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理论界对总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动态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要素生产率是经济系统的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比率。西方国家经济理论界对总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研究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日前,这些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总要素生产率理论。总要素生产率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已在经济学文献中广泛运用,以致于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在讲到“生产率”术语时就是指总要素生产率。
其他文献
我们于1989年10月开始,在研究伊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划的时候,调查、分析了伊春森林工业生产、生态和经济运转的历史、现状、问题和趋势,“深感伊春林区目前已经陷入非常严重的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经济危困之中。现就“三危”状况及解决途径提出初步分析和建议。
微山县位于鲁西南,县境狭长而西濒微山湖,南与江苏徐州接壤,是山东出土汉画像石的重要地区。汉画像石集中出土于两城乡和微山岛,以两城乡的最具特色。近年来,在彭口闸乡、傅村乡、夏镇也零星发现有汉画像石。
第十八届太平洋贸易和发展会议(简称贸发会)于1989年12月11~14日在马来西亚科隆坡市隆重召开。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新加坡、加拿大、南朝鲜、日本、苏联、泰国、法国、印度尼西亚、中国以及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84名政府官员、学者、观察家出席了会议。
发展中苏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对双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9年5月,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会晤,它标志着中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以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也成为中苏问题学者极为重视的研究课题。
技术创新理论是由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发展而来的。创新理论是熊彼特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初创、而后在《经济周期》中系统完成。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核心的动态经济发展理论和社会制度过渡理论,不仅在本世纪上半期的西方经济学界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在近几十年西方经济学家探求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持续高涨的推动力所在,及至80年代以后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仍然存在着重大影响。
1998年9月至12月,南京市博物馆配合基本建设,在南京市北郊的象山又发掘了3座东晋王氏家族的墓葬。我馆曾在60~70年代发掘了象山王氏墓地的7座墓葬,为保持象山王氏墓地资料的延续性,此次发掘的3座墓葬按发现的早晚续编为象山8号、9号、10号墓。
1984~1987年,我馆为配合雨花区铁心桥砖瓦一厂生产建设,在该厂取土的司家山范围内相继清理了7座东晋和南朝时期的古墓葬。从出土的墓志得知,此处为东晋谢氏家族一支系的墓地。墓葬编号为SJSM1~M7。其中M5、M6的简报已发表。
苏联《经济和工业生产组织》杂志1990年第1期发表Г·哈宁题为《危机在加深》的文章,评述1989年上半年的经济情况,现译介于下:
英国经济学家尼科拉斯·斯特恩在英《经济杂志》1989年9月号上发表题为《发展经济学概论》的文章,其中谈到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政策改良问题,现译介于下。
80年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有两个重要发展,一个是凯恩斯流派的新凯恩斯派理论,一个是新古典流派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这两个相互对立和竞争的新理论都继承和遵循各自流派的基本假定和主要结论,在此基础上又都注入了各具特色的新内容,做了理论开拓工作。下面就这两者的主要方面作些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