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在急性脊髓损伤后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脊髓损伤(ASCI)通常是脊柱受到机械性损伤所致,是脊柱外科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可导致肺部继发性损伤,甚至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是一类机体损伤后释放的内源性物质,包括细胞内蛋白、细胞外基质、分泌性因子及核酸相关产物。ASCI后释放的DAMP激活下游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肺损伤。DAMP相关研究揭示ASCI后肺损伤的分子机制,探索了肺损伤可能的治疗靶点。笔者就DAMP在ASCI后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和不同DAMP在肺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ASCI后肺损伤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骨感染是一种因骨髓、骨皮质、骨膜或其周围组织感染所致的骨破坏、骨缺损性疾病,发病率高,患者症状重。治疗该疾病困难,常导致病情迁延难愈。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骨感染的治疗目的在于减少感染所致骨缺损、控制感染、重建缺损组织、促进骨愈合,从而恢复骨稳态。为认识骨感染所致骨损伤及骨愈合的机制,笔者从骨感染所致骨稳态失衡入手,对骨感染所致骨形成相关通路受抑制、骨吸收相关通路激活和调节骨稳态的常用药物及相关分子机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在于控制水化热释放的温度而引起的温度裂缝,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重庆某长江大桥P5主塔承台浇筑过程中不同进水温度下承台的最大温升及降温速率,从而确定出最佳进水温度,以解决因冷却管进水温度变化造成水化热温度控制难的问题。在此恒温进水工况下,得出中间布设冷却管层相比中上无冷却管层最大温升值低8~9℃,有冷却管层相比无冷管层最大温升时间延后了10~12 h。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看来,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越小的位置测点模拟结果更准确。
为了解冲击钻孔施工对桩基既有损伤框架桥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部分框架桥分离式共节点模型,考虑桩基完好和桩基受损2种工况,对冲击钻孔施工影响下临近框架桥的力学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框架桥桩基受损工况相对于桩基完好工况,冲击瞬间墩柱沉降值及桥面横向水平位移较大,混凝土和钢筋承载远比正常状态高。采用冲击钻孔工艺施工,考虑到冲击钻孔过程中需要多次冲击,会引起临近框架桥沉降值、墩柱底部混凝土受力及桥面横向水平位移较大,导致结构承受较大的安全风险,建议改用回旋钻成孔工艺施工。
青岛市墨水河大桥主桥为2×90 m单塔中央双索面斜拉桥。主梁采用分体式箱形截面钢主梁,斜拉索与钢箱梁内边腹板之间通过钢锚箱连接,索梁锚固区的传力途径和受力情况较复杂。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FEA对索力最大的索梁锚固区及附近梁段进行板壳单元有限元分析,对索力最大的钢锚箱及局部腹板进行实体单元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央索面分体式钢箱梁斜拉桥,顶底板等效应力峰值出现在联系横梁跨中;联系横梁腹板所对应的箱室内横隔板比拉索横隔板的应力水平高;通过设置腹板局部补强板,锚固区腹板变形和应力均可满足受力要求;钢锚
针对现行规范中既未明确给出悬索桥散索鞍鞍槽纵向曲线的径向压力具体验算方法,亦未给出散索鞍对摇轴的稳定验算具体公式,且国内工程界对散索鞍的设计尚无基本统一的实用性方法的问题,文中以镇胜高速北盘江特大桥为例,详述了一种验算散索鞍鞍槽径向压力和摇轴稳定性的实用设计方法。通过分析该方法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其误差在设计接受范围内。加之镇胜高速北盘江大桥已安全服役多年,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了文中论述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当桥梁低桩承台埋入土体中3~5 m甚至更深且承台底面混凝土与土基密合时,摩擦桩承台基底土提供了相当可观的竖向抗力,为研究该承台基底竖向抗力,文中采用弹性理论m法,推导计算低桩承台基底竖向抗力作用效应的公式,并对现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公式提出修正建议。结果表明,按文中公式计算的摩擦桩桩顶外力较不考虑承台基底竖向抗力作用时的桩顶外力有明显减小,从而可有效减短桩长,节省材料用量。
为实现铁路桥梁设计方法从容许应力法到极限状态法的转轨,文中以112 m公铁两用简支钢桁梁为例进行钢梁设计。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整体模型和横向框架模型,分别采用Q/CR 9300-2014《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暂行设计规范》与TB 10091-2017《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2种规范,对钢桁梁进行同精度设计。对比2种钢梁计算方法结果,得出极限状态法设计工程量大于容许应力法。通过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对《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暂行设计规范》的不合理处提出修改意见。
为解决国道207跨河桥梁跨越虎度河、松东河、苏支河3条河流时,河堤上不容许搭设支架施工困难的问题,文中以56 m简支钢-混组合梁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Civi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施工及成桥阶段受力、施工工期、结构经济性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顶推法施工简支钢-混组合梁方案,各施工及成桥阶段结构受力均能满足规范相关要求,能较好地解决河堤禁止搭设支架,施工困难的问题,满足堤防要求,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同时工程造价较原设计有所降低,且施工工期与原方案基本相当。
为评估树脂连接超高性能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结构的抗弯刚度及疲劳耐久性能,通过三点式加载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梁,并结合电阻应变片测试复合梁受力特征。结果表明,树脂连接超高性能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结构的肋板焊缝、层间钢板及铺装表面应力基本随荷载作用增大而呈幂函数增长,且铺装应力随距钢板距离增长呈线性增长;在等效标准轴载140 kN作用下,层间黏结结构可消耗吸收应力约1.6 MPa,经疲劳加载大于1200万次未发生损伤破坏,表现出良好的抗弯拉疲劳性能。树脂连接超高性能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结构避免了焊接剪力钉造成应力损伤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骨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时骨微环境发生变化,如免疫因子变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趋化及分化异常、雌激素分泌量减少及受体下调、机械敏感性下降,这些均影响骨折愈合过程。目前研究表明,通过改善巨噬细胞的表型极化、增强MSCs的趋化成骨活性、补充雌激素和提高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均能重构骨微环境平衡,从而有效改善骨质。笔者从骨微环境变化、骨微环境失衡影响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