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探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haoguoh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的操作活动尤其是一些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显示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在主体参与中学会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回得到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整合教学资源,挖掘可操作的教学因素
  整合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从研读教材出发,找出重点、难点,明确教材的设计意图,挖掘教学资源中的可操作性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与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有不少验证性问题,教师可以先讲解、演示、归纳,再让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操作验证而获得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学生通过实验与操作,探索数学概念,通过经历数学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先问题,再动手实验、观察记录,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把数学学习对象当作一个解决问题的对象,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并进一步明白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还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二、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搭建使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可以相互融合的平台,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和所学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既能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处处服务于生活,又能感动于数学的魅力和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主动走近数学,在兴趣的迁移过程中有效参与数学活动。
  为此,教师要在充分熟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适宜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统计”前,我布置学生调查、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或村里人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自己家庭一年来的主要开支等情况的社会活动题目,上课时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也紧紧根据学生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统计图。这样,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不但亲历了“统计”的真实过程,理解了统计的现实意义,而且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三、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以往的数学教学强调多讲多练,注重学生的应试利益,而动手操作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有利于奠定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形成终身的数学学习态度和行为。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让繁复的数学运算和证明直观而明显,并有效利用合作交流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现行数学教材对繁复几何论证作了调整,同时也加强了几种变换的运用。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发给每个学习小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让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用注水法和测量法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在汇报交流中,学生通过实践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认知和收获。有个小组提出:我们组认为圆锥的体积公式改为[V=13π(d2)2h],因为我们在实际测量中发现,圆锥的底面圆心不容易确定,要测量半径比较难,我们组改为测量它的直径。有一个小组提出:我们发现像沙堆、谷堆等底面与其他面相连时,我们可以先用软绳子和尺子先量出底面的周長,再用公式r=C÷π÷2求出半径再求它的体积……可见,学生通过实践,发现了关键的问题并能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动手操作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为基础,整个教学活动应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来展开。在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下,要突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和创造。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解答了疑问。学生在探索中有效参与学习、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而且,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将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再创造,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能。
  四、结束语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面上有这样的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会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这三句话是对动手能力重要性的又一体现,总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对老师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对学生则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更能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桂兰.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孙有珍.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每个小学一线英语教师所必经的道路。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小学英语课堂中,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本人粗浅的教学实践,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将生活化教育融入到课堂中,主要从教材处理,情景创设,教学手段以及作业布置方面来阐述本人的观点。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情境;小学英语  新课改后的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
摘 要:英语中分词短语作状语时,它的逻辑主语应该是句子的主语。但有时分词短语带有自己的主语。(它们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这个逻辑上的主语一般是由名词担任,在分词短语之前,我们称之为独立主格。其中with/without引导的独立主格结构很富有表现力,在句子中作状语,表示伴随、方式、原因、结果等。  关键词:独立主格;从句  独立主格在句子中作状语,可以表示时间、原因、条件和方式、伴随。今天
摘 要: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是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术语化表述、知识强化等角度探讨知识体系构建的有效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  关键词:历史学科体系  在各学科提升高考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历史学科教学效益成为避无可避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历史学科而言,内容博大,知识之间联系千丝万缕,只要是考点,一切皆有可能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考试中,阅读板块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高中教师重视英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使得学生们获得信息渠道的途径更加丰富,尤其是英语的网络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因此将网络资源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也变得十分关键。本文根据网络资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结合实际以及先进的教学理论及经验,对网络资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相关建议,望对同行有所
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教师将知识传递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来源的体会,从而灵活地在生活中应用知识。按我的教学经验认可小学数学必须进行参与式教堂教学,就是让学生采取“参与式学习”,让学习者,基于自身对知识的爱好,以及自身成长中的困惑。而主动的发起或者参与相关的求知的过程,并从中完善自我,消除困惑的过程。因此,参与式教学正是现代小学
期刊
摘 要:以上饶市第六小学、第一小学、第二小学三所学校为例,展开“小学美术微课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调查过程中随机选取三所学校美术教师12人,及高年级学生220人,围绕“美术微课教学实践与体验”这一主题,发放编订好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三所学校教师都开展了美术微课教学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师微课制作技能及引导学生参与三个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此提出了教学优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