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  键  词】媒体融合实验室;发展现状;展望
  【作者单位】李华云,盐城工学院学报编辑部。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0.024
  媒体融合实验室是探索如何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提升传媒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收入的新型组织。在我国,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典范是2019年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媒体融合与传播”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它们在应对行业重点、难点、痛点,探索传媒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媒体融合实验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要从“遍地开花”到“硕果累累”仍任重而道远。本文从历史逻辑、国家战略及传媒发展视角,分析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建设基点,探讨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发展现状,提出管理层应从成果转化、服务深化、创新孵化三个方面着手,助力媒体融合实验室更好地发展。
  一、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建设基点
  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建设,既有技术创新与社会变迁之间互动的历史逻辑,也有国家媒体融合战略和传媒自身发展的本土性诉求。
  1.历史逻辑
  从技术创新与社会变迁互动的逻辑来看,建设媒体融合实验室具有在纵向维度上的历史价值。在微观的工具属性层面,新技术、新机构的出现改变了传播的范畴。传播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于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之下。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人参与即时、互动的传播,促使媒介变得泛化——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从客观物质到人都能成为实现连接的媒介。这种媒介化的趋势进一步证明了物质技术的发展已成为重塑传播的基础推动力。在宏观的社会属性层面,传播物质工具也始终与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结构性的制度设计存在互动关系。如互联网发端于军事领域,进入社会生活及商业领域后,便释放了社会网络的连接性潜能,带动了更加扁平化的社会组织模式。这两种属性的整合,必须在特定历史语境下,通过其间的社会机构来实现,这恰恰成为既具有工具属性的物质价值,又具有社会属性的抽象价值的媒体融合实验室建立的原动力。
  2.战略需要
  进入新时代,媒体融合已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媒体融合实验室作为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为媒体融合提供智力支撑、技术保障和示范经验,契合构建新型主流媒体、全媒体传播格局与现代传播体系需要。从2016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首批共42 家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名单,到2019 年11 月科技部批准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昭示媒体融合实验室建设逐渐铺开。与此同时,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部分,媒体融合实验室具有资金、技术、人才等丰富资源,对传媒业的牵引作用较强。随着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快速发展,这种潜力也将不断提高,并通过交叉领域和边緣行业释放出来,带来较大的产业链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这就紧贴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
  3.发展诉求
  在实际应用层面,媒体融合实验室可以助力技术和产品研发,为决策者提供智力支持和解决方案,还可以探索信息呈现的新样态、新模式,挖掘用户需求,优化用户体验。因此,建设媒体融合实验室有助于媒体开发融合领域的新产品并扩大服务范围,有助于传媒工作者建立面向媒体融合的新工作模式和新思维方式,以便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为了使传媒业更好地切入互联网流行文化服务和主流文化服务,业界已经在积极建设媒体融合实验室。如依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建设的南方+新媒体实验室,以突出核心意识为主体,以融媒产品为重要一环,研究内容涵盖海报展示、手绘动态长图、H5 应用、短视频、歌曲MV、3D全息动画等。这不仅为传统新闻编辑室和传媒的融合发展提供动力,而且在共性上弥补了当下传媒行业和相关学科面对智能化浪潮时的创新缺口。然而,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建设需要整合各领域人才、技术等资源,这对处于逆境中的传统媒体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建设的过程中,媒体融合实验室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牵引下争取行业组织的支持,以谋求更大的发展潜力。
  二、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媒体融合实验室呈爆发式增长之势,不仅跨界合作模式多样,业务领域不断拓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媒体的“反哺”。
  1.呈“遍地开花”之态
