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应不断探索和改进班级常规管理,力求做到教育与管理的结合。班级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高级形式,从本质上来说是激发学生内心的自律意识,养成独立思维、平等待人、自主决策的现代公民意识。班级自主管理倡导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关注自我发展,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最终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同成长,促使班级和谐发展。
早在1919年,陶行知就提出了“学生自治问题”,研究了学生自治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了学生自治的利弊,并为如何实施提出了注意要点,开创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先河。近百年来,一代代的教育工作者在学生自主管理这条路上不断探求着。如今,魏书生等诸多教育改革家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此,作者在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大前提下,不断吸收前辈的成功经验,结合本班的特点,对本班学生的自主管理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一、规则自己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才能有章可循。陶先生说过:“我们办学的人所定的规则,所办的事体,不免有与学生隔膜的……我们与学生经验不同,环境不同,所以合乎我们意的,未必合乎学生的意……”所以在班规的制订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先由班委会成员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提出几点要求,然后小组讨论,拟出草案,再在全班讨论、修订,最后确定下来。
学生自己定的班规事无巨细,发挥了同学们的集体智慧。如:一进班就把要交的作业放在桌角,然后就读书、值日,小组长来了统一下位收作业,避免了以前一来就交作业,班上乱糟糟的情况;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静候老师来上课;上课时认真听讲,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不会的向别人请教,成绩好的同学也要耐心讲解;放学后把凳子放到桌子底下扶正摆好,值日生最后把班上整理好了关门窗;在校园内见到老师要问好;室外课要排队进退场……
为了使定的班规有执行力,大家还对班规作了补充说明:违反一次班规就交两个垃圾袋。这样的惩罚充满人性化,学生对于自己定的规矩,都能主动遵守,如果小有违反,即使受到惩戒也为班级做了贡献,更能及时改正。
二、事务自己管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这种要求独立的“成人感”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种正常现象。陶先生说过:“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所以遇了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法解决他,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决定让他们自己管理班上的事务。
1.完善班委会机构
班委会由班长、值日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组成;除班长外,另外选出五名值日班长,分别负责从周一到周五的全部事务。值日班长各选出四个委员,分管作业、纪律、卫生、早读(和午休)。另外,班级原有的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和小组长协助以上成员完成每天的工作。
2.实施“值日班长”制度
轮到哪位值日班长当值,就会同他的四位委员,拿着班务记录本,安排好本班的一切事务。一大早,负责早读的委员在黑板上写清当天要早读的内容,便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早读;负责纪律的委员在班上巡查;同时,负责卫生的委员就叫上劳动委员安排值日生打扫;负责作业的委员督促各小组长收回家作业本。如发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并向值日班长和班长汇报,由值日班长和班长解决。
预备铃打响,值日班长站在前面,管纪律的委员站在后面,确保同学们能安静地等待老师来上课。若是体育课,就由班长、值日班长、管纪律的委员协同体育委员带领同学们排队进入操场;管卫生的委员负责学生离班后教室的整洁。
中午,由负责早读的委员来负责午休,站在讲台上一边完成自己的作业,一边对班上的情况及时掌控;负责作业的委员提醒同学们完成各项作业,并联合学习委员及时解疑答难。
放学时,由管早读(和午休)的委员在前,管纪律的委员在后,带领同学们排队离校;管作业的委员检查当天有哪些同学作业没完成,与学习委员共同帮助他们;管卫生的委员检查班级卫生状况,带领值日生及时清理;班长和值日班长总结一天的工作,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对一天的工作进行评价,并对第二天的工作提出建议。
3.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做过班主任的都知道,班级卫生和纪律是两大难题。为此,班主任让班长和劳动委员针对班上的每个物件设立了一个个劳动岗位,给每块黑板、每扇门窗、每面墙……都找到了主人。只要对照名单,就知道是哪个学生没有打扫到位,并要求立即整改。
