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群日常生酮饮食初探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这个物质丰富,食材优质的时代,人们开始注重食材带来的营养与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生酮饮食这一观点并详加剖析生酮饮食的利与弊,也对未来人们的日常饮食方式提出展望。
  关键词:健康;生酮饮食;肥胖问题;饮食习惯
  1 人体供能原理
  人体供能是物质不断代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化学潜能的储存、转移、释放和利用。人们通过摄入食物为身体提供能量,在日常饮食中有3大营养物质作为人体的主要供能能源,即糖、脂肪、蛋白质。
  人体的构造使得这3种营养物质被有效利用,它们被用于维持体温和生理活动或储存为脂肪备用。3大营养物质对应人体的3个供能系统(ATP-CP),即糖元无氧供能、糖供能和燃脂有氧供能。
  2 中国人传统饮食习惯
  中国人吃主食的习惯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如米食、面食等。分析这些谷物,不难发现其中的营养成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淀粉物质居多。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中,提倡谷类摄入为第一层,即每天应吃250~400 g,谷类随后是蔬菜和水果;鱼禽、肉、蛋;奶类和豆类
  食物;烹调油和食盐[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也被革新和换代。食物种类日益丰富,烹调方法变得多样化,在自媒体时代的影响下,食物视觉对人的冲击增强,人们的日常饮食已经很难做到完全对标膳食标准,摄入过量的盐、油、零食、甜品和饮品等造成人们的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3 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
  能量摄入过多而支出较少,使能量过剩,在人体内不断堆积,久而久之形成脂肪。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脑力劳动占多数,导致能量支出远远不足。谷物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能量(糖)的效率很高,会快速提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GI值高)[2]。血糖升高则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当血糖值远超胰岛素值时,糖被转化成脂肪备用,并且产生胰岛素抵抗,此时的细胞不再燃烧脂肪,造成运动后依然肥胖的假象,并容易引发Ⅱ型糖尿病。因此,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同时搭配合理运动量,是保持体重的关键所在。
  4 生酮饮食
  生酮饮食,即高脂肪饮食,由4倍脂肪与1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生酮饮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用于治疗癫痫,这种饮食方法看上去“极端”,许多人谈“酮”色变,其实酮体并非毒性物质。生酮状态是一种代谢状态,当在极低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质和高脂肪的饮食期间,人体主要供能会从葡萄糖转变为酮体。酮体是由身体燃烧脂肪产生的,它在葡萄糖匮乏时替代葡萄糖来供能。生酮状态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状态,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2 h内就会进入生酮状态,此时的酮体可以为婴儿提供约25%的能量需求。足月母乳中10%的脂肪由中链甘油三酯(MCT)组成,这一成分正是肝脏分解后直接转化而成的酮体[3],也是市场上婴儿奶粉中都含有MCT和椰子油的原因。酮体在人类出生时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很多组织器官中,酮体供能远胜于葡萄糖。同时,生酮饮食也是一种能轻松控制体重并减脂的方法,酮体是燃烧脂肪的副产品。
  人们说到酮体就会想到酮症酸中毒,认为生酮饮食(营养性生酮)是一种十分不健康的饮食方法。然而并非如此,当人体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时,尿液、血液或呼吸中的酮体水平较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Ⅰ型糖尿病患者不能分泌胰岛素或Ⅱ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产生依赖,且血糖值超过13.3 mmol/L,或血酮值高于10 mmol/L。对于能正常分泌胰岛素的健康人群而言,高水平酮体没有危险[4]。
  5 正确生酮饮食
