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元素在广场设计中的运用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z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基础物质满足后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于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视,儿童也需要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来实现全方面发展。把动物元素运用在儿童广场设计中,能够起到引导儿童兴趣的重要作用,这种儿童广场是能够满足儿童认知、发展、探索等多种需求的环境媒介载体,呈现着环境与儿童、空间之间的对话关系,更是代表了地域环境、文化、经济发展的景观符号。
  关键词:动物;儿童;广场设计;公共空间
  目前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几个不错的广场,但是有特色的有主题的相对来说较少,针对儿童的特色广场在城市中更是寥寥无几。目前,每个家庭对于子女各方面的教育发展都非常重视,虽然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让孩子多半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面,无论是长辈还是儿童自身对这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学习不是唯一,多方面全方位的发展对儿童来说才是更加健康积极的。除了在学校的学习外,儿童更需要一个公共的社交、运动、娱乐等空间,让他们在开放式的空间内去发展、认识、探索、了解自己。那么儿童广场空间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广场上既可以玩耍娱乐,又可以加强对自然、社会、人际的认知,这样更有利于儿童的性格和心理的发展。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要更加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出更好的环境,培养出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因此,一个好的儿童广场在每一个城市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下儿童广场存在的问题
  儿童广场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下城市的整体形象、居民的精神面貌等。不同类型年龄的儿童需求不同,但是目前广场的设计较为单一化、形式化、不人性化等等,出现了一些随着时代进步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一)空间尺度失调
  儿童广场要结合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以及后续的儿童发展来整体规划。如果整个儿童广场空旷的面积较大,会使儿童产生一种空旷感和无助恐惧感,并不符合儿童的特性。但如果空间过小容易造成成人和儿童的拥挤感和矛盾,因无法满足需求而造成不适、局促的感觉。因此,儿童广场应合理安排布局,利用合适的尺寸打造出一个舒适感强的活动空间。
  (二)空间的层次单一
  目前很多广场功能性、实用性等比较单一,基本结构仅由绿植、石子路和一些运动设施组成,而且针对儿童的娱乐设施只有一些简单的滑梯等,并无太多创意项目,也没有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的儿童设置一些智益项目,使得广场的受众群体较为单一。
  (三)缺乏人性化设计
  当下很多儿童广场设计只抓住了绿植、空间、色彩等几个设计要素,而真正好的设计不是把几个元素拼合在一起,而是以儿童为本,以人为中心。比如将座椅等放置在无任何遮挡物的位置,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就不能给人提供舒適的休息环境。有的宝宝需要母乳喂养,但是儿童广场上很少看到提供给哺乳期母亲的母婴室。很多小朋友的卫生间洗手池并没有单独进行设计规划,这也使得在父母带孩子出门游玩时会出现不方便的情况。这些都导致居民不愿意再前来娱乐放松,使得广场的受众群体变少。
  二、动物主题儿童广场的设计原则
  (一)明确主题原则
  根据现在各地广场的情况,很多并没有主题,也无关联性,过于注重形式,只是把广场的元素堆积在一起。城市广场反映城市的整体形象,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于一身,满足市民的各种社交生活,为市民提供日常交流、办公、商务、娱乐场所[1]。当代儿童广场应以当地城市为历史背景,突出文化特色,如以动物为主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想法。确定了这个主题后,在设计广场的平面布局图和细节图,以及广场的装饰小品、水景、灯光等很多细节的时候都需要以满足儿童的需求为切入点,用动物元素进行点缀装饰,从感官上达到统一性。这样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氛围,给人以轻松生动的环境,通过设计表达出鲜明的动物主题,与儿童形成互动。
  (二)人性化原则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城市广场本身就是以满足居民需求为核心进行设计的,那么人性化应该是其建造的基本原则。广场能够满足居民休息、游览的基本需求,而儿童广场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性。城市儿童广场把动物的主题确定下来后,儿童和动物便成为广场设计的关键词,需要把需求细节化。例如,在公园内摆放适合儿童尺寸的动物形状的休闲座椅、垃圾桶、指示牌、扶手等,单独设计出具有动物元素的儿童专用卫生间和洗手台。除了这些小细节外,还需要设置合适的儿童游乐场所给他们提供娱乐的空间,另外可以设置儿童天文景观台或者动物类趣味文化教育背景栏给儿童一个探索、学习的区域。在儿童广场设计中,需要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考虑到儿童的休息、娱乐、游览、运动、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
  (三)吸引性原则
  不管是商业街还是科技馆等,都需要具备一个基本的元素:吸引性。居民对此有期待有需求才会愿意来到新的环境当中。以动物为主题进行儿童广场设计,就可以用动物这种元素来吸引儿童,如设计出动物造型的植物景观,创造出有特色的城市儿童广场景观设计,可以使儿童产生不同的观感,激发其到儿童广场上游玩的兴趣。将动物的特点、习性等知识以广播、宣传栏、屏幕等多种形式传播给儿童,让儿童在玩乐中也能学到知识,这也会让更多的父母愿意带孩子过来休闲。
  (四)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在全球变暖、提倡人人环保的背景下,在设计动物主题的儿童广场时也要遵循生态可持续性原则。在设计前需要充分考虑广场的定位、周边环境状态,尽量做到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另外,考虑到广场的可持续性,需要在广场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确保广场和生态环境的统一性,在雨水量过大的情况下,对广场绿地和开放性场所进行充分利用,强化其蓄水净化等能力。
  三、动物主题儿童广场的设计方法
  (一)合理选址   广场选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选址方面需要对整个城市布局进行基础调研。首先,需要有大面积的空旷场地,避免大面积二次改造对资源造成浪费,并且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地形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其次,结合当地居民分布、人口密度以及儿童数量来确定选址的位置,以更好地服务群众。