针对班上有些男生好动的性格,给他们安排了顺桌子的任务,并请一个细心的女生提醒、监督他们。这样,以前一下课就忙着奔跑打闹的几个“调皮蛋”,现在却关注着班上桌椅的整齐。把卫生角交给了班上块头最大、成绩最差的学生,这学生一下课就提醒同学们不要乱扔,有人戏称他整理卫生角像绣花一样。班上有个男生,一吃完饭就别想看到他的人影,自从接受“天气预报”的任务后,每天中午,该生都会到办公室上网查看第二天的天气,工整地记在黑板报上,并能根据天气情况提醒大家穿什么衣服、要不要带雨具等。
学生们在每天的劳动中,明白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真谛。
三、活动自己搞
陶先生指出:“自治可以养成我们对于公共事情上的愿力、智力、才力。”新教育理念又呼吁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要求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主人,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使其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展现。
在班级内我们经常开展绘画、书法、学习等比赛项目,还经常设立佳作欣赏等展示台,让学生参与到黑板报的设计、教室的装饰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每周的班队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因为这是完全由学生自己创意、自己主持、自己表演的天地。每到周三,班委会就召开会议,结合学校大队部的要求,讨论本周班队活动的主题,然后在班上宣布主题,进行“招标”,其他同学会写剧本“投标”,然后由班长和文娱委员确定演出阵容,并组织排练。于是,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小品、课本剧、歌舞等节目,为同学们展现了精彩的视听觉大餐。笑过乐过之后,主持人不忘引导全班同学进行评论,并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四、功过自己评
陶先生认为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进步。他先设问:“我们的行为,究竟应该对谁负责?”继而指出:“我们要想大家守法,就须使各人的行为,对于大家负责。”所以,在我们班,班级大小事务均由班委会组织管理,班主任只起协调作用,是非功过需要民主监督。每周五的中午,班委会成员要开一个例会,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同时,还邀请认为最难管的同学列席会议,请这些同学对班委成员提出意见。然后,班主任对两方进行协调,让他们换位思考,体验对方的心情。班主任不偏信一方,使得班委会成员在工作时更能约束自己、团结同学,一些难管的“刺儿头”也从中体会到班委的难处,能更加配合他们的工作。这样,大家拧成一股绳,让班级更加和谐。
总之,陶行知先生儿童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深受启发。另外,新课程实施赋予了班级管理全新的使命,也为班级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班级管理是一项极具艺术性的工作,只有大胆实践,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开创新局面,促进一切学生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成林,伍 尧.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早在1919年,陶行知就提出了“学生自治问题”,研究了学生自治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了学生自治的利弊,并为如何实施提出了注意要点,开创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先河。近百年来,一代代的教育工作者在学生自主管理这条路上不断探求着。如今,魏书生等诸多教育改革家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此,作者在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大前提下,不断吸收前辈的成功经验,结合本班的特点,对本班学生的自主管理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一、规则自己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才能有章可循。陶先生说过:“我们办学的人所定的规则,所办的事体,不免有与学生隔膜的……我们与学生经验不同,环境不同,所以合乎我们意的,未必合乎学生的意……”所以在班规的制订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先由班委会成员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提出几点要求,然后小组讨论,拟出草案,再在全班讨论、修订,最后确定下来。
学生自己定的班规事无巨细,发挥了同学们的集体智慧。如:一进班就把要交的作业放在桌角,然后就读书、值日,小组长来了统一下位收作业,避免了以前一来就交作业,班上乱糟糟的情况;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静候老师来上课;上课时认真听讲,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不会的向别人请教,成绩好的同学也要耐心讲解;放学后把凳子放到桌子底下扶正摆好,值日生最后把班上整理好了关门窗;在校园内见到老师要问好;室外课要排队进退场……
为了使定的班规有执行力,大家还对班规作了补充说明:违反一次班规就交两个垃圾袋。这样的惩罚充满人性化,学生对于自己定的规矩,都能主动遵守,如果小有违反,即使受到惩戒也为班级做了贡献,更能及时改正。
二、事务自己管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这种要求独立的“成人感”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种正常现象。陶先生说过:“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所以遇了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法解决他,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决定让他们自己管理班上的事务。
