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冀教版;五年级;旋转;案例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83-04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
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钟表、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
教学方案:
图形旋转90°教学设计点评
“图形旋转90°”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 “图形与变换”的内容。“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是这一领域的具体内容目标,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中“图形旋转90°”,是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竖直方向的平移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认识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活动二,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方法与过程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很好地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纵观全课,王老师的设计思路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没有机械地按照教材呈现内容的先后设计课堂的活动,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例如活动一,认识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设计从学生熟悉的钟表引出旋转,再让学生两次观察喷灌现象经历旋转方向的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的过程,然后利用实物转椅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并用语言充分表达、描述过程,使学生建立起较为深刻的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表象;进而结合课件演示和学生亲自参与的转身游戏,使学生深刻理解按照一定方向旋转90°的含义,最后出示两组物品一样,方向不一样的图形,让学生判断上面的哪些图形旋转90°后与下面相同的图形方向一致,以及是按什么方向旋转的?在这一片段中,王老师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教学设计的层次十分清晰,从引出旋转到感知旋转的方向,再深入到旋转的角度,每一步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安排的,学生知识的形成是螺旋上升的。
二、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保障
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王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年龄特点,科学地预设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可能,做到了课前心中有数。如:由喷灌引出旋转方向时,教师预设了学生可能说出的3种答案,对于预设学生说不出的情况,教师设计了拿出钟表启发:把表针旋转的方向和喷头旋转的方向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和用手势表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顺时针”的表象。又如:在提出“大家再看,这回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后,教师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答案(90度、180度),指出如果两种说法都出现,教师给予肯定,只出现一种,不介绍第二种。另外,处理本节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旋转图形”这一环节时,教师预设到问题“绕点A旋转的含义和先要确定旋转方向”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提出“大家先讨论一下,画图时,首先应该想到哪些问题?”设计了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解决“绕点A旋转是什么意思”。也预设到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这个疑问,教师提出:你们知道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吗?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既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必要突破,也是对学生解决问题思想方法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课件的分层使用,较好地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每节课都有重点、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而好的课件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动与静、虚与实等之间的互相转换,有效地运用课件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实现直观到抽象的跨越。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三次出示喷灌录像让学生观察,使学生从最初的无意识观察到观察出旋转的方向,在认识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又直观性地让学生认识并学会用语言描述顺时针旋转90°,课件演示难度层层深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此外,活动二中,在方格纸上“画旋转图形”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自主尝试画旋转图形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交流,教师用课件演示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0°的画图步骤,可以使所有学生掌握画图的方法,也较好地能落实本课的作图目标。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感受、探究,体现了王老师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准确把握和对课标的理解。
(点评:王 薇)
责任编辑:高 洁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83-04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
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钟表、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
教学方案:




图形旋转90°教学设计点评
“图形旋转90°”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 “图形与变换”的内容。“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是这一领域的具体内容目标,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中“图形旋转90°”,是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竖直方向的平移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认识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活动二,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方法与过程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很好地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纵观全课,王老师的设计思路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没有机械地按照教材呈现内容的先后设计课堂的活动,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例如活动一,认识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设计从学生熟悉的钟表引出旋转,再让学生两次观察喷灌现象经历旋转方向的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的过程,然后利用实物转椅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并用语言充分表达、描述过程,使学生建立起较为深刻的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表象;进而结合课件演示和学生亲自参与的转身游戏,使学生深刻理解按照一定方向旋转90°的含义,最后出示两组物品一样,方向不一样的图形,让学生判断上面的哪些图形旋转90°后与下面相同的图形方向一致,以及是按什么方向旋转的?在这一片段中,王老师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教学设计的层次十分清晰,从引出旋转到感知旋转的方向,再深入到旋转的角度,每一步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安排的,学生知识的形成是螺旋上升的。
二、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保障
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王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年龄特点,科学地预设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可能,做到了课前心中有数。如:由喷灌引出旋转方向时,教师预设了学生可能说出的3种答案,对于预设学生说不出的情况,教师设计了拿出钟表启发:把表针旋转的方向和喷头旋转的方向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和用手势表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顺时针”的表象。又如:在提出“大家再看,这回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后,教师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答案(90度、180度),指出如果两种说法都出现,教师给予肯定,只出现一种,不介绍第二种。另外,处理本节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旋转图形”这一环节时,教师预设到问题“绕点A旋转的含义和先要确定旋转方向”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提出“大家先讨论一下,画图时,首先应该想到哪些问题?”设计了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解决“绕点A旋转是什么意思”。也预设到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这个疑问,教师提出:你们知道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吗?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既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必要突破,也是对学生解决问题思想方法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课件的分层使用,较好地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每节课都有重点、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而好的课件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动与静、虚与实等之间的互相转换,有效地运用课件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实现直观到抽象的跨越。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三次出示喷灌录像让学生观察,使学生从最初的无意识观察到观察出旋转的方向,在认识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又直观性地让学生认识并学会用语言描述顺时针旋转90°,课件演示难度层层深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此外,活动二中,在方格纸上“画旋转图形”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自主尝试画旋转图形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交流,教师用课件演示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0°的画图步骤,可以使所有学生掌握画图的方法,也较好地能落实本课的作图目标。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感受、探究,体现了王老师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准确把握和对课标的理解。
(点评:王 薇)
责任编辑:高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