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会不会效尤菲律宾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ng_h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以来,南海仲裁案裹挟着各种形形色色的诉求时而甚嚣尘上,时而峰回路转,其雪球效应在各种声音的炒作下越滚越大,赚足了世界各国新闻媒体和旁观者的目光。如今闹剧终于收场。中途走马换将的仲裁庭抛出“一张废纸”,而仲裁发布后联合国及所属机构国际法院更是与仲裁庭划分界限,撇清了关系。
  目前来看,当初害人害己做局仲裁的菲律宾,仍值得中国争取。而越南等国若想效尤菲律宾,难度不小。总体来看,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景光明。

菲越须小心美日醉翁之意


  细究全程,南海仲裁案完全按照霸权国家及其追随者所设定的议程上演,已然成为一场国际舆论战和外交战。美、菲等国想通过披着国际法神圣外衣的海牙“常设仲裁法庭”滥用管辖权来制造不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使中国陷入外交困境,从而增加中国在南海承受的外部压力,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
  作为《国际海洋法公约》非缔约国,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看法饱受各方质疑,其在南海地区的挑衅行为,正在展示霸权主义的存在,更是其亚洲版“门罗主义”的肆意延伸。菲律宾诉诸国际法庭解决领土争端的“昏招”为美国在菲加强军事部署提供了所谓“堂而皇之”的借口,除了揭示南海几个岛礁对应什么样的海洋权益和推动仲裁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的筹码以外,对于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将于事无补,只会加大地区紧张形势,害人害己。
  上届菲律宾政府在明知裁决的法律效力无力改变南海总体力量平衡的情况下,一边给中国下套,一边在舆论上造势,目的无非是借助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势头,趁火打劫,以实现攫取自国利益最大化的意图。仲裁结果貌似对菲律宾有利,但仲裁后的南海议程还隐含着什么阴谋,并不由菲律宾所掌控,笔者认为随着有关国家可能拿执行仲裁结果说事,南海地区短期内恐怕会卷入一场场没有赢家的缠斗。争议各方都不能独善其身,如果南海争议当事国任由域外国家随意介入,南海波澜恐难平静,不利于南海地区总体稳定的安全格局。一旦局面失控,美、日等域外国家则可全身而退,而当事国却不可避免地陷入国际舆论漩涡,经受道义和法理上的种种考验,更可能损害东亚经济、安全合作的良好局面,最终导致各国民众付出经济衰退的代价,背上沉重的“民生”包袱,错失亚太经济良好发展的机遇期。
  南海仲裁案的一纸判决再次搅动南海成为炙手可热的国际焦点,虽然暂时看不到随着后续密集的外交会晤和沟通而曲终人散的任何迹象,但谈判解决海上领土争端的共识已经在各当事国间达成一致。目前争议各方应该保持克制,最大程度地减少其最坏的示范效应,即避免刺激一直左右逢源的越南、相对谨慎的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效仿菲国向国际法庭提起仲裁。
  有研究认为,从某种程度说,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正在出现一个以美国为领导的、意在对付中国的新联盟。美国主导的“新联盟”试图挑战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亚太命运共同体”等全球治理的理念,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中间,挑拨是非,逼迫中国背负更多的外交及国际舆论压力。更加危险的是,美、日等好事之国醉翁之意不在酒,挑起南海仲裁案,意在声东击西,在韩部署萨德导弹系统,东亚和东北亚的军事目标尽在其监控范围内,利用朝核问题、台海问题和南海问题牵制中国,在亚太战略层面围堵中国,延缓中国发展的速度,打乱中国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节奏。
7月15日,菲律宾新任总统杜特尔特(右)与其前总统拉莫斯交谈

  菲、越等国基于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充当施加舆论压力的急先锋,浑水摸鱼,专门炮制中国“以大欺小”的悲情故事,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附和西方的主流话语,制造中国“孤立的长城”形象,为的是寻求通过国际多边协调机制向中国施压,在未来与中国的双边谈判中捞取主动权和筹码。坦率地说,菲律宾新政府可能并不想和中国这个“强大的邻居”为敌,新总统杜特尔特接收了上届政府留下的仲裁胜诉这个“烫手山芋”,所面对的诸多考验也不小。杜特尔特似乎愿意低调处理仲裁结果,表示愿意与中国对话,谈判和解。越南新一届领导人也理性对待仲裁结果,表示尊重中方在南海仲裁案问题上的立场,并通过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同时向国际社会传递越南“主张在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和平手段协商解决南海争端”的信号。南海仲裁案的结果将是美国等域外大国“堂而皇之”介入南海问题的口实。虽然仲裁对岛屿归属不会产生法律效力,但美国和菲律宾策划这件事,将继续耗费各当事国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经济和外交资源。

