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ywl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中美教师在“人类起源与发展”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中美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和具体教学方法的差异,以期为我国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中美课堂教学 中学生物 教育体制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人类起源与发展”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学生对“人类从哪里来?”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但该教学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较为抽象。我国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和直观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向学生呈现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进而总结得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的结论。
  美国教师在“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发现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测量并比较黑猩猩、南猿和人类的头骨结构。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头骨结构详细说明的网上资料,找出需要测量和比较的部位并进行测量和数据记录。教师则更多的是进行科学观测方法和记录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头骨结构与进化的适应性关系,并按照进化的顺序进行排序,进而要求学生总结出人类进化是从黑猩猩到南猿再到人类的逐渐进化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比测量和排序,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生物适应环境不断进化的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相关知识,更掌握了相关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
  中美教师在“人类起源与发展”一节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反映了中美教育体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同层面的差异。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中美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的不同,从根本上则进一步反映出中美教育体制的差异。
  1 中美课堂教学比较分析
  1.1 中美课堂教学方法差异
  在“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课堂教学中,我国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和直观教学法开展教学;美国教师则主要采用发现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和直观教学法是我国中学生物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我国生物学教学中最传统也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直观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如实物、标本、挂图、模型、视频等,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美国教师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发现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
  自从布鲁纳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发现教学法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发现教学法已经成为美国各学区影响广泛的教学法之一。生物学教学中发现教学法的主要步骤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初步探索—交流成果—得出结论—证实结论。探究式教学法是目前美国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生物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步骤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课程理念指出: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学习科学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学习的核心。美国主流教材中也非常注重探究活动,且栏目多样,项目丰富。我国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1.2 中美课堂教学理念差异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决定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理念不同,必然表现为课堂教学上的差异。中美中学生物教师教学理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两个方面。
  美国课堂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课堂教学主张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在“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教学中,中国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但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很容易从教师引导变为教师主导。而美国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轮流参与头骨测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教师则真正发挥了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只有当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中美生物学教学的差异还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中国更强调学习理论,注重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和系统性。与此相反,美国学校注重演示、实验和动手操作,更强调学习实践。目前,我国中学生物课堂有明显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划分,中学教师普遍认为“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是一节理论课,没有尝试从实验的角度进一步改进教学。而美国教师在本节课所采用的探究式实验教学为我国生物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3 中美教育体制差异
  中美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从本质上进一步体现出中美教育体制的差异。尽管目前我国高考已经越来越注重能力立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学生仍需要在2年内完成必修和选修课本全部内容的学习。教学内容容量大、课时紧,使得中国教师更倾向于选择课堂容量大的直接讲授法;而美国没有统一的课程要求,课时充裕,美国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归纳等各项能力,因而更多地以探究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此外,中美的课堂规模不同,我国一个班大约有50个学生,人数多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美国的课堂中学生人数约为20人,便于实验的准备、分组和活动的开展。
  结合以上对中美课堂教学案例和教学现状的分析,中美教育体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 中美教育管理体制:美国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自治制度,我国实行的是地方分级管理、分工负责体制。具体到课堂教学表现为美国的教师自主性更强,我国教师则需要根据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此外,我国的高中生需要在两年内完成全部课程内容的学习,课时紧张。而美国教师可以自行组织课程内容,课时较为充裕。(2) 中美教育发展现状:中美两国教育发展水平不同,教育总体规模和投入总量有所差异,学生平均教育资源占有量差异则更为显著。具体到课堂教学表现为中国的班级规模相对较大,美国的班级规模相对较小。(3) 中美教育评价方式:我国中学教学评价以中考、高考等考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的获取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考试内容多源于教材,因而中国教师更加依赖于教材,设置的教学内容较为统一。美国没有全国性的统考,主要采用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AT)进行大学入学考试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学术能力,考查内容多样化。美国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设置的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中美不同的教育体制对中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与实施。
  2 结语
  通过“人类起源与发展”教学案例分析,分析中美在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和具体教学方法方面的差异,为我国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基于中美国情和教育體制的差异,我国固然不能照搬美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美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为我国的生物教学提供借鉴和学习的方向。中国的生物教学不能只注重理论学习,也不能过于注重探究而忽视理论的重要性,应该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寻求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点,在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研究者们应注重结合中国教育的国情,借鉴美国基础教育的经验,探索我国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同时教师也应不断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紧跟时代教育的新理念,学习借鉴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文婷,苏明学.“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一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2015,(12):28-30.
  [2] 李越,祝剑飞.“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一节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2015,(01):31-33.
  [3] 陈时强.中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35-36.
  [4] 宋树杰.中美课堂教学之比较[J].山东教育:中学刊,2006,(35):12-17.
  [5] 裘燕兰,李国强.中美两国课堂教学比较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163-164.
  [6] 丁邦平.中美科学教育比较[J].中国教育学刊,2000,(2):52-54.
  [7] 吴艳.为质疑而教——中美课堂教学的比较及其思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5):57-61.
  [8] 陈紫云.中美课堂教学差异之比较与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7-119.
  [9] 刘亚荣.中美基础教育体制比较[J].中小学校长,2008,(11):67-69.
  [10] 艾蒲林.美国SAT与中国高考比较[J].海外英语,2012,(16):93-94.
其他文献
摘 要 尝试从一节课的开始和结束这两个环节,巧用问题探讨、设置对比、牵线搭桥、回顾总结、推荐阅读等方式,总结教学体会,明确重视生物课的开头和结尾,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新授课 开头和结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学生在上课铃刚刚响过时对课堂是期待的,而临近课堂结束时,有来自学习过程的疑惑和放松前的兴奋。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重视课堂的开始和结束环节
高三生物三轮复习中,一轮复习历时最长,覆盖面最广,担负着强化基础知识,提升基本能力的双重使命,是后两轮复习的基础。现结合本人多年来备考指导经验,来谈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学案导学”的课堂模式。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学、教师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自学为主、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1 学案编写    学
合作教学是两名教师在同一课堂上,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运用各自学科教学和合作教学优势,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主导作用不断转换和不分主辅的谈话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技术素养。  1 合作教学:案例设计  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而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所以将多媒体信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06 - 0056 - 02  1 背景与教材分析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实验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06 - 0027 - 03  2015年浙江省生物高考考试说明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方面提出的要求是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而在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则提出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能力要求属于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的sol
“植物激素调节”与农业、园艺生产联系十分密切,以此作为高考命题内容,较好地体现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以2007高考“植物激素调节部分”试题为例,作一解析,仅供参考。  例1.(2007广东省高考试题)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
问题教学的课堂中,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细胞;教师、学生、资源、环境组成了支撑课堂教学的骨架;围绕问题的生成、解决、发展而展开的一切有效的交流,宛如课堂教学的血液;伴随着这种交流过程而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则凝聚为课堂教学的灵魂。  笔者在全市高效课堂研讨活动中对“胚胎移植”一节课按照上述理念做了很好的处理,得到了与会同行和专家的好评,也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此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整理成文,以
摘 要 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为例探讨了初中生物数学模型建构的理论基础、课堂实践和教学收获,以期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数学建模 概念教学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06 - 0010 - 02  1 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理论依据  模型建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模型为主线,让学生在探究
摘 要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微课”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的关注。以“2016年福建省质检试题评讲”为例,微中求微,简述了该课的设计思路、设计内容、操作应用、课后调查等内容,尝试从微课及实用学的角度分析微课的应用情境,关注微课的应用效果,以小见大地研究其对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影响及作用。  关键词 微课 高中生物学 学生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钟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 都是水溶性物质   C. 都含C、H、O、N这4种元素   D. 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2.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