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艺术彰显学校特色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ppp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邳州市实验小学,于1994年夏诞生在古老而美丽的京杭大运河畔。得改革春风的吹拂和素质教育甘露的浸润,邳州实小茁壮成长,一跃成为苏北广袤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学校秉承“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念,以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艺术传统为基石,在民乐、民舞、京剧、书法等领域挖掘现代教育内涵,拓展素质教育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为构建民族艺术教育的大环境,学校从显性的校园文化氛围做起,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巧妙地将文人字画,亭台雕塑等民族艺术的因子植入现代化的校园建筑中,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和闭路电视,适时介绍民族艺术的知识、流派、技法等,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民族艺术氛围之中。
  学校先后组建了京剧、书法、国画、民乐、民舞等艺术活动队,吸引了大批学生积极参与,让有兴趣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与张扬,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提高。这些富有浓厚民族艺术气息的活动样式,逐步发展为学校的一组亮点并逐步让社会形成了一个共识——邳州实小有浓厚的民族艺术教育氛围和较强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民族艺术教育是邳州实小的特色品牌,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是学生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有效载体。
  学校还组织编写了民族艺术教育校本教材,使民族艺术教育有章可循,有纲可举。各学科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创造性地进行二度开发,积极引入学科教学,使课堂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阵地。广大教师把艺术教育校本教材看作一个起点,一个窗口,通过实践与创造,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有所延伸。有所创造,从而让校本教材从有限走向无限,让民族艺术真正走入每个学生的心田。
  热爱民族艺术,了解民族艺术,实践民族艺术,已成为学校广大师生的具体行动,形成了学生有特长、班级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办学格局。学校先后承办市县级素质教育现场会,吸引了省内外多家兄弟单位来校学习,许多外国朋友也来校考察。特色教育也使一大批艺术新星初显光芒,学校的京剧、民乐在省内外大赛中摘金夺银。书法、剪纸、绘画等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屡获大奖,部分作品被选往日本、韩国等地展出。精彩的文艺节目更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学校还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将民族艺术教育融入学校的校本研究,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通过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构建起以艺术教育为切口的素质化的课程体系,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的省级“十五”课题《构建民族艺术教育大环境的研究》的开展,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化,开发了民族资源,弘扬了祖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突显学校的特色品牌。
  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江苏省实验小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发展(EPD)”项目实验学校,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先后获得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体育卫生先进单位、省陶研先进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其他文献
走向教育的朴素与纯粹  张 斌    我是1998年开始做校长的。这些年,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契机。近年来,我所在的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常有人问我,成功发展的秘诀是什么?  我认为,就管理而言,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程式。我个人对管理只有一个宗旨:那就是走向教育的朴素与纯粹。教育,需要在不
[摘 要] 通过一节二次函数“自主先学”复习的公开课,说明一节复习课不仅需要教师着眼于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迁移训练,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尝试命题;自主先学;培养能力;二次函数  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备课、讲课、批作业,日日重复于这些事情,每天在繁忙的课务里来来去去,都是课堂上老生常谈的几个步骤,学生学习缺乏热情、主动,连笔者自己都麻木、无激情了.
为激励广大小学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利于更好地投身于教育改革,从而更好地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2007年我们将继续举办第十九届“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  2007年“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的主题为:认真学习、切实贯彻新《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7年“教海探航”征文参赛对象仍为35周岁以下
徐州市云龙区是徐州市主城区之一。全区总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30万。共有区属学校35所(其中小学29所,中学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小学生25000多名。  云龙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云龙区就开始了电教工作的探索,到2000年已开发出具有智能型、简便易用的电子备课平台。近年来。他们通过VCM平台打破学校界限,进行资源的汇聚整合。形成全区的资源库,区内所有学校均共享
茅山脚下,大圣塔畔,山水滋润着一座江南小城,一颗闪亮的明珠——句容市实验小学就镶嵌在城市的中心。学校以社团组织为学生素质发展的平台,先后成立的30多个社团,在少先队、文学、数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雏鹰假日”小队是一种小集体团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主题,在校外辅导员的帮助下,探索自然、感知社会、体验生活。假日小队以多样的形式、丰富的体验主题,让孩子们学会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
蒋寿桐,淮安市新安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中央教科所“国内访问学者”,淮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任新安小学校长以来,坚持践行学校创办者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传承“新安旅行团”成功的育人经验,着力开展“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自主发展”的教育研究,初步构建了教师和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学校的办学实力、品位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淮安市新安小学是“中国百所名校”之一,坐落在校内的新安旅行团
东海县牛山中心小学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现有157个教学班,学生总数达7000余人,教职工总数达400余人,是东海县目前小学中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学校地处县城中心,施教区覆盖面广,社会美誉度高,生源基础稳固,是一所极具发展潜力的省极实验小学。  该校始终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课堂要质量,用科研创特色,以特色促发展”的治校方略,坚持“培养健全人格、造就创新人才”的育人目标和“欣赏每一个孩子,呵护每一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故事。  无锡连元街小学的故事始于19世纪末年。连元街小学的校史是这样记载的:  1897年,一个叫杨范甫的无锡举人,与单毓德、蔡谦培、高汝林、王镜藻等人发起筹创新学,拟发公启,四处筹措募捐学堂经费,集资购下城中连元街上寿禅院旧舍,加以修葺后为校舍,定名为竢实学堂。公推华蘅芳为总教习,杨范甫任总理(校长)。1898年,学堂开学,招收了第一期学生21人,其中,年龄最大的26岁,最
2006年,我被安排到区内另一所学校挂职。  这是一所刚归并到我区的小学,前身是一所郊区的村小。在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城乡教师的交流也是其中的一个举措。而带动学校的教育科研发展,是我来挂职锻炼的任务之一。  校园环境、周边条件比较差,教师的办公电脑每6人才一台,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学校教师不过30人,没有小学科专职教师,多年来,教师队伍基本没有流动引进。很多教师处在一种满足现状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