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随堂课中的教学弊病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qiuli8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迎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我感受着当前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精神所带来的新气象。在这呈勃发之势铺天盖地而来的新课程教学潮流里,在教育者人人跃跃欲试并争求创新的氛围里,我也做了回弄潮儿,对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反复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虽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曾有过很多困惑和迷茫,但始终本着“学习、总结、提炼、创新”的态度,“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容、简约、自然、生成”的教育教学本色,我从实践中悟出一些心得,总结了几点随堂课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弊病。
  一、 低估学生能力,沿袭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每一个教学点,我们总期望学生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深入地渗透,于是尽显十八般“武艺”,费了一大箩筐口沫,不遗余力地倾囊相授。很多时候,课堂中针对的并非很复杂的问题,这样大费周章去讲解毫无必要。我们太低估自己学生的能力,不相信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很少给他们自主探索、发现的机会。如此“填鸭式”的教学违背了有效课堂的原则,学生总是机械地接受,学习上形成依赖的惯性,不动脑,懒思考,又何谈创造?所以课堂上我们更应尽量减少教师讲解,不可面面俱到,只适当作一些点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这样即有效利用了課堂,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上也有低估学生这一弊病。“懂了吗?”“好不好?”等等一系列毫无价值、浅显无趣的问题充斥着整个课堂。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提问有笨巧之分,巧妙的提问可以开启智慧,激起思维的火花;笨拙的提问则会降低兴趣,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学生走进课堂并与之溶合,激起智慧,拓展思维。我以前在课堂中也常犯滥用提问这一毛病,很多浅显无趣,学生一看便知的问题占据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而今想来,这正是低估学生的行径。
  二、 课堂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求全求多
  一堂精彩有效的课堂,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应重于学生学会了多少。一些老师,课前精工细作,作了大量准备,只为着在课堂短短40分钟里,让学生如海绵吸水一般尽数拿去。然而教师再勤勉,疲而不倦地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尽量丰富的知识,养成尽量多的能力,学生可能接受?有道是:水满则溢,你的努力未必能取得等同的回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如同导演,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所以,课前作大量准备工作,不完全是要我们将知识全面化,最重要的是深入钻研教材,找疑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比如,这堂课是要学生掌握哪几个重点词句,锻炼某一种能力等等,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不可遍地撒网似的全盘一把抓,你求全求多,学生也只能是囫囵吞枣。
  三、 教师霸权主义,扼杀学生创新思维
  无论是随常课,还是公开课,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一声预备起后学生整齐划一的朗朗读书声,一句“表扬他”的命令后同出一辙的“棒!棒!你真棒!”,学生的思想行为似乎总要随着一声令下达到或接近老师心中预定的要求。老师说这句话应怎样读,学生便怎样读,难道学生没有个人独特的感受?老师说这课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如何,学生提出异意便会遭到否定,难道学生就不能有不一样的想法?各人站立的层面不一样,感受就会不一样。几天前听了一堂二年级语文《采磨菇》的课,老师问:文中“期望”一词还可用哪些词语代替?一个学生回答“等望”,教师立马予以了否定并请其他同学回答,这显然与老师想要的答案不符。可词典中确实有“等望”一词,只是不常用罢了,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该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一个引导者,难道此时能说他的答案错了嗎?你的否定就是扼杀他创造自信心最具杀伤性的武器。老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否则,学生慢慢地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以教材为本,当教师为圣,对教材和教师没有丝毫怀疑,这显然与“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发现、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师生协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四、重知识轻养成,忽视能力习惯培养
  一同事特别敬业,每次备课从不马虎,大到句段,小到字词,查资料,翻字典,皆是毫无疏漏。据我了解,她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可阅读和作文能力却总不能跟进。纠其原因,这位同事重此失彼,犯了重知识、轻养成的错误。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教材的再开发、创造的活动过程。学生学不能致用,学而无益,能力培养才是教学根本。其实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各阶段的能力培养有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每个单元都有一固定的能力训练项目。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明确该时段的训练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不乱方寸。在学习课文中,我最是讨厌刻板地逐段逐句分析讲解,教师累,学生更烦。不如抓住重点或具有代表性的文段,进行针对性的能力训练,有时甚至抛开课文,另找文段让学生进行训练,效果还很不错。
  当然,要让课堂有序、长期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尽快驶入高效课堂的快车道,习惯的养成必不可少。万事开头难,开始的第一周,要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强化训练,比如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完成等等。
  以上所述,是我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浅薄认识,也是对自身教学的一次反思。我以为,要搞好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学,就要沿着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指引的方向,多反思、勤总结、找弊病、善改良。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其他文献
摘要  英语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世界性语言,英语的广泛应用对今天的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英语实用型人才。然而,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笔者认为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开口难”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笔者综合多年英语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简单分析了“口语难”问题出现的几大原因以及口语能力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的极端重要性,并展示了笔者关于培养学生口
概率论是高师小教理本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由于其独特学科特点,教学过程离不开问题解决,而解决任何问题的过程都是一个化归的过程,化归思想是本课程最根本的数学思想,它统
内容摘要: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所以培养少先队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我们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辅导员老师应该在礼貌礼节、待人接物、处理矛盾等方面对少先队员给予适当的社交技能指导,使其避免走入人际交往的误区。  关键词:  少先队员 人际交往 能力  荀子曾说:“人之初也,不能无群。”人从一生下来,就有与人交往的要求,是一种本能的需要。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受基础与学习能力的限制,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都不太理想,特别缺乏学习内驱力.如果学生具有了结构性思维,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就可以在教师传授的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