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自主作用不可偏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已经有好几年了,它所倡导的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的教学理念已逐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这是可喜的事情。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面,还有不少误区,存在很多偏差,所以仍有研究探讨之必要。
  有的教师把“自主”看成为“放手”,以致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于是“自主”便成了“放羊”,课堂气氛看起来很热闹,但课堂效率实在太差;而有的教师思想不够解放,不敢放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轻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轻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于是课堂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伤害,课堂气氛沉闷,效果也不够理想。由此可见,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现今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做到既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合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下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一、“主导”地位不容忽视
  
  没有“主导”何来“自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
  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自己的主导地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要大胆讲解,敢于引导,及时点拨,艺术指导,积极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与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教”、“扶”、“引”的过程。我以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教”学阶段,自学阶段,独学阶段,能学阶段,研学阶段。它们不是并列的,而是渐进的、逐步深入的,需要经历由“教”而“扶”,由“扶”而“立”,由“立”而“放”的艰难过程。
  1.“教”学阶段与自学阶段。“教”学阶段,是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学习的能力较弱,是在教师的教导之下进行学习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学生是跟着教师学,学知识,学方法,学习思维的习惯;自学阶段,是学习的“自觉”阶段,学习的意识和要求开始变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扶”,学生是在教师的“扶助”之下学习的。这两个阶段的共同特点是学习有依赖性,能力不强,需要教师教导、扶导和引导。
  2.独学阶段。独学阶段是学习的“自为”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心理要求,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但在学习的方向、学习的深度、学习的难度以及学习的动力方面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导”。请注意,这里的“导”是“引导”的导,“导向”的导,“激励”的导,与“教”学阶段、自学阶段相比已经有很大的质的变化。
  3.能学阶段。能学阶段是学习的“自由”阶段,学生完全具备了自主学习的知识、能力和心理要求,由“自学”变成了肯学、“会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经由“常导”变为“偶导”,由“扶手”变成“放手”了。至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基本完成了。
  4.研学阶段。研学阶段,是前四个阶段的后续阶段,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个阶段好像跟高中老师的“主导”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没有前面“导”,就没有这里的“研”,没有前面的“引”,也没有这里的“研”。
  综上所述,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是从依赖到独立的渐进过程,更是一个由弱到强、由“自觉”到“自由”的改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尽管这个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多到少,由“扶”到“放”,但学生的“自主”意识就在这“扶”与“放”之中得到加强,在这“引”和“立”之中得到了升华。没有“主导”也就谈不上“自主”。我想,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主张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内涵吧。
  
