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素养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是关系到学生成长的大事。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因此,我们必须从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抓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广阔的天地,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课本,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学生相当一部分感悟认识都来源于阅读。叶圣陶先生说:"......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有关课文的小资料、童话寓言、名人名言、中外名著、科普知识、诗歌等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只把课文作为一个范例,大量的自由时间、课余时间都让学生自己去"啃"他感兴趣的东西,学生非常喜欢上语文课,更喜欢上阅读课。每讲完一篇课文,我都要为学生读一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让他们比较辩析,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学习安徒生的《丑小鸭》以后,我为学生读了一篇小小说《鸡窝里的鹰》(一只误入鸡群的鹰因惧怕别人的嘲讽瞻前顾后,甘于平庸,失去了作鹰的本性),通过比较,学生对丑小鸭的坚强、持之以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坚定了对自己理想的信心与追求。如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之后,我为学生读了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帮学生深刻理解沦陷区人民内心的悲痛,对侵略者的憎恨,对祖国的热爱等。时间长了,学生们除了钦佩老师的"博学"之外,也耳濡目染,喜欢上了阅读。欧?亨利、莫泊桑、川端康成、朱自清、老舍、鲁迅等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有益的阅读无疑为学生学好语文打开了一扇大门。
  二、培养朗读、背诵积累的习惯
  好的作品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饱含着作家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浓缩着作家对生活独特的思考,蕴含着作家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好的东西不可泛泛而读,要放声朗读,吟诵,读得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移情动容,方可深刻体味,领略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学生的背诵积累,每篇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要求必须背会,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挨打"一段,《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回答不出问题时的内心活动等。课外阅读时,好的文段要求摘抄、背诵。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文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一段就可以帮学生对人生价值产生新的思考;如读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背诵"秋天是一个穿着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住风寒,却捧沉甸甸的谷物和果实奉献人间......",可以让学生学习用独特的感受去写秋天,避免了"秋天来了,树叶黄了"的陈词滥调。
  对于文言文、古典诗词中历来传诵的精品,更是要反复朗读、背诵、品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之情动人心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腔爱国之情却无英雄用武之地,催人泪下......
  "厚积方能薄发",丰富的积累能够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思想觉悟水平,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从而影响他们的写作风格。
  三、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生活的习惯
  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和社会生活相融合的体验过程,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作文呈现个性、解放个性的原料,观察并非漫无目的地看看,而是用心来品,只有袒露着诚心积极、认真地去解读生活的时候,才会透过丰富而复杂的现象接近生活的本质。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眼睛当摄像机,把耳朵当录音机,把心灵当储存器,把手当复印机,将内心积淀的生活点滴如实地反映出来。
  比如写一个迟到的学生"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做习题,只听见教室的后门吱吱吱吱,断断续续地响,他弯下身子,从门缝里挤了进来,以最后一排学生为屏障,迈着小碎步,猫腰溜到了自己的座位,跨过凳子,趴在了桌子上,还不时抬眼朝老师瞥去......"这样,不仅写出了人物的动作、神态,也写出了人物生怕被发现的心理。
  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装饰,而是生活本身,让学生观察感悟生活,以引起写作"内需","情动而辞发",从而达到写作"生活基础化"。
  四、培养学生自由练笔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每学年自由练笔不少于一万字。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拓展广阔的写作空间,除了常规作文外,每周应让学生写写"随笔",不给任何限制,学生可用日记写真、周记回眸、琐事札记、生活偶拾、心得感悟、质疑探微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来真切反映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尽量做到轻松随意,全凭自然。这样,就可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时信手拈来,涉笔成趣,这对学生来说既有趣味又有挑战,彻底解决了学生心灵的绳索,把原来那些"要我写"的东西变成"我要写"。当一个人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时,必定会投入更多的激情,激发更多的灵感,天长日久,写的东西自然就清晰了,顺畅了,丰富了!
  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便会自动升级,到那时,阅读量增加了,阅读面扩大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丰富了,语文素养自然就会提高了。
其他文献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和时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能有效提高课堂实效。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切实转变,成为当前思想品德教育改革实践的一项重大课题,值得我们研究和关注。  关键词:合作学习;思
【中图分类号】G631  我国古代伟人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多方面挖掘这种内在的动力,使学生愿学、好学、乐学、勤学。  一、发展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
本研究通过对比老年与青年人在阅读中词长、词频和语境预测性效应上的差异,探讨中文阅读中眼动控制的年老化问题.结果发现:(1)词长的年龄主效应显著,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位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新的教育改革形势对新一代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重视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了重要位置,美术教育正以它特有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除了自身的重要性以外,同时还与许多学科相辅相成,并对其他各科教育起促进作用。在学校各学科的教育中,强化美术教
【中图分类号】G621  当前小学德育实效性比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学德育与学生生活相脱节。无论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还是道德教育的目的与核心内容出发,小学德育均应该生活化:贴近社会生活以开拓小学德育课程资源,创设生活化的课堂以提高课堂效率,依托社会生活组织主题活动以丰富学生德育情感,让小学德育在生活化中达致其应有的效果。  一、当前小学德育与学生生活脱节造成学校德育实效低  道德具有唤醒人的良知,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要求社会成员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提高学生品德修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学生主体地位;品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621  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融入社会的能力,就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