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li2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被更多的高职院校所接受。通过对国内多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和分析,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满足于学生成才成长的需要,成为当今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经过对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分析,提出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23-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逐渐成为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两个文件的出台,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大多是专业课中选修课或个别专业必修课,没有纳入通识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创新教育的需求。部分院校及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仍将现代职业教育狭隘地理解为技术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意识到创新教育应当作为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理念观念的滞后,造成了职业技能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的脱钩。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虽一字之差,但足以引发我们职业教育对传统“技能观”和“人才观”的反思,职业教育不仅要有“工匠制造”的技能观,还要有“巧匠智造”的人才观,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创新能力培养环境
  1.学校。
  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学校能否将国家政策与学校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适合本校创新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评价机制;鼓励专业课老师将专业课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把更多的实训和实践场所对学生开放;吸引企业将新技术新项目带入校园都将影响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
  2.教师。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前提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因此,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考核和激励政策,更要给他们时间去形成体系、改造课程,提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只有师资培养与时俱进才能够保证教师掌握新的教育方式,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做到专业知识不落伍,创新教育不掉队。
  3.企业。
  曾经有人专门做过《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引入企业力量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高校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毕业生和企业是相互需求,相互依存的关系。高质量人才能够满足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而高质量就业又影响着一个企业能否吸引到高质量人才。企业将先进理念和技术、项目带入高校,帮助高校建立实践体系与实践平台,能够使高校学生洞悉市场发展方向及动态,有利于学生对企业进行更充分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尽快成长为高质量人才,更有利于校企共创项目和成果进行有效成果转化。
  三、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目前,根据培养平台的不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般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各校会结合自身情况及不同专业特点采用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但是,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想象力+运用能力,不管采用哪种模式,专业知识、想象力以及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
  四、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学生将来能够从事创新活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其创新思维,激发其创新灵感,提高其创新心理素质,通过创新活动的开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1.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主要是由好奇心、求知欲、怀疑、创造需要、创造性思维等因素所组成,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好奇心是推动人们去不断深入探索的动力,只有对事物的求知欲和怀疑才能引发人们去创新。大学的教育应以创新教育为主,创新对知识的运用,对当代科技的创新性运用,才能培养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一般思维具有常规性、单向性、逻辑性和单一性,而创新思维在于思维的创见性、发散性、综合性和非逻辑性。创新思维的基础是逻辑思维,它一般是建立在已经创造出的既有概念、想法、做法或事物上。
  现行的学生教育体系和评价制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育、学生缺乏追求科学精神,导致创新能力欠缺、思想固化,要为创新思维扫除障碍、推陈出新就要冲破、克服个人思维定势,进行反定势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
  3.创新活动的开展。
  创新活动的开展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核心,更是检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大讲堂、商机Party,项目路演等创新活动的开展营造创新氛围;通过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报告、优秀创新团队展示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交流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到其他院校和企业进行研学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
  0到1是创造,1到100是创新。当代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创新精神改变着你我,比如在共享经济潮头的OFO共享单车,传统中草药与现代物流技术相结合的中草药追溯系统等等。
  不论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还是从学生的长远职业生涯考虑,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時,创新型人才的涌现也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涛.高职创新教育的内涵及要素[J].中国高校科技,2001,9:54-55.
  [2]何小青.浅谈高职生个性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59-63.
  [3]王长恒.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123-12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在这个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探究性学习模式成为了现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物理,这个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探究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与思维方式还能加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本文对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究,希望能对一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摘要】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我国各地整体教育情况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是,纵观当代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并经过深入调查不难发现,其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也为小学数学整体教育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阻碍。而且,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也要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概述和分析,进而提出了几点有
虽然大部份的球兰在不开花的时候只能充当绿色植物点缀一下家居和花园,但只要环境适合球兰开花,它的花朵足以惊艳平淡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我热衷于种植球兰的原因之一。十三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在现代中职美术教学中得以运用。在中职美术课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我们必须从中职美术教学的实际问题着手,对翻转课堂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中职美术课 應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
近年来,农业种植结构由原来的农作物种植变为一些副业种植,比如水果的种植培育、药材的种植等,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农民创富。本文从林果业
2017年4月,搬到现在的房子,顶楼一南一北两个各约10平米左右的露天阳台,北露台无遮挡,日照充足,主要种蔬果。南阳台四面都有至少一米六的高墙包围,阳光倒没有北露台好,种花。
【摘要】新课改标准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鉴别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本文在分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几种对策,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美术 鉴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针对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并简要介绍了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施工要求,如种植土壤要求、灌溉用水要求等等,提出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