  在智能传播的发展大势下,媒体融合领域的现实情况迫切要求相关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能够有机整合传播的工具属性与社会属性,促进行业间的沟通、合作与互动,媒体融合实验室成为承载这种沟通、合作与互动的关键一环。因此,尽管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耗资不小、长期培育的过程,但是近年来,其建设热潮始终不退,传媒业对其的重视度也有增无减。从2010年4月北京电视台建立国内第一家新媒体实验室,到2021年4月5G融媒体应用实验室在北京签约筹建,这11年的时间里,媒体融合实验室已成“遍地开花、百花齐放”之态。这些实验室基本都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探索,对媒体生产流程、机制及相关问题的创新改革,培养适应数字时代传播规律的新型人才。这使得媒体融合实验室更加专注于实际,有利于把握问题导向。但综合来看,目前媒体融合实验室还处于发展初期,与发达国家的一些媒体融合实验室相比,存在专业性、创新性的差距。
  2.跨界合作模式多样
  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媒体生态的各种边界已经被打破,传媒业呈现跨机构、跨行业、跨区域等全方位的发展。媒体融合实验室随着传媒领域的颠覆性变革逐渐兴起,并不断扩大其外延,朝着运营实践、提高技术、开拓市场、扩大实验对象范围的方向不断前进。如今,在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发展之中,跨界深入合作已成常态。主要合作模式有与高校合作,如湖北日报与武汉大学新闻学院数据新闻研究中心共建“融媒数据实验室”,为数据助力新闻生产探索新路径;与通信运营商或互联网企业合作,如常州日报社与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常州分公司共建“移动5G融媒体+应用实验室”,专注于智能采访技术、5G+4K/8K超清视频直播等的创新;媒体、高校、运营商或互联网企业等三方共建,如封面传媒牵手微软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我国首家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实验室。传统媒体、新媒体、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很多都有建设媒体融合实验室的需求、基础和条件,这些主体进行跨界合作能够有效对接市场需求,达成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推动融媒体实验室的跨越式发展。   3.媒体实验室反哺媒體
  从国家层面来看,媒体融合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媒体自身来看,媒体融合实验室是媒体发展的试验田和突破口。当下,媒体融合发展步入深度融合新阶段,媒体面临生态的剧烈变化和内部转型的压力,而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媒体的“反哺”。以2017年6月正式成立的浙报集团重点实验室为例,其作为一家聚焦前沿技术和新闻出版发展趋势的重点实验室,经过4年多的建设和运营,在媒体创新之路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科研成果方面,其对“媒立方”平台的技术成果进行云化服务改造,进一步提升“媒立方”的传播分析评估能力,构建支撑传媒产业的多元智库系统;在运营模式方面,其开拓“母子”实验室创新运营模式,挂牌成立子实验室——大数据舆情实验室,为舆论引导能力的发挥、舆情智库的建设、舆情技术的开发等研究进行有益补充。因此,媒体融合实验室为新闻传媒实践提供极大的助力,通过密切联系实际、专注交叉领域、打造复合团队反哺媒体,使媒体内容更加丰富,媒体生态更加健康。未来,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发展还将带来无数可能。
  三、媒体融合实验室的未来展望
  目前,媒体融合实验室尚处于发展初期,推出的产品多专注于内容形式的拓展、生产效率的提升等,在促进成果转化、契合用户需求、激发创新活力上存在不足。
  1.成果转化尤为关键
  研究成果的产品化落地是媒体融合实验室长久存续的基础。融合实验室要通过业内领先的融媒体产品,为所属媒体乃至整个传媒行业提供服务,实现双效统一。现阶段,在实验室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的同时,存在一些实验室止步于“签了框架协议”的阶段,未能真正落地,也未能发挥其效用。究其原因,在于建设者重视实验室建设宣传和相关项目的争取,忽视资源、政策、项目场景的扎实投入。要想实验室真正“造福”媒体融合,促进成果转化尤为关键。
  首先,实验室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2021年初正式印发的《湖南省促进智慧广电发展实施方案》就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它包括支持实验室聚合5G产品、技术、人才、项目和市场等方面资源,支持实验室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系列可供推广的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等,为推动“内容感知与安全”等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次,实验室要配有灵活性、激励性的运作机制。如在多方合作共建实验室时,会出现战略、细节的不统一,这就需要管理层通过机制的协调与优化,在保持大方向相同的情况下提高细节的一致性,从而真正出成果、出精品,服务和反哺整个行业。最后,要设置专职团队执行及推进实验室的运营工作。实验室需引入一批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并将真正的资金、场地、设备、技术等资源投入其中,支撑人才团队的具体运作。
  2.瞄准读者用户需求
  现阶段的媒体融合实验室,多站在媒体角度确立研究方向及项目,疏于对普通用户需求的考量,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技术轻用户、重产品轻体验的问题。长期局限于单一视角,就难以用开放的眼光看世界,必然会错过更多有价值的研究命题。如BBC创新实验室的产品以用户量过百万为标准来进行项目开发,如果达不到要求或者可预测性较差,就会直接停掉整个项目。媒体融合实验室产品、项目的落点,应该是每一个普通用户的需求与体验——若用户需要传播的迅捷度,实验室可以在AI赋能领域展开多项研究,孵化机器写作、智能爬虫等技术;若用户担心内容安全,实验室可以针对内容安全、平台安全,采取网络层流量还原,运用深度学习,增强对图文音视频的敏感性分析;若用户需要高质量内容,实验室可以将主流价值融入算法,改造和驾驭算法,让优质内容替代浅表化的内容。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21年两会上推出的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AI智能主播等就是很好的案例。只有充分与用户需求对接,媒体融合实验室才能不断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尽快实现产学研转化,发挥贴近实际、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3.建设开放创新的团队
