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文学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19至20世纪中,随着各国文学不断走向国际化,世界文学也日益形成了新格局。要想把握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文学,就会涉及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文学演化的脉搏。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位置并非一成不变,其随着文化移动而发生着微妙的转变。
  关键词:世界文学;文学格局;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刘佳(1987.4-),女,河北省唐山市人,学士,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在确定的时间定点位置上,对各民族文学当时集合状态下的剖视切面进行审视,民族文学之间的融会贯通以及价值定位,所体现出来的力学结构关系,就是世界文学格局。文学就是地域文学、国别文学,长期以来,文学被束缚于时空的瓶颈中。中国文学应与时俱进,向开发文学迈进,走向世界,同时,世界文学也需要中国文学的参与,没有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也就会存在缺憾。
  一、西方文学世界中的自赎与解放
  文学世界化格局正式形成于20世纪,文学世界化与资本世界化、意识形态世界化的转变过程一致相对,同时也与后两者相互磨礲浸灌,并且逐步超越后两者。文学的世界化赋予文学更加蓬勃的文化天地,赋予资本文化领域以本真,赋予意识文化领域以润泽。西方文学世界化历经了三个转折。
  首先是意识形态文学的兴盛衰败。意识形态文学是近代工业文化一体化的产物,在西方古代和中世纪,就已经萌发了意识形态文学,在17世纪文学意识开始蓬勃发展,并为文学留有一定程度的原生性。在18世纪,文学被纳入政治经济机制,从而文学意识形态转变为意识形态文学。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意识形态文学的批判日益强烈,20世纪开始,现代主义文学本能地排斥意识形态文学,意识形态文学成为了抨击的对象。意识形态化文学由兴盛到衰败成为了自赎的标签。
  其次,是民族国家文学的消减。民族国家不仅是文明的政治运行机制,同时也是文学的关键代表。西方文学与民族国家的关系成为了西方文化无法解开的秘密。文学走出国家主义的瓶颈可以说是西方文化卓越的腾飞,是西方文化自我批判的重要崛起。文学跨越国家主义走得十分困难,跨越民族主义更为艰难。直至文学摆脱了逻各斯中心主义,这代表着西方文化彻底走向成熟。
  再者,是人本主义文学的演变。西方文学从神文主义升华为人文主义,同时,人文的优点及弊端也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20世纪中叶到本世纪,西方文化从人文主义逐渐渡向了化人化文的层次。更为高深的是,在众文学巨匠的笔下,不仅“上帝消失”了,而且还将“人”予以潜藏,使文学得以主体风化、人文谦隐。
  二、中国文学的嬗变
  20世纪,中国文学开启了传统文学的桎梏之门,并且与西方文学相互磨合。新思潮对中国文学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在19至20世纪中中国受到了严重的外来侵略,这个时期也是社会、文化转变最为震荡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就是四千年的君主专制分崩离析,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文学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中国文学在百年之前以激进主义文学为主流,充满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迫切的民族救亡风潮,并且极具文学功能取向。革命文化成就熠熠生辉,同时也使得左倾政治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几代人。20世纪的中国文学已经开始向成熟迈进,如以新文化为主旨的鲁迅、郭沫若、茅盾、沈从文等文学大师的笔下行云流水,至今让人拍案叫绝。与激进主义文学相抗衡的就是学衡思潮,两者的流派大相径庭。学衡思潮包括了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钱钟书等很多优秀的学者,学衡思潮强调改良、融会贯通。不过在当时政治大环境下,这种思潮受到了严重的抑制,甚至一些人被社会视为封建遗老。
  20世纪中国文学趋向较为单调,整个文学界都弥漫着西方文学的气息,学者们都努力“推陈出新”,想要创造一种更加适合的新文化。而事实上,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泉,同时也是中国文学的原理。特别是在我们深入了解了西方后现代思想之后,才慢慢发现被我们遗忘的华夏文学传统一直在暗自萌芽,准备冲破黎明的黑暗。
  上个世纪前半叶,文艺社会政治学驾驭着中国文学思想理论的取向,而文艺社会政治学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为核心。毫无疑问,再者对于中国文学而言有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不过,其仍然是一孔之见的流派。这种流派是西方的单向度文化现象,在19世纪末开始转变,与20世纪末的后现代主义构成了非逻各斯中心化的新景观。西方文学走出单向度文化现象历经了大约100多年,我国对西方文艺思潮的磨合也将近100年的经历。然而,中西文学同步对话处理缺席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西方崛起的后现代主义可以与中国先秦的百家争鸣抗衡。
  中国文学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文学视野不够宽广,在文学的文化价值取向方面,主流话语将一种观点视为提高。从文化时空思想方面来看,对史无新旧、学无古今的观念完全予以忽视。然而,时代在不断更新,文学在不断开放,正在走向21世纪的人文化境。中国文学与国家的改革政策共同步入了开放的时代,其承担着唤醒民众实现民族解放的启蒙责任。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将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在文学史上写下宏伟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张未民. 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从“天下之文”走向“世界文学”的中国化[J]. 中国比较文学,2011,04:10-23.