1.完善班委会机构
班委会由班长、值日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组成;除班长外,另外选出五名值日班长,分别负责从周一到周五的全部事务。值日班长各选出四个委员,分管作业、纪律、卫生、早读(和午休)。另外,班级原有的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和小组长协助以上成员完成每天的工作。
2.实施“值日班长”制度
轮到哪位值日班长当值,就会同他的四位委员,拿着班务记录本,安排好本班的一切事务。一大早,负责早读的委员在黑板上写清当天要早读的内容,便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早读;负责纪律的委员在班上巡查;同时,负责卫生的委员就叫上劳动委员安排值日生打扫;负责作业的委员督促各小组长收回家作业本。如发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并向值日班长和班长汇报,由值日班长和班长解决。
预备铃打响,值日班长站在前面,管纪律的委员站在后面,确保同学们能安静地等待老师来上课。若是体育课,就由班长、值日班长、管纪律的委员协同体育委员带领同学们排队进入操场;管卫生的委员负责学生离班后教室的整洁。
中午,由负责早读的委员来负责午休,站在讲台上一边完成自己的作业,一边对班上的情况及时掌控;负责作业的委员提醒同学们完成各项作业,并联合学习委员及时解疑答难。
放学时,由管早读(和午休)的委员在前,管纪律的委员在后,带领同学们排队离校;管作业的委员检查当天有哪些同学作业没完成,与学习委员共同帮助他们;管卫生的委员检查班级卫生状况,带领值日生及时清理;班长和值日班长总结一天的工作,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对一天的工作进行评价,并对第二天的工作提出建议。
3.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做过班主任的都知道,班级卫生和纪律是两大难题。为此,班主任让班长和劳动委员针对班上的每个物件设立了一个个劳动岗位,给每块黑板、每扇门窗、每面墙……都找到了主人。只要对照名单,就知道是哪个学生没有打扫到位,并要求立即整改。
针对班上有些男生好动的性格,给他们安排了顺桌子的任务,并请一个细心的女生提醒、监督他们。这样,以前一下课就忙着奔跑打闹的几个“调皮蛋”,现在却关注着班上桌椅的整齐。把卫生角交给了班上块头最大、成绩最差的学生,这学生一下课就提醒同学们不要乱扔,有人戏称他整理卫生角像绣花一样。班上有个男生,一吃完饭就别想看到他的人影,自从接受“天气预报”的任务后,每天中午,该生都会到办公室上网查看第二天的天气,工整地记在黑板报上,并能根据天气情况提醒大家穿什么衣服、要不要带雨具等。
学生们在每天的劳动中,明白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真谛。
三、活动自己搞
陶先生指出:“自治可以养成我们对于公共事情上的愿力、智力、才力。”新教育理念又呼吁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要求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主人,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使其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展现。
在班级内我们经常开展绘画、书法、学习等比赛项目,还经常设立佳作欣赏等展示台,让学生参与到黑板报的设计、教室的装饰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每周的班队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因为这是完全由学生自己创意、自己主持、自己表演的天地。每到周三,班委会就召开会议,结合学校大队部的要求,讨论本周班队活动的主题,然后在班上宣布主题,进行“招标”,其他同学会写剧本“投标”,然后由班长和文娱委员确定演出阵容,并组织排练。于是,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小品、课本剧、歌舞等节目,为同学们展现了精彩的视听觉大餐。笑过乐过之后,主持人不忘引导全班同学进行评论,并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四、功过自己评
陶先生认为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进步。他先设问:“我们的行为,究竟应该对谁负责?”继而指出:“我们要想大家守法,就须使各人的行为,对于大家负责。”所以,在我们班,班级大小事务均由班委会组织管理,班主任只起协调作用,是非功过需要民主监督。每周五的中午,班委会成员要开一个例会,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同时,还邀请认为最难管的同学列席会议,请这些同学对班委成员提出意见。然后,班主任对两方进行协调,让他们换位思考,体验对方的心情。班主任不偏信一方,使得班委会成员在工作时更能约束自己、团结同学,一些难管的“刺儿头”也从中体会到班委的难处,能更加配合他们的工作。这样,大家拧成一股绳,让班级更加和谐。
总之,陶行知先生儿童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深受启发。另外,新课程实施赋予了班级管理全新的使命,也为班级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班级管理是一项极具艺术性的工作,只有大胆实践,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开创新局面,促进一切学生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成林,伍 尧.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