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善始善终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itao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尝试从一节课的开始和结束这两个环节,巧用问题探讨、设置对比、牵线搭桥、回顾总结、推荐阅读等方式,总结教学体会,明确重视生物课的开头和结尾,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新授课 开头和结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学生在上课铃刚刚响过时对课堂是期待的,而临近课堂结束时,有来自学习过程的疑惑和放松前的兴奋。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重视课堂的开始和结束环节,精心设计,认真备课,对于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1 一节课的开始
  一个好的课堂开头,能启迪心智,让人愉快,如沐春风。兴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结合点,是教与学的纽带。因此,一个好的课堂开始部分应该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能联系他们学习中想知而又不知的内容。
  1.1 巧用问题探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问题探讨”由图片、文字情景和讨论题三部分组成。该栏目图片精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若运用得当,对新课的教学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1.1.1 设置适宜的问题串,做好思维导航
  由易到难,从简到繁是认知的一般规律。“问题探讨”可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把学生思维引导到课堂环境上来。例如:必修1(高中生物,人教版,以下相同)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问题探讨”,根据盛有蔗糖溶液的长颈漏斗倒置于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的示意图,设置以下讨论题:① 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② 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洞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③ 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这些问题可把理论层面的问题具体化,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提示和思考的方向。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使其明白:液面升高是因为由烧杯内进入到漏斗内的水分子比由漏斗进入烧杯的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烧杯内清水中的水分子密度较漏斗内蔗糖溶液的水分子密度大;半透膜相当于分子筛,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而允许水分子通过。从而顺利的理解了渗透作用发生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1.1.2 自然过渡,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
  如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问题探讨”,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
  学生朗读了之后,大家讨论,联想到减数分裂。由于他们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知识已经掌握,对基因的分离定律也有了认识,由此不难联想到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和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的共性,由此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1.2 设置对比,引发质疑
  为了引发兴趣,围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必修1中“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节的新课引入:先举例:工业合成氨需要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再想想:在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本质是细胞内发生有序的化学反应,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大多是分子量巨大、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如我们学过的细胞内氨基酸合成肽的反应,这些反应是在常温常压,pH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他们如何顺利进行?离不开生物催化剂——酶。
  1.3 牵线搭桥,以学生缺乏或遗忘的知识补充为切入点
  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分析摩尔根等人的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遗传研究是一个难点,而难点之一是学生对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的知识是空白。所以首先应补充有关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X与Y染色体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其次,复习假说-演绎法内容,引导思考本实验是否是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推理的,从而为后面一系列问题扫清了障碍。
  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中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为更好地理解自然选择,可介绍“人工选择”:达尔文考察了动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按照达尔文的研究,家养生物存在着变异,而且很多变异有遗传倾向。人类不能创造变异也不能防止变异的发生。但是,人们可以利用这些变异材料,用选择的方法培育新的品种。具体地说,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某些比较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挑选出来,让他们保留后代,把其他变异个体淘汰掉,不让他们传流后代。经过连续数代的选择,人类所需要的变异被保留下来,而且得以积累,微小变异可以成为显著变异,从而培育出新的品种。达尔文设想,在自然界中,一种类似人工选择的过程也在影响着生物的进化,这个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由于自然选择是进化理论的重要内容,因此,透彻讲清楚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是有必要的。
  2 一节课的结束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结尾是一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整个一节课的时间里,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学习了知识,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在下课前五分钟的时候,提纲挈领,首尾呼应,进行总结,既能对一节课构建一个整体框架,又能查漏补缺。现将教学实践中几种结束课的体会进行小结。
  2.1 回顾重点,整理脉络
  “ATP——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一节,总结时将拓展(图1)。
  这是最经典的结课方式。注意: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总结,抓住重难点,记忆更牢固。
  “細胞的有丝分裂”新授课,学习完分裂过程,用一段“七绝”概括了四个时期的特点之后,要再次说明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是为了交流和研究的方便而人为设定的,实际上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分裂过程,存在前期的后期,末期的前期这样的时期。
  2.2 运用对比,去伪纯真
  对比是生物学教学中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对比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引发思考。找出各自的本质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对概念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对比的范围可大可小,在学过种群后,对比“J”型曲线和“S”型曲线;学习了群落的演替后,对比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较大的对比一般在章小结,如基因的表达与DNA的复制等。   2.3 巩固练习,精当重要
  这是最常规的结课方式。结合所授新课内容的重难知识,给出几题进行巩固练习,精而短小。
  2.4 瞻前顾后,预习新知
