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外交活动的特殊性,口译在外交活动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如何使外交人员的发言有效地转化为译语,并产生和源语言一致的内容和等同的效果,同时兼顾外交用语的交际性和政治敏感性,是每一个外交口译人员需要面对的难题。本文旨在运用释义理论对外交口译中的一些译例进行分析,研究其对外交口译活动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外交口译 释义理论 译例分析
一、引言
外交活动是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与博弈的重要渠道,外交口译是外交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外交活动的特殊性和政治敏感性,外交口译也变得尤为复杂。口译人员不但要如实地传达源语言的内容,还要兼顾译语的效果和政治性,使译文“忠实”而又“合理”。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释义理论”对外交口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外交口译实践活动中也处处体现着释义性。
二、释义理论概述
释义理论(The Interpretive Theory)创立于 20 世纪 60年代,其创始人是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该理论是国际上第一个系统的口译理论。释义理论认为,翻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解原文,译员所要做的不仅仅是理解源语言表面上的含义,还要理解相关隐藏含义。同样的翻译在不同的环境和感情等外在条件影响下,译员应该做出调整,以起到更准确地表达和意义传递。第二阶段:脱离源语言外壳。在这一阶段,语言符号隐去,译员获得源语言中非语言的认知和情感意义。在口译中意义以某种形式或者意识状态存在于记忆中,译员应该把这段意义牢牢记住,否则就不存在第三阶段。第三阶段:表达。为了能更好地奠定翻译基础,在译员工作之前应该做足准备。资料的查阅,重点难点的突击,语言的分析等都能有效地为译员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释意学派认为翻译是交际行为,其目的是传递交际意义。译者不应追求语言单位的对等而应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翻译应忠实于意义。在交际活动时,语言或者话语在没有同译者认知知识结合前都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没有任何的实际交际意义。在任何场合下,理解都需要语内知识和语外知识能动地参与到其中,如果仅仅是单纯地对字词的理解,很可能就会造成理解上的歧义,从而达不到交际所要达到的实际目的。
三、外交口译的释义性译例分析
在外交口译过程中,译员如果可以很好地采用释义理论做翻译指导,将源语言字符做出合理有效的加工提取,再转化为目的语进行翻译,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1.口译释义中的语义因素。在外交口译时,会出现很多中国特色或中国现象特有的词汇。译员在口译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这些词进行转化,从而让听者接收到有效信息。
例1 温家宝:关于进一步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就是继续推进两岸经贸交流,特别是推进 “三通”。
译员:I have made it very clear in my government work that we will continue to promote cross-Straight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In particular,to further reinforce the three links (namely,direct mail,transportation and trade links) between the two sides.
“三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译员在这里使用了增译的方式对“三通”做出了解释,而不是按照原文逐字翻译,符合释义理论的传递交际意义的要求,使听者可以准确把握原语说话人的语言含义。
2.口译释义中的文化因素。在外交活动中,外交人员有时会即兴发挥,加入一些古诗词或典故,这需要口译人员灵活应变,在最短时间内对源语言进行加工整理,再翻译成译语,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听者也能准确把握源语言的含义。
例2 杨洁篪:中国古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员:As an old Chinese proverb reads,one cannot travel a thousand miles without taking a succession of solid steps,like an ocean cannot take shape without admitting numerous small streams.
