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整体素质要求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对口语交际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能力,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我们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我国少数民族现状来看,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参差不齐,但是,少数民族学生个人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更为重要。本文就从口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即拼音教学,识字教学,诵读教学,阅读教学,课堂习作教学以及创设情景剧等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在拼音教学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汉语拼音是口语表达的基础和学习讲普通话的基本工具。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拼音的掌握程度不同。我们应该重视汉语拼音的教学和巩固。在拼音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特设的情境和图画引出所要教授的音节和字母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编儿歌等进行记忆和练习。这样,会使拼音的学习更加生动和具体。在拼音教学中要求每一个学生会认会读声母表、韵母表、字母表等。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辨析混淆音节,准确发音,熟练掌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达标测验,逐个检查,直至全部过关。这样,学生们掌握了口语交际的基础,清除了语音的障碍。在拼音教学中要全程使用普通话语言,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表达自己。这样,就在拼音教学中开始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训练环境,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
字组成词语,词语构成句子。因此,识字教学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识字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单记住所学的那个字就可以了。在识字教学中,同样地可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学习这个字的方法,互相切磋。这样,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与自身经验相结合,在习得这个字的同时,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简练性得到了锻炼。
3、在诵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诵读,就是利用清晰的普通话的语音,利用技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视觉的形象变化作听觉的形象,这样更准确,更生动。但是,诵读并不等同于日常的说话,因为诵读要运用语言的技巧,创造出书面所描述的艺术形象,使听众得到更加明确的信息。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发声可以让自己以及周围人听见,这样大家会集中于诵读材料中。在诵读教学中,教师要对诵读的内容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发音,以及诵读技巧进行指导,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这样,学生会更关注更形象地理解诵读的内容,会积累更多的词汇。在诵读教学中,纠正发音和理解错误,进行了口语的实际的训练。
4、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与口语交际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的教学部分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但是,我们不能将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化脱离阅读理解能力,而应该将阅读教学和口语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阅读教学有许多个环节,在每一个教学部分中,少数民族学生会把所学习的材料学习一遍,这样,他们会对阅读内容更加熟悉。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会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课文,会使学生开始学习表达自己,开始分享自己对于阅读材料的感受,这样,他们便开始用口语进行交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普通话去朗读和表达,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5、在课堂习作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习作教学是为了将学生所说,所想表达出来。课堂习作教学应该贴近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更易于动笔,更乐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习作时机,将习作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写作一篇议论文,探讨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认识,这样,在进行写作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大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组织大家并对该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便会被调动起来,会努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以及用词的准确性。有所想便会有表达。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文章的命题会变得更为丰富,用词会更为准确。这样,在课堂习作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6、在课堂上创设情景剧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为了交流和表达的需要。我们的交流和表达都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就是都是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创设一定的交际情境,有利于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有许多方式。
通过教师的语言可以创设情景剧。在课堂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心理是伴随教师的语言,教学内容,教师的情感等所形成的的心理场变化的。教师要努力加入学生中间,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营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并且乐于表达自己。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角色扮演创设情景剧。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激起他们的情感,触发他们语言动机,使学生有话可以说,有话想要说,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当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剧。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是口语交际训练更加生动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师们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或是学生们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学生面前更加生动具体展现出来。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学习口语的兴趣,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重大作用。
7、结语
总之,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现代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和迫切要求,当然也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蕴含在汉语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式和方法更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口语交际时要积极寻求不同方法,努力尝试。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给予他们帮助和希望。只有这样,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毅茹.浅谈汉语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3)
[2]吴世莲.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教育科研,2009(35)
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整体素质要求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对口语交际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能力,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我们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我国少数民族现状来看,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参差不齐,但是,少数民族学生个人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更为重要。本文就从口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即拼音教学,识字教学,诵读教学,阅读教学,课堂习作教学以及创设情景剧等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在拼音教学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汉语拼音是口语表达的基础和学习讲普通话的基本工具。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拼音的掌握程度不同。我们应该重视汉语拼音的教学和巩固。在拼音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特设的情境和图画引出所要教授的音节和字母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编儿歌等进行记忆和练习。这样,会使拼音的学习更加生动和具体。在拼音教学中要求每一个学生会认会读声母表、韵母表、字母表等。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辨析混淆音节,准确发音,熟练掌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达标测验,逐个检查,直至全部过关。这样,学生们掌握了口语交际的基础,清除了语音的障碍。在拼音教学中要全程使用普通话语言,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表达自己。这样,就在拼音教学中开始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训练环境,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
字组成词语,词语构成句子。因此,识字教学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识字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单记住所学的那个字就可以了。在识字教学中,同样地可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学习这个字的方法,互相切磋。这样,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与自身经验相结合,在习得这个字的同时,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简练性得到了锻炼。
3、在诵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诵读,就是利用清晰的普通话的语音,利用技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视觉的形象变化作听觉的形象,这样更准确,更生动。但是,诵读并不等同于日常的说话,因为诵读要运用语言的技巧,创造出书面所描述的艺术形象,使听众得到更加明确的信息。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发声可以让自己以及周围人听见,这样大家会集中于诵读材料中。在诵读教学中,教师要对诵读的内容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发音,以及诵读技巧进行指导,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这样,学生会更关注更形象地理解诵读的内容,会积累更多的词汇。在诵读教学中,纠正发音和理解错误,进行了口语的实际的训练。
4、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与口语交际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的教学部分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但是,我们不能将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化脱离阅读理解能力,而应该将阅读教学和口语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阅读教学有许多个环节,在每一个教学部分中,少数民族学生会把所学习的材料学习一遍,这样,他们会对阅读内容更加熟悉。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会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课文,会使学生开始学习表达自己,开始分享自己对于阅读材料的感受,这样,他们便开始用口语进行交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普通话去朗读和表达,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5、在课堂习作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习作教学是为了将学生所说,所想表达出来。课堂习作教学应该贴近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更易于动笔,更乐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习作时机,将习作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写作一篇议论文,探讨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认识,这样,在进行写作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大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组织大家并对该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便会被调动起来,会努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以及用词的准确性。有所想便会有表达。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文章的命题会变得更为丰富,用词会更为准确。这样,在课堂习作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6、在课堂上创设情景剧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为了交流和表达的需要。我们的交流和表达都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就是都是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创设一定的交际情境,有利于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有许多方式。
通过教师的语言可以创设情景剧。在课堂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心理是伴随教师的语言,教学内容,教师的情感等所形成的的心理场变化的。教师要努力加入学生中间,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营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并且乐于表达自己。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角色扮演创设情景剧。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激起他们的情感,触发他们语言动机,使学生有话可以说,有话想要说,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当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剧。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是口语交际训练更加生动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师们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或是学生们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学生面前更加生动具体展现出来。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学习口语的兴趣,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重大作用。
7、结语
总之,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现代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和迫切要求,当然也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蕴含在汉语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式和方法更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口语交际时要积极寻求不同方法,努力尝试。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给予他们帮助和希望。只有这样,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毅茹.浅谈汉语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3)
[2]吴世莲.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教育科研,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