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用活用好教材,创造性地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巧设情境,体验“思数学”
  “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数学教师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教学的心脏、数学生命的源泉。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在学生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法观察、分析、猜测感悟数学问题,多种答法和多种理解并存的现象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个性的、充满童趣的世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养。
  在教学加减法的速算时,我一开始就安排了和学生进行计算比赛,出示了两组题目:
  238 198 326 201
  635-302 278-699
  79 101 58 297
  802-399 589-301
  53 4003 2001 98
  我让同学们选出班上公认的计算能力最强的一名学生,再让那位同学选择其中一组题目和我进行比赛。比赛的情况可想而知,我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那位学生。学生用敬佩的眼光看着我,嘴里说着“老师真厉害”。这时我一语道破,不是老师有特异功能,而是老师掌握了一种速算方法,顺其自然引出课题。这样的情境设置,大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速算方法的兴趣。这时,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伴随着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身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思维活跃,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学习。
  二、交流合作,体验“说数学”
  “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将24个正方体木块(各表示1立方厘米)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边操作边说出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填在表格中,然后请学生把摆的情况分别展示出来后,将摆的过程完整地表述出来。【沿着长每排摆(?摇)个,沿着宽摆了这样的(?摇)排,沿着高摆了这样的(?摇)层】最后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并比较算式和相应的形体,发现长方体所占的体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在这样重视数学语言表达的背后,其实是重视数学思维过程的训练。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来自思维的严密性,也就是说开口说数学能促进学生思维。
  三、创设游戏,体验“玩数学”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变成游戏似的,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以“玩”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中,把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数学转变为趣味性的活动。利用丰富的游戏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让学生越学越有劲,在“玩”“乐”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
  我在教学六年级“可能性”时,设计了一系列游戏,贯穿于教学之中。新课伊始便安排了摸彩球的游戏,在一个透明的口袋里放入红、黄两个球,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到红球算老师赢,摸到黄球算学生赢,让学生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为什么?再放进一个绿球,从中任意摸一个,判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在第二层次的教学中安排了摸扑克牌的游戏,通过摸红桃A、2、3,黑桃A、2、3共6张牌,进一步巩固了新知,让学生计算摸到A的可能性是多少。第三个层次我又设计了摸数字卡片的游戏,通过1—9九张数字卡片,让学生推理摸到最小合数和奇数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进行了迁移拓展,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最后我赞扬学生课堂表现好,奖励他们开展了一次小组摸球活动,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布袋,里面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男女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男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女生赢。接着提问:有没有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偶数的可能性?借助这个游戏,引出不可能(0),一定(1),可能(0与1之间的分数),完善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经历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共同“体验学习”。
其他文献
在厂长全面负责的前提下,再将保证与监督(即:企业党委的保证监督职能,简称保证监督)相提并论,相互混淆,并继续作为企业党委的职能,这不仅在理论上缺乏充分的说服力,而且在实
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一环境内能自我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思维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新课导入过程中创设思维情境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的形象应该是这样的,党员的先进性应该体现在哪里?这是许多共产党员正在思考的问题。北京《支部生活》从1988年第一期起开辟了《共产党员形象的思考》专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问题情境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焦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是取之不尽的,如果能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会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将问题情境更好地创设尤其重要,作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
目的:本课题立足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观察补肾健脾中药对未成年雌性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脏器
"课题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把教学内容转化成课题,并力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来完成"课题"的学习;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是专题
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含义与特征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可见,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数学教学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题海战术、机械训练似乎成了制胜法宝,普遍存在重智力发展而轻情感教育的失衡现象,致使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得不到应有的体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低,认知受到抑制,个性不能得到
中央党校副校长高狄同志在许多会议上,反复强调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并为如何搞好科研指明了方向。现将高狄同志最近几次讲活的主要内容摘登如下: At many conferences, Co
目的:通过对中风皂贝化痰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AcuteIschemicCerebralStroke)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对血清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