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幻电影《未来水世界》中有一个镜头让人印象深刻:无际的大海,凯文·科斯特纳站在小船上,疲惫而饥渴。他转过身去,向一个玻璃瓶子小便,然后,通过一个奇形怪状的设备,过滤成了饮用水。
中国如今有400座缺水的城市,试想,那个奇形怪状的污水过滤器可以创造多少财富?
也许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我们能从现实中找到参数,即“十一五”期间中国在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排水、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总投资,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这样一个庞大的“绿色市场”,通用电气、陶氏化学、西门子这样的跨国巨头早已开始直接和间接地布局。不过对这些巨头而言,他们看中的不是用电影中想象出来的设备过滤污水,而是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来净化污水,并形成了一定的技术门槛。
但在中国市场,实际情况却是,唱主角的不是通用电气、陶氏化学或者西门子,而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公司——碧水源。
在中国70%的市场份额被碧水源收入囊中,其废水资源化工程总能力达到了1亿吨/年,连续几年的业务增长率几乎都是100%。
我们所熟知的北京奥运配套的温榆河水资源10万吨/天利用、怀柔再生水3.5万吨/天回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龙形水系自然水景工程,以及天安门对面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皆为该公司的杰作。
2007年,碧水源的净利润已经达到7000万元,位列《福布斯》“2008中国潜力企业榜”第14名。
污水变清水的神奇
碧水源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我们现在的技术,使昨天的污水变成今天可以游泳的再生水。”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愿平向记者描述说,“只需要花1块钱,就能把1吨市政污水转化为直接饮用的水,如果只要求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的再生水,平均成本仅需0.6元左右,已经完全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何愿平所形容的这种具有神奇功效的技术就是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
从工作原理上看,MBR技术并不复杂。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道出“玄机”:膜采用PVDF材料制成,表面布满0.1-0.4微米(是头发丝的1/700)的孔。细菌、病原体等有害物质被拒之门外,出水水质可达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和地表水回灌标准。膜还可防止各种有效微生物菌群的流失,高浓度微生物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彻底降解,大大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量,从而降低污泥处理费用和二次污染的威胁。对比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它的最大特色是使用膜组器替代了“沉淀池”,膜组器直接浸入生化池中,生化池混合液通过膜进行固液分离。
但是这种技术直到2001年才为中国公司所掌握。
2000年的奥运会,澳大利亚政府采用膜技术处理污水的实践,给文剑平极大的启迪,因为早在科技部任职的时候,他就了解到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技术代表了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真正能夠实现水资源“能量守恒”的解决之道。经过先进的膜技术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还原成为自然状态的清水,把水资源的消耗降到了最低。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文剑平拟定了回国创业的计划。
2001年7月,文剑平在中关村创办了北京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入了和国际顶级大牌公司竞争的行列。
赔本赚吆喝的智慧
对碧水源来说,真正的困难不是技术研发,而是来自于MBR技术的市场推广。因为这需要解决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问题,让其愿意从口袋里掏出更多的钱来处理平日被忽视的废水。以一个处理能力1万吨/天的工程为例,传统废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成本为1500-2500元/吨,而采用MBR技术,则需要花费2000-3000元/吨。膜组器是MBR的核心设备,利用MBR技术,光是膜的成本就高达800-1000元,膜的成本占据了MBR成本中的近1/3,而中国95%的膜材料进口自日本。
为了打开局面,碧水源只好采取一个类似“赔本赚吆喝”的策略:先推出示范项目,然后再收钱。
碧水源成立当年就选择了风尚国际——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小区作为第一个示范项目。此后,又一口气在北京宝辰饭店、北京世豪大厦、北京贵宾楼饭店、北京长峰假日酒店,以及北京中关村西区等地做了一系列示范工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凭借MBR技术强大的净水能力,碧水源很快打开了市场,2003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不过,直到2005年之前,碧水源取得的项目都还是中小型废水处理项目,它迫切需要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示范工程,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2003年开始,碧水源有意识地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有影响力的示范工程,最终选择了密云水库。
但是拿下密云水库项目远比拿下北京一个小区的项目要困难得多,碧水源不仅需要说服包括密云县政府、密云县发改委、北京市水务局、密云县水务局在内的多个政府部门。与此同时,那些传统的废水处理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深挖沟壕进行阻挠,它们“恨”MBR技术,企图使一切保持原样。
谈判持续了两年时间。2005年6月,碧水源终于夺得了中国最大的MBR污水资源化工程:密云再生水厂项目。
一年之后,密云再生水厂正式投入使用,这个每天能处理4.5万立方米废水规模的工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运行MBR技术工程。它不仅解决了密云水库的水污染问题,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大量房地产商趋之若鹜。
只有价格降下来,才可惠及更多的人。经过不懈努力,现在,碧水源使用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处理污水成本为0.67元/吨,比创办初期大大降低。
进口转自创的挑战
2007年之前,碧水源的设备主要来自外购。“对碧水源来说,外购核心设备,不仅让渡了盈利空间,更重要的是,不掌控核心材料,碧水源在战略上就不能获得主动。”何愿平透露,“国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GE和西门子都是自己生产膜。膜生产的毛利率可以达到50%。”
当然,目前碧水源也在经历从外购型向自产型转变的过程,
2007年5月,碧水源投资3亿元在北京雁栖开发区建设亚洲最大的膜组器生产基地。碧水源的逻辑是,膜组器生产基地建成后,公司将形成膜材料的控制力,再结合工艺、技术服务的优势,碧水源可以掌控整个水处理价值链中赢利能力最强的环节,而将工程作业外包给服务商。“我们就是要牢牢掌握MBR技术中最最核心的东西。”何愿平说。
在水处理市场,碧水源主要为客户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承接项目,不仅仅提供技术咨询,而且涵盖污水资源化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调试、运行等一条龙服务;饮用水供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调试、运行等一条龙服务,特别是地表水水源的工程;景观水循环处理净化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调试、运行等一条龙服务;湿地处理系统和水体生态修改工程的设计、建设;垃圾及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再生回用工程等众多项目和领域。甚至还能够以丰富的经验向客户提供BOTTOT等污水资源化项目的综合解决方案。
据业内专家透露,这种系统解决方案的毛利率至少能达到30%以上,目前国内从事这个行业的公司面临的主要瓶颈正是膜生产技术的问题。而碧水源早在2001年初创时期就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在膜技术领域掌握了关键的技术。
随着碧水源的不断成长,其与GE等重量级对手的距离也将越来越近,真正比拼技术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链接:
作为北京2008奥运最大的水景观改善工程,碧水源承建的“引温济潮”污水净化工程达到了10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工程,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净化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的污水资源化工程。它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污水处理与废水资源化技术达到了世界前列。今后每年将有3800万立方米的优质再生水流入潮白河,在潮白河7公里和顺义城区北减河4公里河段形成300万平方米、约1.5个昆明湖般大的水面景观。
2008年3月12日,碧水源与AJLUCAS签署碧水源产品海外代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