  知识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束语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在总结中为新课创设教学情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过渡自然。例如,群落一节学习结束后,设想某一地域全部的生物(一个群落)在新陈代谢和繁殖的生命过程中,除了生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之外,能否离开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条件?为下节课“生态系统”提出了预习问题。
  2.5 推荐书籍,拓展视野
  生物课是一门自然科学,怎样体现其教育价值?可在结束时推荐一本好书,一个好的影视节目。从校图书馆借阅期刊《大自然》,在班级内传阅,学生非常喜爱,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推荐电视片《生命的奇迹》,在高三一轮复习时穿插观看。
  2.6 学生自我小结,查漏补缺
  陶行知说:“先生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让学生来尝试总结是很好的方法,让他们有一个思考的时间,这2-3分钟思考的时间看似耗时较多,其实是一个十分宝贵的学生内化知识过程。一堂课切勿虎头蛇尾。精心设计,游刃有余,为课堂小结留一段时间,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過?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纰漏,通过“课堂小结”环节有了一个弥补的机会。另外,教学之法贵在因材施教,即使是一节相同的课,在不同的平行班可能有不同的结束方式。
  3 结语
  一节课的导入应有明确的指向,依据学习者和学习任务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形式,灵活多样,以期达到导入效果的最优化。一节课的结束环节应画龙点睛,首尾呼应,以精炼、紧凑的设计再现重点,以精当的练习突破难点,给学生留适当的时机,让他们有机会质疑解难。开始要努力做到循循善诱,能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正确的方向,为后续的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结束要能统领全局,反省不足,巩固要点,这样教学相长,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昭汝,陈秉初.高中生物学课堂导入环节现状调研[J].生物学通报,2016(7):16-17.
  [2] 蒋选荣.例谈高中生物学课程必修模块中学科思想的梳理[J].生物学通报2016(1):25-26.
  [3] 车亚丽.以实验教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 中学生物教学,2015(11):30-31.
  [4] 程锐创.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6(3):20-21.
其他文献
在高三复习“实验变量的分析及应用”一课中,笔者通过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评(Evaluation)等训练,不仅“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更是“授人以渔场”,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实验变量的分析——自主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变量的定义、种类,并以例子进行变量的识别。   (1) 变量的定义: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
生物学科与物理、化学一样,同属于实验类学科,许多现象的呈现大都要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才能体会到真实的生命活动。笔者曾参与组织某地区面向高中生物教師的实验操作培训,下面结合整个培训过程,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1 培训存在问题  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教师在仪器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在进行探究酵母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基本上很少有教师会对组装后的实验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测;利用天平量取牛
摘要:作为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作品中展示了多重而复杂的美国面相。被建构的美国“他者”形象,成為其折射中国这一“自我”形象的关照对象。福柯的乌托邦和异托邦概念,为阐释严歌苓作品中的美国形象提供了某种可能性:美国作为正面形象,表现出乌托邦的特性;同时,美国又被描写为一个自由无序的空间,折射出人的自私、种族歧视、社会的异化等负面形象。  关键词:美国 严歌苓 乌托邦 异托邦  中图分类号:I712.07
摘要:2015年5月1日,我国新《行政诉讼法》颁布施行,将行政协议诉讼纳入行政诉讼法调整范畴。然而,目前法律并未对行政协议诉讼受案范围确定标准作出明确规定,这也导致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行政协议诉讼受案范围产生困惑。本文将基于新法实施后江苏省法院的实务状况,探讨行政协议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标准。  关键词:行政诉讼 受案范围 行政协议诉讼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
摘要:“大医精诚”理念是“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阐述的理论,这也是其思想核心。“大医精诚”理念在今天的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和日渐紧张的医患关系,强化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让其坚守“精”和“诚”的从业理念和职业道德,对于我国医患关系的改善等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大医精诚”理念在其中的运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中“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内容主要包括酶的作用和本质两部分,潜在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比较高。酶的知识贯穿在整个生物学,是生物学的筋络之一;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单一变量”的思想,领悟对照实验、变量分析能力和生物学研究思想。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  能力目标:进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摘 要 调查显示,微课以其针对性强、时间短、寓教于乐、讲解深入精辟等优点吸引着学生;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继续使用微课的欲望强烈。乐学助教,微课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同时,微课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应用和完善。  关键词 微课 高中生物教学 教学有效性 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一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较多,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教师基本用于传授知识,很少有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网络服务逐渐渗入到各行各业中。微信作为时下热门的信息沟通工具,在英语教学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开发性与可利用性,尤其是其扩展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在国家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探索的今天,如何将网络平台恰如其分地对接实体课堂,是一个非常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基于此,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起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摘要 以“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一课的实验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科学思维 实验教学 细胞呼吸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课程设计的宗旨。核心素养中最突出的就是科学思维。著名物理学家劳厄曾说,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比获得知识更为
摘要: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状况有了更多的认识,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培育健康心态、形成健全人格成为高校普遍关注的话题。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建构路径,以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和谐 提升途径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