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东方迪斯科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330136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炎炎八月,熏风灼人。列车西行。39℃的高温,唇干舌燥令人难忍。黄昏,进入云贵高原,散发威焰的骄阳隐入紫薇色的群峰之后,这才使人从火炉般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到达贵阳时,迎接我们的竟是一个只有20℃凉风拂面的清晨。一夜之问,我们似乎跨越盛夏渡入仲
其他文献
<正> 细雨飞飞扬扬地下着,轻盈盈地随风飘拂,新叶满枝的树木,被密密的雨幕笼罩,蒙蒙一片象是在雨中溶化。那龙村阿耿凝望天际,担心叹息:花炮还抢得成么?他决心将花炮抢回来哩! 二叔公双眼眯缝成一条线,拍拍阿耿厚实的肩膀,意
<正> 比兴,是诗歌创作的传统表现手法,也是我国各民族民间歌谣中最常用的一种形象化手段。“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宋人朱熹语)。民间歌谣与文人诗歌均采用形象思维,它们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因此,一般都少不了运用比兴手法。彝族歌谣对于比兴手法的运用,不仅普遍,长歌、短歌均广泛运用,而且在用法上出类拔萃,独具一格,使该民族的歌谣的思想内容得以完美地表述。同别的民族相比,彝族歌谣比兴手法的运用,大致有以下几个独到的特点:
<正> 先前,文坛确实热闹过一阵子。各种流派相互斗艳,大家都想争当领导时代的新潮流。荒凉的倒是所谓现实主义文艺,被人贬为“歌德派”而寂寞,确如陆游所说的驿外断桥边的秋菊一样。
<正> 在自治区文化厅和河池地委以及各方面的亲切关怀下,第二届仫佬剧学术讨论会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胜利召开了,这在我县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上,将是很值得记载的一页。今天,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亲自把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关怀和
<正> 关于仫佬剧的发展走向(或称发展路子)问题。我以为按照仫佬剧第一届学术讨论会的意见,以仫佬族民间歌舞,音乐为素材,参照戏曲的艺术规律和手法去创造仫佬剧种这条路子走是正确的。任何大道理都不需讲,罗城县仫佬剧各演出队,所到之处,那样受群众欢迎,就是最有力的说明。目前,在我国乐剧坛
<正> 仫佬剧从1986年诞生到现在,已经三岁了。世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要求新兴剧种一下子就尽善尽美,那是不公允也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仫佬剧现在还未最后定型,仍处于形成过程当中。它要作为一个剧种,在中国戏剧
<正> 我有幸去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观看首届仫佬剧调演并参加了第二届仫佬剧学术讨论会。谈点个人看法。
<正> 侗族为中国南方古百越族群中骆越一支的后裔。近年发掘出来的《嘎茫莽道时嘉》为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的合璧,在我国史诗群中是较为独特的。1988年12月获首届“振兴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它是广西四大史诗之一。与壮族《妹洛甲与布洛陀》、
<正> 春走龙胜,翻侗坳、爬侗坡。悠哉。乐哉。细细的粉丝市早晨还在土地上无声地润了一遍,没想,到此刻又漫天飞舞起来,轻软得如同飘絮。远远扫瞄:山岭犹似被一层粉白色刷过,却又遇止不住生命的葱翠,已经悄悄地,从四
<正> A 当我赶到山谷时,四周的山坡上已站满人,蓝衫白裤格外显眼。人群默然。黄昏已近,山谷的空地上,三根新削的柱子,各牵住了一头大水牛。牛很安详,本能的对人类的信任和因为劳作之后产生的自负,使它们未感到已很逼近的危险。人们站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