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n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大学应届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成为了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阐述了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五位一体”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新模式,遵循对不同年级进行全程化,具体指导的方法,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五位一体多元化职业生涯
  【中图分类号】G647.38
  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的212万增长到2014年727万余,到2015年应届毕业生将达到749万人,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但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大幅度增长的毕业生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谋生手段,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人生发展以及如何正确择业、就业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使学生入学初就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克服其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理性地规化自己的人生,尽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方式,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现状
  1、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研究现状
  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自2011年起,各高校纷纷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当中,这标志着大中专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按照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要求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这作为高等学校推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指导文件,从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要求。
  2、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薄弱,教育体系不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其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不够重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认识到使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其实是一个对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学科,因而并没有从根本上关心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这也是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授课中却又存在时效性低、课程效果差等诸多弊端,据学者调研,35.34%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是学校的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过于薄弱,這说明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和形式上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多元化角度,使学生掌握和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五位一体”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模式
  所谓“五位一体’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即发挥学生、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的主体作用,五者相互结合,参与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结合各个主体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模式。下面将就此以时间为轴进行简要分析。
  1、 探索期——学生、学校为主家庭为辅自我探索,大学一年级在大学中极为重要,此时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利于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大一学生有了很多的空闲时间,开始深入地接触社会,伴随而来的是迷茫和困惑。如何更快的走出迷茫和困惑期,形成稳定的自我定位和明确的人生目标是这阶段的重要任务。此一阶段正是进行职业生涯中自我认识的最佳时期,所以此时需要学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配合家庭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形成对职业生涯的宏观印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工作。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对自我兴趣、性格、个人能力和价值观进行探索,逐渐形成稳定的自我印象。家庭教育因为其独有的血缘联系,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教育功能,学生的自我探索离不开家庭教育与支持。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新生沙龙等活动,使新生与高年级学生或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交流大学学习生活,和规划职业生涯的选择途径等,以身说法听取来自高年级学生的建议和忠告,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在大学期间顺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基石。
  2、建立期——指的是大学二、三年级的时间。学生经过探索期对自己有了客观的定位,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工作世界和确定决策行动计划并不断强化修正规划目标。学校应注重与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为学生提供实践途径,让学生提前感受并参与工作实践;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和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建设,精心组织学生参观有规模性的大型企业;指导学生做好生涯人物访谈,职业环境探索;邀请优秀校友回校现身说法,聘请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资深职业指导专家、社会成功人士来学校开展各类就业讲座,让学生在校期间对相关行业和企业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更加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积累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经验,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与相关企业进行良性互动,还可以使高校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通过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四主体联合,大学生在了解工作世界后确定并强化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学生接触具体的工作世界中,发现自我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不断充实、提高自我能力的想法,最终形成较为理性成熟的职业规划,为下一阶段强化期的职业成熟度提供有利条件。
  3、强化期——“五位一体”职业规划强化期是指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的一年。经过前两个阶段后,学生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形成了明晰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以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发挥作用,让学生强化自身设立的职业生涯目标。为了让学生强化职业规划目标,学校在此阶段需要对学生按需进行整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整体指导是针对全体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进行,通过讲座、案例分析、集中培训等方式巩固职业观和就业观;个别指导则指向特殊群体,从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有的学生性格相对内向,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不能继续深造学习,有的可能会因为求职过程中的不顺利出现心理上的波动,整体指导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困惑,这些特殊情况学校需要提早发现,及时介入,通过单独给予就业和心理指导。为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创造积极就业心态。   4、实践完成期——是指大四下半年到就业初期。“五位一体”推进职业规划实践完成期,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以学生、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五位一体”的合力。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锻炼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形成比较完善的、可行性高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完成期内,学生可能会遇到家庭对学生的职业期望与学生自我期望不一致的情况,家庭作为职业生涯规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主体,应该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在尊重学生自主性前提下理性表达家庭的职业期望,不能粗暴干涉学生,以免引起逆反心理。学生为主体在通过一系列考试、面试、政审等环节进入就业单位,在进入单位初期,可能与理想中的工作环境有较大差距,这时企业、社会要及时发挥舆论引导和思想工作,使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能够较快的调整好心态,尽快融入到工作当中,调整好自身工作状态,从一名大学生尽快转变到一名社会工作者角色,这当中需要学生、企业、社会共同努力,使学生安心工作,平息浮躁心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为学生能成为工作岗位上的优秀能手提供有利发展空间。
  三、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贯彻职业生涯整体的过程,在大学期间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学校、家庭、企业、社会五方主体的力量,形成“五位一体”的合力,从入学开始,在宏观探索期充分借助两个平台帮助大学生树立宏观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完成学生的自我探索;进入定向强化期后,企业、社会在实践平台让学生充分接触工作世界,尽早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在阶段实践期,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四方鼓励学生大胆求职,实践完成阶段性的职业规划目标并树立终身职业规划意识,科学地规划人生,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实现人生价值。这既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健康成才、早日成才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子尧.“ 四位一体”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初探.教育探讨[J]. 2014.6
  2、李辰亮、刘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教育与职业[J].2014.10
  3、李敏.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河南科技学院学报[J].2014.8
  4、馬小红.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2014.17
  5、郭振友、卢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模式的探讨[J].2014.8
  通讯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红旗中路鲁东大学法学院,邮政编码:264025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大鼠根尖周炎模型,研究粪肠球菌对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以及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的表达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24只,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行开髓术后,随机分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学习的空间和领域越来越广阔,传统的“灌、压”式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的学生了,“MOOC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与虚拟的网络学习相混合,将师生之间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相混合,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相混合,实现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知识类型、不同教学单元目标,灵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侧重于激发学
【摘要】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建设都是重要的教研建设任务。本文介绍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建设途径,就是利用统一主题的教学项目贯穿专业课程体系的始终,不仅使得每一门课程的内涵和效果最大化,还让各门课程的关系明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内容来自国家骨干校建设成果。  【关键词】教学项目,高职,软件技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材料,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心理学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英语词汇。  关键词:英语词汇 心理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词汇的积累,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任何
摘要:近年来,小学语文受到来自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整个语文学习阶段的基础,小学语文的学习重点放在了培养素质教育的识字能力上。小学语文教材较为简单,因此教师通常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将课堂上的内容教授给学生,更需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主动积极地掌学习和掌握更多汉字。本文就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识字能力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课题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由抽象变为具体的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架起一道桥梁,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到具体的转换,而这道桥梁就是多媒体技术。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意义,探讨多媒体环境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引 言  随着教育的改革以及深入,国家
摘要: “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是夸美纽斯的教育理想,用这一教育理想审视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发现存在着教材内容选择不当、教学方法单一、教育不公平等问题,这需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多维度致力与实现教育公平与资源均衡,从而促进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教育理想  【中图分类号】G652.3  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研究课题“新课改以来农村中学
【中图分类号】TP3-4  面对中等职业类的高一新生,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又参差不齐,大多只停留在上网、聊天、打字、游戏等一些简单应用层面,有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甚至认为到学校就是玩游戏等现象,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了解甚少、不系统、不全面,想学的又不知如何去学好计算机。针对这些情况,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高一新生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吸引力,结合自己这几年在计算机专业多个学科教学实践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