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及并发症的防治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uf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脑积水术后并发症的成因及防治。

方法

自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应用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15例,交通性脑积水5例,分析其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结果

20例均获得良好效果,其中16例症状体征消失,脑室恢复正常,间质水肿消失;4例症状和(或)体征好转,脑室缩小和(或)间质水肿好转。术后短期发热5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头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

结论

严格把握ETV适应证,依据三脑室底部解剖特点,选择个体化造瘘方法;术后早期腰穿放液,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入路治疗岩尖胆固醇肉芽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1—2014年间3例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岩尖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症状、体征、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3例患者均以耳鸣、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平均听阈40~50 dBHL。行全麻内镜经鼻入路岩尖胆固醇肉芽肿切除手术后,3例患者耳鸣症状消失,平均听阈恢复至10~30 dBHL。术后随访6~45
期刊
期刊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5岁以上人群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其患病率逐年升高,其治疗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干性AM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往已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关注干性AMD发病的分子机制,然而,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成为研究过程中的一大困扰。目前,研究已发现多种干性AMD动物模型,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工具,但是不同的动物模型有其优缺点,病变发
青光眼是一种由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引起视野缺损并最终致盲的眼病。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死亡,其危险因素除眼压升高之外,还有很多非眼压因素,如神经营养因子剥夺、兴奋性毒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小胶质细胞活性增高等参与,非眼压因素所致的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发病中尤为突出。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手术和药物降低患者的眼压,以保护患眼的视神经功能,
近视被认为是青光眼发病的危险因素,但二者相互影响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文献报道,某些青光眼病理改变与高度近视患者的病理改变存在一些相同之处,如筛板变薄、巩膜边缘变薄、视盘旁萎缩、病理性近视视盘旁视网膜脱离、获得性视神经小坑等。研究发现,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压高于正视眼。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跨筛板压力梯度假说,研究发现高度近视病理改变可导致跨筛板压力梯度增加,并认为跨筛板压力梯度的变化可能为青光眼视神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超未成熟儿(EP)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并发症发生及救治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广东省20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或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08–2012年出院的EP与ELBWI的住院资料。分别计算住院期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生后28 d仍用氧治疗)、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AI)、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
目的调查西北地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诊治现状。方法对于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网)内具有代表性的三省20家医院(其中二级医院6家,三级乙等医院2家,三级甲等医院12家)新生儿病房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入院日龄≤3 d、诊断RDS的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患儿的基本情况、围产期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结果20家医院2011年共收治患儿17 406例,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