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语在古诗教学之路上绽放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96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要通过古诗学习,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古诗教学;诗题入手;补充材料;理解诗意;体验情感;鉴赏阅读;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7/08-0031-01
  
  古诗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都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如五年级上册就编排了《渭城曲》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现以这两首古诗为例,谈谈对古诗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从诗的题目入手,了解诗歌表达内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诗歌亦然。从《渭城曲》的题目就可知道这是一首曲子,分别的地点是渭城。这首诗又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我们从中又可以知道一个相关的地点是阳关,知道这首诗古人在咏唱时是采用三叠的形式,即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送元二使安西》,从这个题目则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送的人名叫元二,元二要去的地方是安西。再看《别董大》,一看题目便知这也是一首送别诗,送的人名叫董大。诗题的信息如此丰富,我们在教学时应先让学生看诗题,说说从诗题中能知道些什么,以此为切入点,进入诗歌教学。
  
  二、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较好地与诗人、文本对话
  
  同学们对古诗的作者了解少,对作品风格是陌生的,如何了解诗人,又走进文本呢?因此,需要对诗人及写作背景做适当补充,让学生在读诗之前就先熟悉诗人,就会更易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对于诗人王维,五年级的学生已不陌生,学过他的很多诗了,如《鹿柴》、《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可以让学生先背背这些诗,说说王维的诗有什么特点,再引导学生来学《渭城曲》,看看从这首诗中是否也能看出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关于“阳关”的资料,了解诗人的朋友元二即将面对的境况是怎样的等。而对于作者高适,学生们并不熟悉,则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可把高适的生平和出名的诗篇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高适漂泊的一生、阅历丰富的一生,了解他的边塞诗。
  
  三、疏通难懂字句,理解诗意
  
  在疏通难懂字句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情,在备课时就考虑到哪些字学生理解会有困难,课上就重点讲解。如《渭城曲》中最难理解的字是“浥”字,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这个字。这个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沾湿”。这里应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个“沾湿”湿到怎样的程度,是轻尘被雨打得湿透了,是成了泥泞不堪,还是微微湿润轻尘飞扬不起来了呢;还有“朝雨”的“朝”字,是个多音字,这里该读哪个音,代表哪种意思,都要让学生明确。再如学习《别董大》,对“曛”字解释有难度,自然想象不到那原本应耀眼的太阳变成“白日”后天空是多么昏暗,并非就是太阳变成了白色。所以,我认为与学生一起疏通难懂的、生僻的字词,是深入学习古诗,悟诗情入诗境的基础。
  
  四、反复诵读,读中想象,体验情感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因为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品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学习之初,教师要让学生谈初读感受,对诗产生朦胧的理解;在分析理解诗句时,还要让学生将朗读与感悟结合起来,边朗读边思考,从而加深理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如《渭城曲》,在学生对诗的字面意思理解后,就需要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那渭城驿路之上,马走车驰,尘土飞扬,而这天清晨细雨飘洒,沾湿了微尘又没使道路泥泞,在这净爽清朗的天气里,洁净的道路旁,青青的客舍前,苍翠的垂柳边,诗人与友人正在举杯共饮,在一遍遍地叮咛着“一路珍重”,上演着一场深情的别离。再让学生带着和诗人同样的感情诵读,品味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得到释放。
  
