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学校道德领导下的“好教师”行为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zzz21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是指教师自发表现出的超越角色标准的主动、积极、尽职、利他的行为。它有助于教师职业角色的履行与学校效能的提升。这种"好教师"行为的产生与教师自身修养有关,也与学校领导方式密切相关。指挥式的领导方式、缺乏组织公平、过于注重外部奖励都不利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产生。学校领导者应通过内部奖励、赋予教师处理权与自主权、塑造员工对领导者的信任等道德领导方式激发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
其他文献
回顾中外发展思想演变的历史过程,在进一步认识党和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的基础上,我们应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德育工作发展的各方面关系,确立人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基所在.学校德育凸现民族精神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所在,能使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中吸
南宋时期是官修当代史书最繁荣的时期。然而,由于南宋官修史书至今留存甚少,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极大地不便,故长期以来,人们对其研究没有倾注太多的精力。自宋至清,人们对其所作的
"三个代表"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无疑是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思想结晶,主要表现在:从"三个代表"概念和重要思想的提出来看,创新是界定这个概念
随着我圄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会计界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新准则的新规定,分析了盈余管理受到的影响,可能产生的新的盈余管理手段以及一些规范措施,以期让企业的相
李笠翁一生不断搬家和出游,自谓“一生多半在车船”,当是实录。单说长游,就有五次:最早的一次是康熙三四年间游粤;紧接着是康熙五至七年游京师连着游晋秦;回金陵住了一年多后,于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