这是一处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这里译员采用两个“without”将对偶句翻译出来,并添加了“one”做句子主语,这一翻译生动明晰,有效的传达了源语言的内涵,使得即使不知道这一古句的听者也能在脑海中浮现“积跬步”和“积小流”的景象。
3.口译释义中的逻辑关联因素。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英语是高度逻辑化的语言,口译人员在翻译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出源语言的逻辑关系,适当调整语句顺序或适当添加关联词,让译文逻辑清晰,易于接受。
例3 温家宝: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我们有 13 亿人口,有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
译员:Here,I would like to give the stress and the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for the general public.Most of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are ordinary people and belong to the general public.I think the competence of the general public is a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overall competence of the country.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and 900 mill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live in the countryside.So we have even a bigger proportion of our people receiving ordinary education. 在源语言中,没有明显的逻辑标志词,但是并不会妨碍汉语听者的理解,口译员在短时间内理解了语段信息,在口译时加入了关联词“so”,使得“13亿人口,9亿农民”成为原因,从而引导出“平民的比重更高”这一结论。这样的处理使得听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句内逻辑,理解外交人员的话语信息。这一翻译也体现出释义理论提出的按照译语的语言规则重新组句的观点。
4.口译释义中的词汇选择。在外交活动中,词汇的选择尤为重要。基于外交活动的特殊性,言语不当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要求译员准确领会源语言内涵后能够快速筛选出最恰当的译语词汇。
例4 杨洁篪在《努力推进21世纪中美全面合作关系——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讲道:无论台海局势如何变化,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绝不妥协。
译员:Here I want to stress that no matter how the situ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may evolve; we will never waiver in our commitment to the one China principle.
在口译员的翻译中,可以看到并没有对源语言逐字翻译,对消极的,违背国策的内容无需一一译出,适当的省译达到了弱化的效果,体现出国家强硬的政治态度;同时,用“stress”“no matter”和“never”这样铿锵有力的词汇有效传达出源语言的情感信息,表达出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译员如果过于强调源语言的字面而不进行二次加工,没有深刻领会其交际内涵,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必定是一次失败的翻译。
四、结语
通过上述译例可以看出,外交口译并非机械地进行源语言和译语之间的转换,而是译员在短时间内透过源语言字面意领会其内在含义和交际意义,并将这一二次加工结果用合理的译语快速,等效地表达出来。释义理论所提倡的正是有效选取源语言文字符号中所要表达的唯一内在思想,并抛除源语言文字符号的功能意义,然后按照译语的语言规则重新组句,借用译语的文字符号作为工具进行传达。因此,外交口译具有释义性,释义理论对外交口译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江敏.释义理论指导下官方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2]勒代雷著.刘和平译.释义学派口笔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赛莱斯科维奇著.黄为忻,钱慧杰译.口译技艺:即席口译与同声传译经验谈[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2.
[4]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著.闫素伟,邵炜译.口译训练指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5]张吉良.巴黎释义学派口译理论成就谈[J].中国科技翻译. 2009.
【关键词】外交口译 释义理论 译例分析
一、引言
外交活动是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与博弈的重要渠道,外交口译是外交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外交活动的特殊性和政治敏感性,外交口译也变得尤为复杂。口译人员不但要如实地传达源语言的内容,还要兼顾译语的效果和政治性,使译文“忠实”而又“合理”。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释义理论”对外交口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外交口译实践活动中也处处体现着释义性。
二、释义理论概述
释义理论(The Interpretive Theory)创立于 20 世纪 60年代,其创始人是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该理论是国际上第一个系统的口译理论。释义理论认为,翻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解原文,译员所要做的不仅仅是理解源语言表面上的含义,还要理解相关隐藏含义。同样的翻译在不同的环境和感情等外在条件影响下,译员应该做出调整,以起到更准确地表达和意义传递。第二阶段:脱离源语言外壳。在这一阶段,语言符号隐去,译员获得源语言中非语言的认知和情感意义。在口译中意义以某种形式或者意识状态存在于记忆中,译员应该把这段意义牢牢记住,否则就不存在第三阶段。第三阶段:表达。为了能更好地奠定翻译基础,在译员工作之前应该做足准备。资料的查阅,重点难点的突击,语言的分析等都能有效地为译员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释意学派认为翻译是交际行为,其目的是传递交际意义。译者不应追求语言单位的对等而应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翻译应忠实于意义。在交际活动时,语言或者话语在没有同译者认知知识结合前都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没有任何的实际交际意义。在任何场合下,理解都需要语内知识和语外知识能动地参与到其中,如果仅仅是单纯地对字词的理解,很可能就会造成理解上的歧义,从而达不到交际所要达到的实际目的。
三、外交口译的释义性译例分析
在外交口译过程中,译员如果可以很好地采用释义理论做翻译指导,将源语言字符做出合理有效的加工提取,再转化为目的语进行翻译,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1.口译释义中的语义因素。在外交口译时,会出现很多中国特色或中国现象特有的词汇。译员在口译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这些词进行转化,从而让听者接收到有效信息。
例1 温家宝:关于进一步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就是继续推进两岸经贸交流,特别是推进 “三通”。
译员:I have made it very clear in my government work that we will continue to promote cross-Straight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In particular,to further reinforce the three links (namely,direct mail,transportation and trade links) between the two sides.