  面向未来,媒体融合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孵化前沿创新成果。从表面看,依托实验室的先进技术应用,孵化前沿创新成果“唾手可得”,但实际上,如何确保孵化的引领性、预见性、有效性,如何看待创新的差异性、超前性,对管理层和研发团队都是不小的挑战。首先,实验室要融入创新网络。开放性决定了实验室的创新性,实验室应积极寻求与研究机构、其他新闻组织和高科技公司等的合作,如浙报集团重点实验室基于技术使用场景及未来的发展重点,与网易云、科大讯飞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更加深入AI、AR等前沿领域。其次,管理层要全力支持创新战略。管理层作为实验室运营工作的核心,需要有更开放的思维,将创新提到一种新高度,并列入实验室发展规划和重点工程进行优先实施。最后,实验室要营造开放和谐的创新氛围。良好的氛围对创新创造至关重要,实验室应打破各部门的藩篱,维持部门间、员工间的和谐关系,为整个团队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增强全员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卢小雁,许今茜,沈斌,等. 新形势下高校新闻传播学科融媒体实验室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5):22-25.
  [2]陈星任. 国家广电总局实验室专题论坛:助力实验室发挥集群效应[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5-30.
  [3]高丽莎,徐园. 数据驱动传播,智能重构媒体:总局出版融合发展(浙报集团)重点实验室融合创新实践[J]. 传媒评论,2018(3):15-17.
  [4]袁振宁. 从融媒体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看传媒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以浙江传媒学院“浙传云”为例[J]. 传媒,2019(12):84-86.
其他文献
【关 键 词】数字出版产业;专业人才;建设  【作者单位】李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  【中图分类号】 G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0.01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1]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
【关 键 词】丝路书香工程;“一带一路”建设;出版“走出去”  【作者单位】刘莹晨,中國新闻出版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G239.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0.008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的
【关 键 词】“双减”政策;教辅出版;教育出版  【作者单位】李兵,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蒋海鸥,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0.001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关 键 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地方工科大学;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作者单位】张治宇,南京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0.020  进入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工学为主体的地方院校逐步摆脱自身学科结构单一性的禁锢,探索兼顾人文社科教育全方位、宽领域发展的道路
【关 键 词】“双减”;地方教育出版;固本创新;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李冰冰,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0.003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
【关 键 词】出版机构;私域流量池;新媒体矩阵;流量留存  【作者单位】吴倩倩,南阳理工学院传媒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0.017  “十四五”时期是重塑出版业服务生态,构建面向“互联网+信息服务”新格局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融入互联网思维,借助新媒体工具,通过微信、抖音、知乎等
【关 键 词】出版集团;融合出版;新基建  【作者单位】谢俊波,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0.013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最早于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概念雏形。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提出新基建主要包含信息基建
【关 键 词】有声出版;有声读物;移动互联;口语文化;文化强国  【作者单位】李舒,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张寅,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之声。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首都高校媒体治理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17KDB009)。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0.011  “有声
期刊
【关 键 词】抗疫精神;融媒体;路径;效果  【作者单位】朱煜,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研究”(DXS20180019)。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0.022  新型冠状病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