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单面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参数优化及减振性能分析

来源 :噪声与振动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x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面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是一种由质量块、弹簧、粘弹性材料挡板组成的减振装置,通过碰撞耗能减小结构振动。为研究双重单面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的优化参数和减振性能,建立单自由度结构与双重单面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运动方程,以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大值最小化为优化指标,得到双重单面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在不同质量比下的优化参数,分析自由振动和简谐激励作用下双重单面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减振效果,并与单面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完全调谐和小失调情况下双重单面调谐质量阻尼器比单面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的力学特性,对隔振器进行力学特性试验,实验数据表明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具有很强的滞回特性。利用实验数据,结合Bouc-Wen模型,建立隔振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使用遗传算法对Bouc-Wen模型进行参数识别,分析参数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规律,总结出适用此隔振器的一般化Bouc-Wen模型,并验证模型精度,相对误差在10%以内。结果表明,Bouc-Wen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的力学性能。
以厦门地铁4号线蔡翔区间工程为依托,通过对比有限元软件MIDAS GTS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搅拌桩直径、不同型钢型号对软土深基坑SMW工法支护结构位移变形的影响;选取3个监测点位的位移变化值与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此模型具有可行性。得出结论:保持支护结构相关设计参数不变,SMW工法支护结构的最大位移变形随着搅拌桩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增大搅拌桩直径能够较好地提高支护结构抵抗位移变形的能力;SMW工法支护结构的最大位移变形随着型钢截面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增加型钢截面尺寸到一定程度后最大位移
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是设计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后续获取斜拉桥合理施工状态的前提条件。在总结3种基于影响矩阵原理确定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计算方法(未知荷载系数法、最小应变能法和最小弯曲能法)的基础上,以某市政110 m跨径的稀索体系人行斜拉桥为项目依托,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结合自编程优化其成桥索力。对比分析3种方法(5种优化目标)优化后的斜拉桥成桥状态索力、弯矩和位移结果,获取各优化计算方法下斜拉桥的力学规律,确定斜拉桥成桥索力最优计算方法,为今后国内外同类桥梁的设计提供借鉴。结果表明:针对稀索体系人
为实现城市高架桥快速施工,并克服常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差、自重大的缺点,针对盖梁结构提出了4个全预制轻型预应力UHPC盖梁的设计方案,并从受力性能、经济性和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UHPC盖梁的全过程分析,表明结构抗弯和抗剪承载力、裂缝宽度均满足要求;继而通过大比例模型试验研究了盖梁在大悬臂加载状态下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全预制轻型UHPC盖梁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提高预应力筋率可以有效改善盖梁工作状态下的应力水平;4种UHPC盖梁方案各具优势,可视实际情况选择。
依托辽宁省冷再生技术实体工程,分析调研路段的路面破损状况及整体性能衰减规律,同时通过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分别从高温、低温、常温等多个方面评价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并结合调研路段再生混合料室内试验结果,对调研路段典型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其试验结果相对于非再生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路面性能衰减速度更快,从再生后的第4年开始,路面整体性能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在中等以下交通量条件下,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某穿越上覆大型水库向斜台地构造的特长深埋岩溶隧道,施工期间极易发生突水、突泥等工程地质灾害甚至灾难,破坏区域内的地质环境,工程的安全风险(施工安全风险、隧道结构安全风险以及破坏地质环境的风险)极高。为查清隧址区地下地质构造,探明区内广泛分布的岩溶裂隙、溶洞、地下暗河,解决水文、工程地质问题,基于空气、泥或水等介质电性特征与围岩存在明显差异的特点,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通过观测、研究人工激发电磁场的空间或时间分布,换算成了具有深度信息的视电阻率值,然后根据电性分布特征来推断地下地质结构和构
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进入大数据时代,深度学习能够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实现特征的自动提取和数据分类,在图像、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针对传统方法存在采集数据冗余、特征提取和识别受主观因素影响以及计算效率方面存在不足等问题,结合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一种改进的深度稀疏滤波模型来实现天然气管道泄漏智能检测识别。首先根据管道泄漏信息提取频域样本,利用样本数据训练改进的稀疏滤波,用He初始值抑制网络学习中的过拟合问题;再通过批标准化技术中平移和缩放参数调整网络隐层激活值的分布,使深度稀疏滤波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最后采用
为研究不同试验方法下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评价指标的区别,对掺入RH、Ev温拌剂的AC-13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浸水马歇尔试验、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比较了6种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不同水稳性指标。结果表明:RH、Ev温拌剂对基质沥青混合料水稳性影响不一,前者MS0减幅为6.5%,后者基本不变;两者MS′0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增幅分别为41.5%和20.4%),但只有前者MS′0满足规范要求;前者TSR增幅为4.2%,而后者TSR基本不变。RH、Ev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的提高较为直观,分
为解除载荷识别问题对原系统先验知识的依赖,提出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对非线性系统进行逆模型辨识,随后在该逆模型基础上利用工作状态的响应数据识别时域载荷。通过对某一非线性系统的稳态和非稳态激励的仿真计算,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LS-SVM能够辨识出可靠的非线性系统的逆模型,进而反演出较精确的时域载荷。该方法不需要了解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参数,只需少量训练样本即可,因此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提出一种基于颗粒阻尼的U肋加劲板减振降噪方法。以某钢箱梁为原型,制作U肋加劲板缩尺试件,通过锤击试验和数值仿真手段研究颗粒阻尼的减振降噪效果。对比测试颗粒阻尼填充质量、填充位置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并基于混合有限元-边界元方法进行减振降噪预测。结果表明:总体上颗粒阻尼对U肋加劲板具有较好的减振降噪效果;在较宽频带下,填充颗粒阻尼后的试件振动衰减显著,各频段阻尼损耗因子平均提高至原结构的2倍~2.5倍;均匀填充率为10%时,总声功率级降低约3.2 dB(A)。该分析方法和研究结论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钢箱梁减振降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