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立卫”与辛Yu师攻辽

来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ahaoch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一些重要史料的解析,对引起颇多争议的“铁岭”的位置重新进行了探讨,并分析指出:明朝立卫的本意既是对以鸭绿江为界的东北边界的确认,也是对朝鲜半岛东北部女其居民进行沼抚的初步行动;双方东北边界的最终确立是在永乐年间;出师攻辽是高丽历来存在的扩张倾向及其内部亲元与亲明两派矛盾激化的结果,“铁岭立卫“事件的发生为其提供了借口。
其他文献
<正> 侗族为中国南方古百越族群中骆越一支的后裔。近年发掘出来的《嘎茫莽道时嘉》为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的合璧,在我国史诗群中是较为独特的。1988年12月获首届“振兴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它是广西四大史诗之一。与壮族《妹洛甲与布洛陀》、
<正> 春走龙胜,翻侗坳、爬侗坡。悠哉。乐哉。细细的粉丝市早晨还在土地上无声地润了一遍,没想,到此刻又漫天飞舞起来,轻软得如同飘絮。远远扫瞄:山岭犹似被一层粉白色刷过,却又遇止不住生命的葱翠,已经悄悄地,从四
<正> A 当我赶到山谷时,四周的山坡上已站满人,蓝衫白裤格外显眼。人群默然。黄昏已近,山谷的空地上,三根新削的柱子,各牵住了一头大水牛。牛很安详,本能的对人类的信任和因为劳作之后产生的自负,使它们未感到已很逼近的危险。人们站着,在
<正> 炎炎八月,熏风灼人。列车西行。39℃的高温,唇干舌燥令人难忍。黄昏,进入云贵高原,散发威焰的骄阳隐入紫薇色的群峰之后,这才使人从火炉般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到达贵阳时,迎接我们的竟是一个只有20℃凉风拂面的清晨。一夜之问,我们似乎跨越盛夏渡入仲
期刊
期刊
2004年12月21日至22日,"高句丽文化的历史价值"中韩学术讨论会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韩国高句丽研究财团联合主办,来自中、韩两国的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10篇.会议在友好合作、坦诚相见、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进行,发表的论文具有学术前沿的水平和诸多创新内容,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
越南是中国的南邻,在其可考的两千余年的信史中,千余年属中国郡县,968年建立自主封建国家后仍与中国历代王朝保持宗藩关系,直至188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才宣告结束。中越宗藩关系的朝贡、册封和实施过程中的战争,为中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基本模式。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是中越关系史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对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关系史的研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国民政府初期是国民政府边疆民族事务管理机制与政策的形成期,期间基本形成一套事权分散的边疆民族事务管理体系,实施了一些内容庞杂、缺少系统性的政策,受到政府执政能力、行政效率和政权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政策的实际执行都还相当有限.但是,这些管理机制的运行与政策的实施在国家实现政治整合和维护领土完整方面仍然有着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