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新程改革的展开在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数学课堂的面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看看考试后的及格率和优秀率,看看上课时那些为数不少的百无聊赖的学生。我们就意识到我们的课程改革依然任重道远。还需要广大教师继续实践、思考、总结、改进。
  
  一、盡量以实际问题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观察、探究、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在合作中学习肯定是好的方式。但是,讨论交流的滥用,甚至没有小组交流就不是课改的极端认识也随之产生了。例如,有的老师将什么是负数、什么是直线等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各自所给的“定义”,学生实在是无从说起;又如函数的概念本来就是一个抽象而不易理解的难点,有教师在给出几个实例后,让学生用大量时间分组讨论,去“发现”这一概念,各组交流时要么不得要领,要么生搬书中叙述。
  
  三、减少纯数学的运算论证,让学生在轻松中增强兴趣
  
  对此问题,新教材已作了较大调整,减少了老教材中那些繁琐复杂而又无实际意义的计算题,对一些数字的计算也要求用计算器完成。教学活动中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但是,有些教师对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足够的、反复的独立练习才能形成认识不足,出现了课堂上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完成基本运算,作业中的推理证明在相互“借鉴”中完成的现象,使得基本技能的训练极不到位,造成学生对计算器和讨论的过分依赖和不能独立的完成作业的后果。
  
  四、改进评价方式,一开放的的态度让学生在肯定与表扬声中激发兴趣
  
  坚持正面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但是,教学中评价简单化的现象却不容忽视。
  我认为,上述改革,都是在提高学生的外部兴趣上进行的。要让学生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还必须发挥数学的学科特点,挖掘学生的内部动因。
  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爱其师则信其道。数学教学绝不仅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
  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象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依理运算中、“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了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磨练意志力,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追寻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数学绝不是“娱乐性”学科,单凭兴趣而学是学不好数学的。有人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教育。”“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并让其充分认识数学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明白,没有成年累月地含辛茹苦和百折不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同时,更多地创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历经磨难而获得成功的不寻常的快乐。
  增强成就感,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然而,客观地说在普及教育的初中阶段,要想用一刀切的要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就感是不现实的。
  
  总之,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中,以扬弃的态度进行中学数学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才能富有成效。
其他文献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的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对于教师而言,综合性学习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在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教学理念认识的偏差和实践中不正确的做法,亟待我们深入研究解析、切实想办法解决。  首先,我们不能用语文活动代替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习内容
【摘要】:本文从目前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教学中应对的对策,特别从阅读技巧方面浅谈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 词汇障碍 阅读策略 阅读技巧     英语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而阅读技能是英语学习者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想提高英语阅读水平,首先应该积累词语,词汇量与短语量是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先决条件,同时要尽量给自己多创造学习英语的语言氛围,平时
【摘 要】在我们的教学中,口语教学一直被忽视,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针对阅读与写作,忽视了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如何让小学生能够恰如其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来分析小学口语教學的课程设计,并通过对课程目标的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得益于课外,真正让学生掌握交际的技能,增强与人交往、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目的之一。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来探讨如何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以及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意识—语言教学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我国的外语教学开始注重对学习者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取得了许多进展。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来反观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
【摘 要】处理好客户的询盘是能否赢得订单的关键,本文从询盘分析、询盘回复和客户跟进三方面较详尽的介绍了外贸从业人员应该如何有效的与客户沟通。  【關键词】询盘 回复 客户    询盘回复长久以来都是困扰许多外贸从业人员的难题。处理好询盘是订单之源,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成功的把商品销售给客户。可外贸人员在洽谈外贸业务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我回复了买家,可买家为什么不理我?为什么有些买家联系过
【摘 要】主要讲述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学整合的基本思想、目标、基本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以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
本人任教中学历史课已有11年,11年教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学习历史主动性很差,历史课往往与“死记硬背课”划上了等号,历史课让学生感到无味可索,这不得不引起反思。那么如何增强初中历史课的吸引力呢?历史教学如何才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初中
【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策以及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赏识教育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教师进行教学,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赏识教育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大,很多学生感觉学不好语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