  [2]白杨,崔艳秋. 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格局与批评范式[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6:41-48 172.
  [3]朱德发. 论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世界化与民族化[J]. 中国社会科学,2002,06:140-150 207.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陈安嗣,先后发表小说《寡妇的心思》《宝贝》《大山嫂子》等,个人著作《梦想成真》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分手时内疚的你一转脸,为日后不想有什么牵连,当我工作睡觉祷告娱乐那么刻意过好每天 ,谁料你见松绑了又愿见面。谁当初想摆脱被围绕左右,过后谁人被遥控于世界尽头,勒到呼吸困难才知变扯线木偶,这根线其实说到底,谁拿捏在手……”  对,这就是陈奕迅在演唱《一丝不挂》,我仔细听听,准没错。  
摘 要:雪漠是我国极少数具有宗教情怀的创作者,他因为《大漠祭》一书被广大读者熟知,其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作品中所具备的生活底蕴以及弥漫的佛教思想有着深刻渊源。雪漠的作品为什么会弥漫着宗教色彩?这是因为雪漠本身就是一个藏传佛教徒,他的生活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雪漠的宗教情怀和小说创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雪漠;宗教情怀;小说创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对历史事件、历史思潮的深入民间底层的叙写和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探究,使其被誉为“民族灵魂的秘史”。但小说对历史胶片的大画幅描述,势必
与《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等作品相比,《林红的假日》更具有意味,文中作为规范的“林红”是别人眼中的“榜样”,“榜样”的力量让林红在挣扎中失去自我,同时,也将自己塑造为现
“五零”后作家作为当代文坛的主力军,尽管各自风格不同但也显示出一定相似性,即通过把握权力、暴力和革命的关系来探究历史发展的动力。
摘 要:鲁迅先生作品言近旨远,用字奇巧,一“偷”字便写活了各式各样的人物。现从《社戏》、《故乡》和《孔乙己》中择例分析,一起领会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鲁迅作品;“偷”;人性  作者简介:曹珊平,中学一级教师,就教于江西省余干二中多年,执教期间深受学生的喜爱,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摘 要:80后”作家主要是指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为代表,出生于1980年以后,在文学创作上有一定成果的一个写作群体。他们大约是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崭露头角,进入本世纪后,新的作品层出不穷,新人相继涌现,力量不断壮大,备受年轻读者的欢迎。“80后”作家这一群体“80后”作家与校园文学存在的必然联系,他们的出现和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下校园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成为当代文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
摘 要:王朔小说的主要风格大多都以反讽为主,带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色彩,也可以说王朔的小说就是在后现代社会时代下的产物。从王朔小说的主要时代背景不难看出,他的文学特色深受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和当时科技迅速发展的影响,以游戏语言的方式和游戏人生的姿态,削弱了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十分鲜明。  关键词:王朔小说;后现代;文学色彩  作者简介:孟琳,女,汉,1978年5月出生
摘 要:《茶馆》是老舍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之所以《茶馆》这么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老舍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塑造出众多极富创造性的小人物,并在文中体现出作品独特的思想内涵。老舍塑造人物众多,因此本文主要从《茶馆》中主次人物的合理处理、人物语言个性化与人物的象征性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分析人物的类型化塑造。  关键词:《茶馆》;人物;类型化塑造  作者简介:介小玲(1979-),女,汉族,河南信阳人,本科,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