  二、“自主”地位不可动摇
  
  没有“自主”,“主导”的作用何在?如果说“主导”是手段,那么“自主”就是目的。教师的“主导”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要为“自主”学习尽心服务,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可能。
  1.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思维培养。主要是指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语汇,恰当地运用语言,准确地表情达意,面对问题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二是要以语文的四种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的训练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是人的语文能力的具体体现,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听、说是信息输入,读、写是信息输出,它们都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学会听教师讲话,听同学发言,学会抓住别人说话的重点,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关键性的词,根据自己的理解,勇敢地表达出来;要指导学生学会对话,学会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说话,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学会提问,学会反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积累语言材料,积累思想,学习和运用写作技巧,为写作奠定基础。
  三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会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学习基本方法,特别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对话,体会他们的情感,研究他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看法,作出恰当的评价。
  知识和思维是能力的基础,听、说、读、写是能力的体现,审美和探究是能力的高层,教师在这些方面“主导”作用的大小、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劣和高下,也是学生能否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
  2.加强学生学习责任心、意志力的培养,为他们“自主”学习注入恒久的动力。“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他主”学习而言的。它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主动,二是独立,三是能学会学。要使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必须要有一个条件,即学生对学习的强烈的内在需求。这个需求的培养,既来自于学习兴趣,学习的自我追求,更来自于学习责任、学习毅力。但学习的兴趣和责任不是与身俱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通过创设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冲动,觉得学习有意义、有价值,以化成内在的学习动力。但这种兴趣时有波动,甚至不一定能持久,教师还要通过提醒、鼓动、激励的方式,克服懈怠思想,使学生保持顽强的毅力,力求持之以恒;要描绘理想,畅想未来,使学生明白人生的意义和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从而为“自主”学习注入强有力的动力。
  3.着眼于存疑析疑、探究好问的引导,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形成创新能力,指引学习方向。苹果从树上落下,牛顿因疑而发现了“牛顿定律”;蒸汽冲动壶盖,瓦特因疑而造出了蒸汽机……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初始动力。中学生是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人,也是敢于对社会、对文学的具体现象产生怀疑的人,更是勇于交流、通过碰撞产生思想火花的人,他们“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能“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因此,要引导他们“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要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由“主导”到“自主”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因为,有疑问,才会有讨论;有疑问,才会有探究;有疑问,才会引起共鸣;有疑问,才会有研究的深入;有疑问,才会产生碰撞;有疑问,才能产生思想的火花;有疑问,才能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的“主导”责任就在于引导他们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教师要循循善诱,不断引出疑问;环环相扣,巧妙剖析疑问;层层深入,逐步解决疑问;还要另辟蹊径,引出新的疑问。要用尊重的态度,研究问题;严密的思维,探讨问题;高涨的热情,切磋问题;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一个疑问屡生的学生,必定是一个能学有所成的学生;一个疑问不断的课堂,必定是一个活跃的课堂;一个巧妙设疑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师;巧妙设疑的教师和疑问屡生的学生的结合必定会开出鲜艳的奇葩,结出教育的累累硕果。
其他文献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疾病,是造成奶牛场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乳房炎可分临床型和隐性型两类。临床型乳房炎有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容易被人们发现;隐性型乳房炎无肉眼可见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只有大胆丰富的想象,才会有各种新的创造,莱特兄弟想象自己能像鸟儿一样在蓝天中展翅飞翔,于是,经过努力,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可见,想象能力的培养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热爱生
摘要:随着E-Learning学习平台的广泛使用以及其缺点的暴露,基于学习内容的设计应运而生。本文从学习设计、学习设计规范、IMS-LD信息模型、学习单元创设和学习设计应用五个方面对学习设计理念和应用进行阐述,最终得出对学习设计应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学习设计 学习设计规范 学习设计应用    一、选题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与发展,E-Learning学习方式也
这阵子,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学生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即使是出类拔萃的一些孩子,他也会时不时地明里暗里和你对着干。为什么?社会对孩子影响太大了,甚至超过了教育的力量。他们不再是我们所形容的天真纯朴、单纯可爱了,他们会过度地思考、片面地深刻,还把这作为一种快乐和满足。  记得我们读书的那个年代,一首《血染的风采》、一部《渴望》会让大家感动好一阵子。现在的孩子们,喜欢读书的,觉得韩寒是
一、问题的提出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  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朱永新教授反复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2.营造书香校园是适应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
摘要: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反映了学生倾向于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而是高于策略和方法层面,影响并指导学生对具体策略和方法作出选择的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一、什么是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这一术语是最早由美国学者赫伯特·西伦于1954年提
摘要: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契合点。走两者融合之路,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 整合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差异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内容上的差异。  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长期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包括若干基本的科学事实,以及从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概念、命题、原理和公式等。它反映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高低,对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里创造性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这种劳动性质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面
摘要: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我认为阅读课上的练笔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课堂练笔常见的有如下的几种形式:补白、延伸、迁移、仿写、改写。仿写有:仿写句式、仿写段落、仿写体裁等。  关键词:写作能力 练笔 途径 补白 延伸    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如观察思考、博览精读、勤写苦练等。其中勤写苦练这条途径很重要。而小学生每星期的作文课只有两节,显然,只靠作文课来练习写作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