“三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译员在这里使用了增译的方式对“三通”做出了解释,而不是按照原文逐字翻译,符合释义理论的传递交际意义的要求,使听者可以准确把握原语说话人的语言含义。
2.口译释义中的文化因素。在外交活动中,外交人员有时会即兴发挥,加入一些古诗词或典故,这需要口译人员灵活应变,在最短时间内对源语言进行加工整理,再翻译成译语,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听者也能准确把握源语言的含义。
例2 杨洁篪:中国古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员:As an old Chinese proverb reads,one cannot travel a thousand miles without taking a succession of solid steps,like an ocean cannot take shape without admitting numerous small streams.
这是一处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这里译员采用两个“without”将对偶句翻译出来,并添加了“one”做句子主语,这一翻译生动明晰,有效的传达了源语言的内涵,使得即使不知道这一古句的听者也能在脑海中浮现“积跬步”和“积小流”的景象。
3.口译释义中的逻辑关联因素。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英语是高度逻辑化的语言,口译人员在翻译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出源语言的逻辑关系,适当调整语句顺序或适当添加关联词,让译文逻辑清晰,易于接受。
例3 温家宝: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我们有 13 亿人口,有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
译员:Here,I would like to give the stress and the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for the general public.Most of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are ordinary people and belong to the general public.I think the competence of the general public is a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overall competence of the country.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and 900 mill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live in the countryside.So we have even a bigger proportion of our people receiving ordinary education. 在源语言中,没有明显的逻辑标志词,但是并不会妨碍汉语听者的理解,口译员在短时间内理解了语段信息,在口译时加入了关联词“so”,使得“13亿人口,9亿农民”成为原因,从而引导出“平民的比重更高”这一结论。这样的处理使得听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句内逻辑,理解外交人员的话语信息。这一翻译也体现出释义理论提出的按照译语的语言规则重新组句的观点。
4.口译释义中的词汇选择。在外交活动中,词汇的选择尤为重要。基于外交活动的特殊性,言语不当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要求译员准确领会源语言内涵后能够快速筛选出最恰当的译语词汇。
例4 杨洁篪在《努力推进21世纪中美全面合作关系——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讲道:无论台海局势如何变化,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绝不妥协。
译员:Here I want to stress that no matter how the situ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may evolve; we will never waiver in our commitment to the one China principle.
在口译员的翻译中,可以看到并没有对源语言逐字翻译,对消极的,违背国策的内容无需一一译出,适当的省译达到了弱化的效果,体现出国家强硬的政治态度;同时,用“stress”“no matter”和“never”这样铿锵有力的词汇有效传达出源语言的情感信息,表达出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译员如果过于强调源语言的字面而不进行二次加工,没有深刻领会其交际内涵,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必定是一次失败的翻译。
四、结语
通过上述译例可以看出,外交口译并非机械地进行源语言和译语之间的转换,而是译员在短时间内透过源语言字面意领会其内在含义和交际意义,并将这一二次加工结果用合理的译语快速,等效地表达出来。释义理论所提倡的正是有效选取源语言文字符号中所要表达的唯一内在思想,并抛除源语言文字符号的功能意义,然后按照译语的语言规则重新组句,借用译语的文字符号作为工具进行传达。因此,外交口译具有释义性,释义理论对外交口译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江敏.释义理论指导下官方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2]勒代雷著.刘和平译.释义学派口笔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赛莱斯科维奇著.黄为忻,钱慧杰译.口译技艺:即席口译与同声传译经验谈[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2.
[4]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著.闫素伟,邵炜译.口译训练指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5]张吉良.巴黎释义学派口译理论成就谈[J].中国科技翻译.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