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应用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吟诵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其创新能力,同时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教授学生基本调和吟诵调,采用灵活的方法教授吟诵,并辅之以诗词写作进行教学。
  关键词:大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15 -01
  吟诵是古典诗词最早的一种诵读的方式。关于吟诵的定义向来不统一,古人有吟、咏、诵、哦等说法。陈少松先生认为:“传统的吟,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地读;传统的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1]陈先生较恰当地概括了吟诵的含义。总之,吟诵即吟唱和诵读二者的结合。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是语言文化的艺术体现。在大学语文课本中,古典诗词的内容几乎占了所学内容的四分之一,表现出高校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视。然而在教授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未能摆脱中学式的教学方法,一般按照作者简介、字词注音注释、诗句翻译、主旨情感等顺序来讲解诗词。学生能从教师的讲解中理解诗意和主旨,然却感受不到诗词的情感美和艺术美,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吟诵不同于朗诵,它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意蕴悠长,同时承载着浓厚的中华文化。采用吟诵教学对学好古典诗词,提高大学生素养、传承中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古典诗词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这主要体现在其平仄、押韵、声调、对仗和句式上。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给人音乐的美感。诗歌的产生,是和音乐紧密相关的,词产生之初也是依据音乐的曲调进行“倚声填词”,由此可见,采用吟诵学习诗词,可以更好地探析诗词的原貌,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其语言含蓄内敛,其情感深沉蕴藉,而这往往通过意象和意境来表现。因此学习古典诗词时,可以“因声入境”,即通过吟诵把学生带入到诗词的意境中,感受诗人思想的起伏变化,体会诗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意蕴。吟诵教学打破了以往单纯的“朗诵——讲解——朗诵”的授课方式,在讲解的基础上进行吟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思想主旨的理解,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词的意蕴美、情感美和音乐美,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其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吟诵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问,它不像歌曲,必须按照固定的曲谱来演唱,它的曲调是多样的,学生可以在古诗词基本吟诵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音色、腔调及对诗词的感悟能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吟诵调。我们现在常见的“唐文治吟诵调”、“叶嘉莹吟诵调”、“陈少松吟诵调”、“徐健顺吟诵调”即是如此。此外,还可以依据同类型的诗词曲调吟诵其它的诗词篇目,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较强,在掌握了一定吟诵理论之后,他们可以自主学习,创作吟诵调,这对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其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诗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表现出的思想与情感也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朱自清、叶圣陶、南怀瑾、叶嘉莹、徐健顺、陈少松等教育家、学者都进行过吟诵的推广,这不仅重塑了民族文化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大学是学习和传播文化的场所,大学生学好吟诵,可以弄清诗词文化的原貌,进而传承和推广吟诵文化。
  总之,吟诵教学对于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吟诵教学。
  1.教授基本调和吟诵调。
  吟诵虽曲无定调,然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徐健顺先生将吟诵的方法概括为“一本九法”。“一本”即吟诵之本是运用声韵手段,传达诗词内涵。诗词是讲究平仄和用韵的,“九法”即“入短韵长、虚实重长、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模进对称、文读语音、腔音唱法”。因此,教师在教授吟诵前,可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节奏的划分,使之在吟诵中感受其韵律和气韵。接着要求学生弄清诗词中的平仄。关于诗词中的入声字,教师可引导学生查阅《平水韵》入声字表,然后依据“平长仄短”的基本原则去吟诵。“平长仄短”是吟诵的基本调,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对诗词的感悟进行灵活地处理,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吟诵调。
  2.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吟诵。
  吟诵的曲调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在课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如(1)类比吟诵。即把古典诗词进行归类,找出各类诗词的异同点,通过类比来感受诗词的情感变化。(2)对比吟诵。把不同诗词的吟诵调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诗词吟诵的差别。(3)多调吟诵。相同的一首诗词,由于不同的人其人生经历、情感态度、感悟能力的不同,因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曲调。教师可找出这些不同曲调,吟诵给学生听,让学生在不同的曲调中感受吟诵的多种韵味,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此外还可通过开展“课前吟诵”、“吟诵比赛”、“吟诵录像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写作。
  吟诵是感受古典诗词意蕴的最好途径,然要想深入地领会其意蕴,把握作者创作的心态,就必须把自己融入诗词中。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也能创作古典诗词。诗歌发展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李白的“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的“新诗改罢自长吟”,都说明吟诵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方式。就连鲁迅先生也说“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因此,教师需要学会创作古典诗词,并引导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创作。吟诵和创作是相辅相成的,创作有助于更好地吟诵,吟诵有助于学生把握节奏、韵律,从而更好地创作。
  进行吟诵教学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是非文学专业的教师,缺少对古典诗词的感悟能力和文化底蕴。因而在进行吟诵教学前,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强对诗词的感悟能力。如多读一些古典诗词的作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多读文学史,了解文学发展的过程,增强对诗词作品产生背景的了解,进而更好地去解读文学作品;认真研读一些文学理论的书籍,增强对吟诵理论的认识,掌握诗词的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技巧。只有如此,吟诵教学才能成为一项可行性强、促进师生共同提高的一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少松.吟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绝学[J].古典文学知识,2005(2):91.
  [2]胡俊林.论中华吟诵文化的发展轨迹[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5
  作者简介:韦晓兰(1987—),女,汉族,广西宾阳人,讲师,文学硕士,南昌工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铺开,我国的历史教师频频接触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课程.历史课程到底是什么,与我们的历史教学有什么关系?只有明确了这个概念,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课
组织是获得一定的权力以影响不可靠的环境的一种方式.毋庸置疑,当前的组织趋于多样化、多变性,本文针对快餐连锁店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分析,并主要选取肯德基和黄焖鸡这两个极具
期刊
本文从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发展的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国家机关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打击渎职犯罪力度不够,对许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威慑力等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渎职侵权
我国传统社会“乡绅自治”的治理模式有效地维护了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保证了治理过程中信息的上传下达,给乡村社会留下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反映了一定的民意,对权力形成了
如今教学正逐步从“应试教育”步入“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完成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等技术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必须是面对市场的,其导向即是以学生就业为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探讨药物分析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构建层次与模块化的全新实验教学模式,旨在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式;药物分析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
随着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激励员工、保留员工和吸引员工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想要实现对人力资本的有效开发和
环卫工人带着自制的草帽和防晒装备工作。烈日下,建筑工人用自备的凉水冲洗头部,享受片刻的清凉。 Sanitation workers work with homemade straw hats and sunscreen equi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