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冲突极值模型的非常规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

来源 :中国公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fei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评估非常规信号交叉口交通安全,提出了基于冲突极值模型的横断面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视频技术提取了南京市3个信号交叉口(1个设施组和2个参照组)96h的交通冲突数据和交通流数据,构建了包含数据层[处理层[先验层的3层贝叶斯超阈值冲突极值模型,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采用预测交通事故和比值比计算了非常规信号交叉口安全改善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外置左转车道非常规信号交叉口比常规信号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高21.8%;平均左转弯半径、平均小时左转车流量和左转大车比对交通事故风险有显著影响;平均左转弯半径越大,交通事故风险越小;小时平均左转车流量越大,左转大车比越大,交通事故风险越大.研究结论显示层级贝叶斯超阈值冲突极值模型对交通冲突的数据利用率高,并且可以刻画冲突极值的非稳态性和异质性,应用前景广阔.
其他文献
为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发展,倡导绿色低碳施工理念,以碳排放评价作为切入点,开展了超小净距隧道绿色施工优化研究.依托贵州旧屋基原连拱隧道段工程,基于隧道施工碳排放模型,归纳了影响隧道施工碳排放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认为,造成隧道施工碳排放量产生的主要因素为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运作以及建筑材料生产,因此从缩短工期与优化结构形式2条技术路径对原方案进行绿色低碳施工优化具有可行性,进而提出分离式超小净距隧道优化方案,并将原CD开挖工法调整为“先行洞台阶法+后行洞超前小导洞扩挖工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敏感脆弱、部分地区局部支流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为此,系统谋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着重解决突出问题,是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从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投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了构建以重大工程为引领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战略体系框架.研究认为,应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空间差异化,坚持系统设
在役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承载能力劣化模型是隧道结构耐久性评价及科学养护的基础.以建立能考虑工程不确定性的钢筋混凝土管片概率承载能力劣化模型为目标,考虑隧道运营环境的主要侵蚀因子及管片衬砌的压弯受力特性,建立碳化侵蚀与氯离子侵蚀下管片主筋的锈蚀模型;考虑锈蚀管片中钢筋的截面面积损失以及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以钢筋锈蚀率为媒介,构建锈蚀管片的时变抗弯及抗压承载能力计算模型;考虑衬砌管片抗弯及抗压承载能力的系统特性和相关性,基于概率统计理论,建立衬砌结构系统失效概率及可靠度的计算模型与方法.通过算例发现:管片抗弯
本文针对我国能源与矿业安全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需求变化及发展格局,发现新能源和化石能源相互助力、耦合发展将是今后我国形成多种能源融合稳定供给的必由之路.文章研究了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能源与矿业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我国能源与矿业治理体系变革的技术路径,从能源生产、能源运输、能源消费、能源市场与政府监管五大环节详细论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矿业开发利用技术融合发展的技术方向及应用场景,阐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能源
公路隧道由于结构特殊性,导致其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高于普通路段.适宜的隧道景观可以有效缓解驾驶人的不适心理,合理的隧道洞口景观还能缓和行车环境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驾驶安全.由于缺乏成熟的设计体系和详细的行业规范,隧道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效果把控困难.目前部分设计未充分考虑驾驶特性,使隧道景观在行车安全方面的作用未充分体现.针对隧道景观的设计与研究现状,基于驾驶安全和舒适性,对隧道洞口景观(洞门外观、洞口绿化、洞口标志)和洞内景观(拱顶及侧墙、洞内路面、洞内景观带)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