  生酮饮食的营养标准占比在前文中已经提到过,而生酮饮食也逐渐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然而如何有效正确地生酮饮食依然是这种饮食习惯的关键所在。生酮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限制而引起的,因此碳水化合物摄入需要尽可能低。当人体内一直存在碳水化合物,身体的供能优先会选择碳水化合物供能而非脂肪供能,则无法进入生酮状态,也无法体验到生酮饮食对身体带来的正面影响。进行生酮饮食的人需要重点注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除了看清食物的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一栏以外,还需要考虑到部分食物所含的隐形碳水,例如,牛奶中含有丰富的乳糖,乳糖是隐形碳水。豆制品营养成分多为蛋白质,也属于隐形碳水,烹饪菜肴中使用的酱油中也含有隐形碳水[5]。当人体1 d的碳水摄入量极低时,摄入少量隐形碳水不會阻碍生酮,但对于刚尝试生酮饮食的初学者,很容易造成身体无法生酮的现象。蛋白质摄入过量,肝脏的糖异生作用使蛋白质制造身体所需碳水化合物,从而阻断生酮状态。所以在生酮饮食中首先应多吃含有天然脂肪的食物,例如,猪肉和牛肉,带皮的禽肉,骨头汤冷却后不要撇掉表面的脂肪和胶原蛋白。除了富含高脂肪的肉类以外,还推荐在烹饪菜肴时选用亚麻籽油、杏仁油、猪油、牛油、橄榄油和椰子油等;对于坚果类可作为日常零食,可选择夏威夷果、巴西坚果、松子、开心果、瓜子、核桃等;黄油、无糖奶酪以及无糖芝士也是优质脂肪来源的食物。生酮饮食只需控制好天然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身体会时刻通过消耗脂肪持续供能,且饱腹感强,不容易饿[6]。
  6 生酮饮食的优点
  生酮饮食是一种非常前卫且创新的饮食习惯,由于目前尝试生酮饮食的人不多也没有得到普及,因此研究得出的优点有限。由于生酮饮食是身体脂肪供能,因此能自然而然控制食欲,避免暴饮暴食;能轻松减肥、降低体脂率;头脑会变得更加清晰;拥有更好的睡眠;能恢复正常的新陈代谢;能稳定血糖,修复因曾经肥胖而产生的胰岛素敏感性;能减轻炎症水平;改善免疫系统;降低甘油三酯等。由此得出生酮饮食的优点明显[7]。未来会有有更多的专家学者研究出有关生酮饮食的优点。
  7 生酮饮食的缺点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生酮饮食也不例外。生酮饮食目前依然被很多人不理解或者摒弃,当生酮饮食的缺点绝对不是人们否定生酮饮食的关键点。   从日常碳水化合物饮食转变到生酮饮食阶段,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是十分明显并值得注意的。
  (1)饥饿感。人之所以产生食欲实际上是大脑根据身体供能的情况给出的信号(肥胖症人群除外),告诉身体需要进食来补充供能,而当转变成碳水化合物时会有一段时间的饥饿感或者说是空腹感,这段时间需克服状态控制进食,让身体选择燃烧脂肪供能,即生酮状态。然而,吃进去的大多是丰富的脂肪和少量蛋白质,这些物质在人体内消化很慢,在完全进入营养性生酮状态以后甚至不太容易觉得饥饿。
  (2)口渴感。当人体进入生酮状态后,需要更多的水加速酮体的代谢,也意味着体脂燃烧的加速,因此需要多喝水,每天不少于3 000 mL水。
  (3)重脚轻感。在碳水化合物饮食转变成生酮饮食的过程中,少数人群出现了所谓的“酮感冒”阶段,即犯困、头昏,有类似感冒的症状,但大多数都在一周内恢复从而进入生酮状态(早晨第一次尿液测酮试纸测出),这个阶段也是身体从碳水化合物供能转变为脂肪供能的过渡期。
  (4)便秘。由于生酮饮食者对于食物摄入选择的单一所造成,膳食纤维摄入过少,可以通过非淀粉蔬菜和绿叶蔬菜中获得大量的膳食纤维,无须“健康的全谷物”。多喝水并添加一些海盐和镁,也能改善便秘。
  8 结语
  生酮饮食作为一种新兴饮食习惯,目前还无法被大多數人理解和认可,但是从各种学术论文和研究结果中发现,生酮饮食的确能给人体带来一些独特的优点。有报道显示人们开始在癌症的治疗中加入生酮饮食进行辅助治疗,因为癌症的主要发生原因是通过糖发酵代替正常体细胞中的氧呼吸,而阻断糖的供应是否有助于帮助减缓癌症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8]。生酮饮食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是控制体重改善亚健康的良好途径,然而生活中难免会觉得食物面较窄或者很难坚持下去而半途而废,但人们的饮食健康朝着低糖、低碳水的方向努力一定是正确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到目前亚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使人们健康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宋爱菊,张小强,郭瑞娣,等.居民膳食结构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系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4):24-26.
  [2]张印法,杨月欣,马中亮,等.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糖尿病营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营养学报,2003(3):248-252.
  [3]李四化,潘丽娜,蒋怡乐,等.人乳生物化学组成及其特性分析[J].中国乳业,2019(4):98-103.
  [4]戴建溪,王秀英.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华东地区第二次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州: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1993:1.
  [5]孔海燕.谨防菜肴中的隐形碳水化合物[J].糖尿病天地,2015(8):48.
