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羊草草原在浅耕翻处理后植物群落演替动态研究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trac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草原站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退化羊草 (Leymuschinensis)草原浅耕翻后群落演替规律。通过对 1 8年数据的分析 ,结果表明 :由于过度放牧而退化的羊草草原在浅耕翻处理后群落密度恢复较快 ,尤其是羊草与处理前相比已有很大变化 ,从而使群落得到了恢复。群落植物种的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在这 1 8年中均呈抛物线状分布。羊草、冰草 (Agropyronmichnoi)、变蒿 (Artemisiacommutata)、黄蒿 (A .scoparia)、星毛委陵菜 (Potentil laacaulia)的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有显著的相关性。羊草的相对密度在第五年达到最高水平 ,然后逐渐下降 ,自第十五年后羊草的相对密度基本趋于平衡 ,其重要值呈单峰型曲线。退化羊草草原 1 8年恢复过程可划分为 4个阶段 :第一阶段 (1~ 3年 )为根茎禾草 +一、二年生杂类草群落 ,第二阶段 (4~ 9年 )为纯羊草群落 ,第三阶段 (1 0~ 1 3年 )为羊草 +冰草 +多年生杂类草过度型群落 ,第四阶段 (1 4~ 1 8年 )为羊草 +冰草 +丛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群落。经过处理后 1 8年的恢复演替 ,退化群落仍未恢复到原生群落 ,演替将继续进行
其他文献
对稀有物种生物学特征及繁育系统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对稀有物种的保育.该文通过野外定位观测稀有植物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的花部综合特征,并运用杂交指数、花粉一胚
随着业内对岩土工程设计的研究以及重视,岩土工程中的抗震设计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初探。
文章主要研究如何采用Midas/Gen分析钢筋混凝土水池,并对关键点进行研究,以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软地基直接影响到地基的基础承栽力。目前在国内较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软地基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技术。文章分析了软地基处理的现状,阐述了土建施工中的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