  五、精读两首,粗读一组
  
  《渭城曲》、《别董大》都是送别诗中的名篇,都充满了真挚的感情,但两首诗的感情却又各不相同:《渭城曲》表达的是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别董大》在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临别赠语体贴入微,情感炽热。然而,如果教师在教学这两首诗时,只停留在比较这两首诗,我觉得是不够的,在精读了这两首诗之后,我们可以借鉴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精读一首,带诗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鉴赏阅读一组送别诗,如言志的《芙蓉楼送辛渐》,描写景色表达欣喜之情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表现出茫然悲欢情绪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对古诗的素养。
  我国的古诗词浩如烟海,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仅限于让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安排的那些古诗,远远不能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向学生推荐的70首优秀古诗篇目,不能达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要达到160篇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古诗诗时,可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推荐篇目,精读一首,带读几篇,丰富其文化底蕴。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大量考古材料,证明在巴蜀历史上存在着一个历史遗存上的“唐代断痕”,主要体现在唐代墓葬数量、文物数量前不及两汉,后不及两宋。然后探索深藏于巴蜀历史的“唐代断痕”人文和自然原因,认为从本质上来看,唐代巴蜀地区在全国的经济文化地位前不如汉代,后不及宋代,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发展进程断层,这是造成历史遗存更少的基础原因;就唐代墓葬极少具体问题来看,僚人的悬棺、洞葬葬式是大量侵夺唐代砖石墓、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但学生的口语水平仍离理想目标有一定差距。笔者从所在学校学生的常见口语错误入手,分析深层原因,并探究相应对策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1. 初中口语基本錯误类型   1.1 语言不够地道   一些学生表述的语言结构混乱,句子成分颠倒,个别学生甚至直接参照汉语的意思照字面一字
内容提要 从“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的正当原则看,孔孟首倡的“父子相隐”、“窃负而逃”是一种不正当的观念,不仅会在“亲亲相隐”中导致为了偏袒自家亲属的不应得私利、不惜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损人利亲”后果,而且会在“官官相护”中导致为了偏袒君主官员及其亲属的不应得私利、不惜损害普通民众正当权益的“损民利君”后果,甚至还会在“大义灭亲”中导致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专制利益、不惜损害自家亲属正当权益的“
关键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细化目标;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59-02    设计理念:  1.尊重孩子们的已知,激发兴趣。  《学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11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在这之前,孩子们已经有了学习古诗词的经验,也曾在“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中接触过简单的文言文句子,然而
内容提要 徐复观力图在比较语境中对古典作出现代的阐释和研究,但他反对用西方的文学体系作为标准来衡量中国文学。他强调文学研究要走出进化论的观念,采取历史的整体视角。他认为,要以中国文学自身的传统为脉络来建立研究的基点,而避免那种以西方某种理论概念为先在体系的研究方法。基于这种学术的自我意识,他提出了中国文学的实用性,将其作为传统文学的主要特征加以表彰,从而构建出与一般从纯文学角度出发建立的中国文学史
关键词:冀教版;五年级;旋转;案例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83-04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  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
内容提要光绪二十四年,湖南巡抚陈宝箴更换了时务学堂的提调熊希玲,并同意梁启超等中文教习辞职。对陈宝箴的举动,现有的研究多认为是陈宝箴迫于湖南守旧派的压力的被动行为,但将其放置于陈宝箴对时务学堂的连续性态度,此举是陈宝箴对时务学堂激进教学的有意为之,折射出陈宝箴对与康有为等人变法路径的差异。  关键词陈宝箴时务学堂熊希玲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
毕业季是一坛酒,还未拆封,味道已经渗透进空气中。我想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比如流泪。可怎么哭才好呢?是像青春电影中的主角那样,一边流泪一边咆哮,将书本撕碎后抛向天空?或者是像偶像剧女主角那样哭得梨花带雨、我见犹怜?我睁大眼睛,把所有伤心的情节在心里回放无数遍,眼睛却始终干燥如初。  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时流泪了吗?没有;毕业聚会上最后一次拥抱老师和同学们时流泪了吗?没有;火车绕出那方青山绿水时流泪了
那天,晴空万里。木香花的香味随风飘扬,沁人心脾。洁白细腻的花朵在绿叶的映衬下更显娇小可爱,像极了尚在闺阁中的羞涩小姐。   大路上,刚洗过澡的小狗点点欢快的奔跑着,一会儿停下甩甩头,一会儿绕着妹妹转圈圈,一会儿吐着红红的舌头,追逐几只白蝴蝶。阳光暖洋洋的,晒得人只想打瞌睡,我幸福的伸了个懒腰,而弟弟和妹妹此刻正在玩着他们刚买的小玩具。   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双眉狠狠的锁紧,脸阴沉得像
摘要:为帮助广大新课程实验区的科学教师深刻理解和把握河北人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教材,本文着重分析了本年级教材的特点,即运用统一概念整合教材内容、增强活动的综合性、加强内容的应用性等。建议科学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抓住统一概念这条主线,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