  [6]冯钰婷,于晓,贺晓鸣,等.国外体重管理膳食模式介绍[C]//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集.成都: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9:507-513.
  [7]相萍萍,陈国芳,刘超.生酮饮食的益处和风险[J].江苏医药,2017,43(5):352-355.
  [8]CHOW R,BRUERA E,CHIU L,et al.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cancer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nnals of palliative medicine,2016,5(1):30-4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调查各省市(区)电子版地方报纸和中国新闻网获得的2015—2020年家庭食物中毒事件有关报道中的科普知识介绍情况,分析媒体食物中毒科普报道率和科普正确率,针对其不足提出改善建议。方法:通过超星数据库、中国新闻网检索“中毒”“食品/食物安全”等38个关键词,按照设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2015—2020年家庭食物中毒新闻报道文献。用Excel20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家庭
摘 要:原料乳中的某些嗜冷菌会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耐热脂肪酶,较高的脂肪酶活力会破坏牛乳中的脂肪球结构并产生多种脂肪酸,游离的脂肪酸易被氧化,产生异味。本文阐述一种利用脂肪酶分解底物产生具有特定吸收波长的物质实现准确检测牛乳中脂肪酶活力的方法,探究了原料奶的运输时间、脱冷储运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以及脂肪酶活力对UHT灭菌乳风味与货架期的影响,期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乳脂肪酶活力;
摘 要:为探寻红心火龙果酱制作工艺,以新鲜红心火龙果为主要原料,添加果胶和卡拉胶的复合胶作为增稠剂,仅添加白砂糖作为调味剂,制作红心火龙果酱。通过改变白砂糖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对红心火龙果酱进行感官评价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糖量为12%时,红心火龙果酱品质佳,水分蒸发率大,利于长期保藏。该制作工艺为改善红心火龙果酱品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火龙果;果酱加工工艺;感官品质  火龙果(H
摘 要:食品中塑化剂的迁移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等造成一定的危害与影响。本文分析了塑化剂的来源、危害及现状,总结了检测塑化剂常用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塑化剂;迁移;检测方法;防控措施  1 塑化剂来源  塑化剂在20世纪初期逐渐被人熟知,在材料制备中投入使用,相关制品塑料制品中添加了塑化剂,过量使用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如塑料袋、塑料碗、化妆品、医用血袋
摘 要:本文对清水笋、调味笋、腌制竹笋和干制竹笋的加工工艺、所需仪器设备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并对加工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为竹笋制品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竹笋;食品生产企业;加工方法;质量控制  福建省是我国南部重点林区,永安、沙县、尤溪等县的竹笋品质优良,产量丰富,通常分为冬笋和春笋,冬笋产量较低,以直接上市食用为主。春笋产量高,农户常将春笋制成笋干;竹笋制品的生产企业常将春笋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趣味性包装可以使消费者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营造一种轻松愉悦感,在选择时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本文针对国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进行分析,探讨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中的运用。  关键词:国内休闲食品;食品包装;趣味性;包装设计  休閑食品市场需求量随社会发展不断递增,其可以满足人们多方位需求,包括健康、功能性、情绪价值等,因而人们对于休
摘 要: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需做到程序规范、对象明确、文书准确,这是整个抽检任务科学有序实施的基础。笔者将结合数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经验,浅谈抽样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程序规范;对象明确;文书准确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首要环节是食品抽样,被抽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完整性、有效性会直接影响检验结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我国宠物的数量逐渐增多,宠物食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明显增大。宠物逐渐成为了人们情感和休闲的寄托,人们对宠物的关心也从多方面展开,其中宠物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逐渐受到重视,要求宠物食品相关企业更注重食品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宠物食品开发的阻碍因素,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宠物食品;阻碍因素;开发利用  以往喂养宠物的食物大多为自然界捕捉的食物、自制食物或残羹剩饭
摘 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食品中的污染成分含量偏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针对部分食品中有害菌群高出限定值,或者存在致病微生物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本文主要就食品微生物检测中PCR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测;PCR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又称体外扩增,是基于DNA半保留复制特
摘 要:鱼皮中富含胶原蛋白,当作废弃物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鱼皮中胶原蛋白的提取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基于近年来在鱼皮中胶原蛋白的分离提取研究现状,本文分析总结了酶提取法分离制备鱼皮中胶原蛋白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鱼皮中胶原蛋白的提取提供参考。  关键词:鱼皮;胶原蛋白;酶提取法  胶原蛋白(简称胶原)是一种纤维性蛋白质类高分子物质,棒状结构,白色、不透明、无支链,主要以纤维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动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