裹着学术外衣的智库


  东盟各国寄希望于建构“小马拉大车”的区域合作框架。不仅美、菲近年热衷大搞南海议程设置,越南也步其后尘。各国智库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内发挥“智囊团”的角色,影响政府南海议程;对外与世界各国智库和专家学者交流合作,努力发出本国声音,影响国际舆论,寻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一直以来,越南称南海为“东海”。以具有半官方背景的越南智库“东海研究会”为例。作为越南设置南海议程的重要平台,东海研究会在议程设置上塑造“大国欺负小国”的假象,以弱者心态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自2009年召开首次会议后,每年召开一届研讨会,前几次会议以越南专家为主,2012年以后扩展为国际会议,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国际影响。近年来参会人数多达200-300名,国际代表100多名,来自中国、东盟、美国、日本、印度、韩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瑞典和挪威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虽然东海研究会以民间NGO组织形式出现,但实际受到越南政府资助,国外学者参会可获得旅费支持,会议研讨主题也较多围绕越南的南海诉求展开,会议还准备有成文的会议共识,研讨会之后以参会者名义向全球发布。
其他文献
我所在的南卡州查尔斯顿,当地中国人爱称之为查村。  虽然是美国大西洋边的历史名城,建城早于美国建国,南北战争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小说《飘》所描述的那个时代至今仍留下很多印记和故事,但中国人对此知之不多。这里的华人比例也远远低于洛杉矶、纽约、旧金山、芝加哥等大都会城市。尽管如此,当地的儿童博物馆组织主题展览——世界各国新年展示,不忘给中国一个展位。查村华人协会负责人Lee把这一消息发布在了微信群。这
如果有人在述及中国新闻史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叫“青春无悔”?那么陈铭德、邓季惺的办报历程就是最好的应答。  青年才俊出川来  陈铭德于1897年3月10日出生在四川长寿县一个清贫人家。我没有听说他有表字,后来也问过他。他回答说:“出身寒微,用的就是陈铭德这个名字。”  陈铭德自幼养成顽强自立的精神,在长寿读完小学,独自一人到重庆上中学。辛亥革命前后,他接受了新思想,特别喜欢结交朋友,中学毕业后出川考
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1997年,香港特区刚刚成立就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炒家多次对香港市场发起沖击,也对“一国两制”的实施提出了挑战。但依靠着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最终赢得了这场香港股市和货币的保卫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再次爆发,香港经济受到冲击。在港中资企业率先作出“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稳固市场信心。中央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先后推出包括金融合作、经济合作、基础设施等7个方面、共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的那样:“亚太的和平、稳定、繁荣属于全体亚太人民,亚太的未来要靠亚太人民携手创造。”而中国,将以更大的作为,同各方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1月10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开北京,飞往越南岘港,开启越南、老挝“一会两国”之行。  这是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的开篇之作。4
在阿尔多斯·赫胥黎的小说《铬黄色》中,有这样一个角色:她“孩子般的脸上有着严肃的月亮般的天真无邪”,齐耳的短发“如一圈有弹性的金线挂在她的面颊边”,大大的瓷蓝色的“常常有率真的表情及迷惘的认真”。这就是英国一位不太重要的画家——朵拉·凯灵顿。  这几天想起凯灵顿,是因为英国的两位王子,哈里和威廉,在上周相继出来披露他们在黛安娜王妃去世之后如何不愿面对的心理创伤,如何在二十年之后还无法摆脱,如何需要
20年来,香港保持了原有的经济、社会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特区依照国家宪法和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香港同胞拥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  20年来,香港经济社会持续繁荣稳定,与内地交流合作机制越来越完善,领域越来越宽广,程度越来越深化,香港更积极地融入国家发展的战略。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观察,“一国两制”伟大事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
杭州保姆放火案发生后,很多人都惊诧于保姆的恶,说再也不相信保姆,或者说不能对保姆太好的论调甚嚣尘上。然而,我觉得不尽如此。  我自己因为孩子关系,请了十几年住家保姆,最后一个保姆做了将近十年,至今还在我家做钟点工,我们相处得很融洽,我觉得比有的一年见一次的亲戚还亲密些。我主张对保姆还是要好一点,毕竟只有你对她好,她才會对你的孩子好。保姆的女儿结婚我们也随了礼,我女儿暑假还跟她回老家玩过,这么多年她
G20峰会20个大国领导人年度聚首讨论全球治理议题,会场外,各国元首也是频频會面,焦点话题纷呈。  习近平主席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希望日方重信守诺,按规矩办事。”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强调,维护好政治基础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在涉及两国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问题上,不能打任何折扣,更不能有一丝倒退。希望日方将改善中日关系的意愿更多体现在政策和行动当中,在战略上把准和平、友好、合作
也不知是哪一天,学校附近的路边摊突然就进入了2.0时代——有一天,一个同学很激动地跑进宿舍,宣布一个大好消息:南区要有一条腐败街了!  在我还是穷大学生的时代,五角场也很穷。当年,它是杨浦人口中的“城乡接合部”,走到五角场就像出了城,卡车从旁擦身而过,马上带起一路风尘,令人无比切身地体会到古语“望尘莫及”里的“尘”字,可能就是如此遮天蔽日。  那时的五角场和现在一样,也有名副其实的五条马路,然而街
从来没有想过,在电影院里还能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两个小时的时长里,11个藏民走了上千公里的路,一路走,一路磕头,就这样,一路磕到了他们、也是导演张杨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这部叫作《冈仁波齐》的电影,张杨已经想了十多年。圈里人都知道,他是个“西藏迷”,早在26年前,张杨就揣着3000块钱和一台walkman,独自在西藏流浪了三个月。这段旅行,让他有机会和自己对话: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