立,不可事事依赖他人,这样才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独立自主的品格。整堂课的交流建立在文本基础上,却又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全员参与,合作交流,气氛活跃。
(三)加强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途径之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相互交往的能力。记得我在执教《第一场雪》一课时,首先借助图片资料帮助南方孩子对大雪纷飞的北国雪景有了感官体验后,让学生充分读描写雪景的句子,在读的基础上通过生生间的交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文章遣词用句的美。而教师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融入学生的交流中,时而点拨,时而发表意见,使学生感觉到就像是生活中与人交流那般自然,毫无拘束。学生的兴趣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课堂学习有效体现了三个维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营造积极主动的教学生活
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将课内外知识紧密联系的又一途径,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还通过开展“古诗诵读”、“成语大比拼” 、摘抄、手抄报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会学生积累运用知识,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它就必然是综合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在生活中教语文,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语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吧!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注重师生交流民主化
传统的教育以教师为主体,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喜欢、开心、成功、有趣”这些体验正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而枯萎。而课堂上营造民主自由的生活氛围,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彻底放松,从而开启心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善于抓住闪光点,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记得我在教学《演一棵大树》一文时,讲到“阿海为什么主动把演大灰狼的角色让给‘我’?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孩子想到的是阿海很关心朋友,懂得谦让。但有一个孩子的发言却与众不同:“阿海肯定觉得如果不这样做,万一‘我’生气不演了,大家的努力就白费了!”生活中,孩子们也参加过很多需要群体合作完成的活动,这个想法是在实际活动中体会到的。我立即抓住这个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文中两个人物的做法哪些值得学习,哪些不对,为什么?孩子们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都主动参与其中,还能结合自身体验谈体会,使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一)质疑问难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体现,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可以快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迅速进入文本的学习。例如在执教《石榴笑了》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一幅石榴图,从直观上唤起学生注意后出示课题,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然后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而有效。
(二)精讲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启发他们去发现问题,通过“品读——讨论——感悟交流——积累表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所积累。如教学《小马过河》,针对小马第一次过河时老牛、松鼠不一样的观点,我适时问道:“读到这,如果你是小马,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纷纷饶有兴趣地设想自己的疑问。接着,再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它们的观点会不一样,学生通过讨论、品读、交流,从中明白原委,明白道理。
(三)总结环节不再是教师“帮忙”小结,而是通过设计一些发散式的或会有分歧的拓展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完《狼和小羊》一文后,我让学生想象:小羊的命运会如何?有的学生设想会有猎人来救小羊,也有的学生想到小羊会被狼一口吃掉,还有的也设想小羊会通过动脑筋摆脱狼的纠缠等种种可能,学生不同的见解是创新意识的表现。
三、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一)低年级段的教学应以形象直观地讲解、演示为主,结合日常生活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现行教材提倡在生活中识字,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识字课《我在家里贴字卡》中,将教室作为生活识字的阵地,通过让学生在教室里贴字卡的游戏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了课内知识,还将知识延伸至课外,有效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二)中高年级段课堂教学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积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入手,以师生平等交流为主线开展,将提问的权利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促使他们去“打破沙锅问到底”,从而主动地学习。例如我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就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通过让学生采访“种树人”来互相交流观点,明白道理:从小要学会独立,不可事事依赖他人,这样才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独立自主的品格。整堂课的交流建立在文本基础上,却又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全员参与,合作交流,气氛活跃。
(三)加强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途径之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相互交往的能力。记得我在执教《第一场雪》一课时,首先借助图片资料帮助南方孩子对大雪纷飞的北国雪景有了感官体验后,让学生充分读描写雪景的句子,在读的基础上通过生生间的交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文章遣词用句的美。而教师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融入学生的交流中,时而点拨,时而发表意见,使学生感觉到就像是生活中与人交流那般自然,毫无拘束。学生的兴趣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课堂学习有效体现了三个维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营造积极主动的教学生活
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将课内外知识紧密联系的又一途径,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还通过开展“古诗诵读”、“成语大比拼” 、摘抄、手抄报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会学生积累运用知识,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它就必然是综合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在生活中教语文,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语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