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图形旋转90°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冀教版;五年级;旋转;案例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83-04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
  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钟表、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
  教学方案:
  
  
  
  
  图形旋转90°教学设计点评
  “图形旋转90°”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 “图形与变换”的内容。“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是这一领域的具体内容目标,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中“图形旋转90°”,是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竖直方向的平移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认识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活动二,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方法与过程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很好地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纵观全课,王老师的设计思路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没有机械地按照教材呈现内容的先后设计课堂的活动,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例如活动一,认识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设计从学生熟悉的钟表引出旋转,再让学生两次观察喷灌现象经历旋转方向的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的过程,然后利用实物转椅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并用语言充分表达、描述过程,使学生建立起较为深刻的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表象;进而结合课件演示和学生亲自参与的转身游戏,使学生深刻理解按照一定方向旋转90°的含义,最后出示两组物品一样,方向不一样的图形,让学生判断上面的哪些图形旋转90°后与下面相同的图形方向一致,以及是按什么方向旋转的?在这一片段中,王老师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教学设计的层次十分清晰,从引出旋转到感知旋转的方向,再深入到旋转的角度,每一步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安排的,学生知识的形成是螺旋上升的。
  
  二、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保障
  
  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王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年龄特点,科学地预设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可能,做到了课前心中有数。如:由喷灌引出旋转方向时,教师预设了学生可能说出的3种答案,对于预设学生说不出的情况,教师设计了拿出钟表启发:把表针旋转的方向和喷头旋转的方向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和用手势表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顺时针”的表象。又如:在提出“大家再看,这回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后,教师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答案(90度、180度),指出如果两种说法都出现,教师给予肯定,只出现一种,不介绍第二种。另外,处理本节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旋转图形”这一环节时,教师预设到问题“绕点A旋转的含义和先要确定旋转方向”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提出“大家先讨论一下,画图时,首先应该想到哪些问题?”设计了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解决“绕点A旋转是什么意思”。也预设到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这个疑问,教师提出:你们知道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吗?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既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必要突破,也是对学生解决问题思想方法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课件的分层使用,较好地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每节课都有重点、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而好的课件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动与静、虚与实等之间的互相转换,有效地运用课件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实现直观到抽象的跨越。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三次出示喷灌录像让学生观察,使学生从最初的无意识观察到观察出旋转的方向,在认识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又直观性地让学生认识并学会用语言描述顺时针旋转90°,课件演示难度层层深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此外,活动二中,在方格纸上“画旋转图形”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自主尝试画旋转图形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交流,教师用课件演示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0°的画图步骤,可以使所有学生掌握画图的方法,也较好地能落实本课的作图目标。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感受、探究,体现了王老师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准确把握和对课标的理解。
  
  (点评:王 薇)
  责任编辑:高 洁
其他文献
我们都知道,根据句子的使用目的,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是常考的重点,也是要掌握的难点,这里我们先重点讲一下。   疑问句中我们只讲一讲难掌握的反意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反意疑问句: 在陈述句之后附上一个简短问句,对陈述句所叙述的事实提出相反的疑问,这种疑问句叫做反意疑问句。如前面陈述句部分是肯定式,后面问句部分一般用是否定式;如前一部分是否定式,后一部分一般用肯定
如果你以為艺术大师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大师的亲手之作,那你就错了。有些作品确实是大师亲手制作,有些是大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有些则是复制品。下面,我们来揭开艺术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教你如何分辨作品的真伪。   Fakes, Forgeries, and Mysteries—How Experts Figure Out if Artworks Are Authentic   Dave Davies
也許你已经去过香港的迪士尼乐园,也许你已经到过美国的迪士尼,也许你正期待着到上海的迪士尼玩耍,也许你只是在各种媒体或书报上看到它的介绍。但迪士尼世界还有不少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The Walt Disney World Resort. Its familiar sights and scenes are spread across four theme parks, two
是什么驱使我们一直向前奔跑呢?不管经历了什么——美好的,或者就在自己绝望到将要说出“放弃”这两个字的时候,又咬咬牙擦干身上的汗水和泪水,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是什么让我们信心满满,一定要抵达目的地呢?  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那么,请你回头看看那条你曾经走过的小路吧。可能那条你走过无数次的小路,现在路的两边正堆积着枯萎的树枝或残叶,凋零的景象看上去甚是凄凉,如同秋风过后凌乱在荒野中的稻草人。可是那
摘 要:教师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文字、文本的作者、编者与经验中的学生的四次对话,是有效实施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文本;文字;作者;编者;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1-0024-03    教师走进文本,客观、辩证地把握文本,建立起准确把握文本的经历和体验,是有效实施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大量考古材料,证明在巴蜀历史上存在着一个历史遗存上的“唐代断痕”,主要体现在唐代墓葬数量、文物数量前不及两汉,后不及两宋。然后探索深藏于巴蜀历史的“唐代断痕”人文和自然原因,认为从本质上来看,唐代巴蜀地区在全国的经济文化地位前不如汉代,后不及宋代,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发展进程断层,这是造成历史遗存更少的基础原因;就唐代墓葬极少具体问题来看,僚人的悬棺、洞葬葬式是大量侵夺唐代砖石墓、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但学生的口语水平仍离理想目标有一定差距。笔者从所在学校学生的常见口语错误入手,分析深层原因,并探究相应对策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1. 初中口语基本錯误类型   1.1 语言不够地道   一些学生表述的语言结构混乱,句子成分颠倒,个别学生甚至直接参照汉语的意思照字面一字
内容提要 从“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的正当原则看,孔孟首倡的“父子相隐”、“窃负而逃”是一种不正当的观念,不仅会在“亲亲相隐”中导致为了偏袒自家亲属的不应得私利、不惜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损人利亲”后果,而且会在“官官相护”中导致为了偏袒君主官员及其亲属的不应得私利、不惜损害普通民众正当权益的“损民利君”后果,甚至还会在“大义灭亲”中导致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专制利益、不惜损害自家亲属正当权益的“
关键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细化目标;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59-02    设计理念:  1.尊重孩子们的已知,激发兴趣。  《学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11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在这之前,孩子们已经有了学习古诗词的经验,也曾在“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中接触过简单的文言文句子,然而
内容提要 徐复观力图在比较语境中对古典作出现代的阐释和研究,但他反对用西方的文学体系作为标准来衡量中国文学。他强调文学研究要走出进化论的观念,采取历史的整体视角。他认为,要以中国文学自身的传统为脉络来建立研究的基点,而避免那种以西方某种理论概念为先在体系的研究方法。基于这种学术的自我意识,他提出了中国文学的实用性,将其作为传统文学的主要特征加以表彰,从而构建出与一般从纯文学角度出发建立的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