  (二)布局和分区
  在进行动物主题儿童广场设计时,其一,要考虑儿童以及周边居民的多方面需求,重点考虑儿童的娱乐、运动、才智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需求,对广场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其二,结合吸引力原则进行区域划分时,可以把动物元素应用其中,使得整体看起来更加具有代表性和特色。如可以应用中国国宝熊猫的元素,或者当地的一些特色动物,更好地让趣味性和当地文化特色融入其中。其三,在进行分区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各个分区的连接性和互动性,在这种相互作用下提升儿童的流动性和舒适性。例如休闲娱乐区不可离开太远,同时要给儿童提供休息的空间。考虑居民和儿童在各方面的不同需求,在设计中需要进行更加人性化的设计,运用人体工程学、社会社交心理学等知识对整个广场进行合理布局。
  (三)建筑及小品设计
  建筑和小品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景观设计空间中,需要将它们设计为人们视线的焦点,直观地体现广场景观的特色[2]。将动物元素贯穿到广场的建筑和小品中,使其在整个广场中起到升华主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1.建筑
  在广场内除了开阔的草坪、跑道等空间,建筑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以动物为主题的广场设计中,可以把建筑设计为动物的形状,用鲜明的色彩进行装饰,给人以震撼且有趣的感觉,这样的建筑会更加具有代表性。在建筑内部设置咖啡馆、小吃吧、儿童室内游乐园、卫生间等,以满足儿童和居民的需求。同时,可以用动物元素对商业店铺进行装饰,给儿童更多的感官刺激,这种模式也更加有利于儿童的艺术潜力开发。
  2.小品
  小品能够成为一个广场的点睛之笔,也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代表。在进行儿童广场设计时,可以用个别体积较大的动物形象来体现整个广场的主题或者代表城市的文明。例如,在成都建设动物主题的儿童广场时可以选择熊猫玩偶作为小品的重点代表,将其放在公园的入口或者中心处。一些体积较小的小品则可以根据广场的布局来进行合理安排,起到烘托气氛、丰富景色、营造意境的作用。
  (四)动物元素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是当代文明的一种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标识从一开始的简单文字发展到现在功能性强、视觉效果好的系统化、特色化标识。动物主题的儿童广场标识系统应利用动物元素进行设计,不同的标识可以结合不同的动物特色来进行规划设计。考虑到儿童的身高问题,除了设置正常人高度的标识系统外,还需要设置适合儿童身高查看的标识。设计原则主要有主题鲜明化、信息明确化、范围全覆盖化和统一性的原则,这样既增强了主题文化展示,又融入了广场的环境中。
  四、结语
  近年来城市迅速发展,开发了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儿童不再像原来可以轻易接触大自然。广场是城市空间的核心空间形态,也是居民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把以上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动物主题的儿童城市广场设计尤为重要。给当地的儿童创造出一个接触自然的活动空间,使得儿童除了书本的知识外可以更好地增强语言、逻辑、运动、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的认知,以智能教育理念为设计思路来构建儿童广场空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鹤馨,王计平.基于人性化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以张庙科普健身广场为例[J].福建建设科技,2017(6):47-49,55.
  [2]李云,吴霞.茶主题文化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20(6):161-162.
  作者简介:
  黄麟喻,湖北师范大學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刘志扬,湖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谢欧(通讯作者),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新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从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中的规划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当前城市规划方面暴露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加强现有的城市新区规划能力。  关键词:城市新区;城市规划;规划设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新型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核心,党的十九大又对新时代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摘 要:城市更新行动是一个对当前城市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其通过征收、改造、投资以及建设等行动对城市中一些已经衰落的地方进行功能性的恢复与替换,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等城市既有实体的拆迁与改建,城市生态、文化环境以及游憩环境等的完善与创新,以社区邻里为中心的社会结构、社会心理以及社会情感等的存续与变化。回顾“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城市更新工作方面的试验,李克强总理提出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别墅庭院的要求从简单的居住需求进入精神层面的需求。人类有着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天性,而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精神寄托成为大多数人的缓压“良药”,家就是心灵的“港湾”,因此对于别墅庭院的意境营造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以别墅庭院和意境的概念为切入点,在认识意境营造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从设计构成和景观元素等方面探索别墅庭院的意境营造。  关键词:意境;现代别墅;庭院;景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通过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促进低碳清洁产业发展,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采取科学的手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关键词: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途径;生态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态环保观念越来越强,这就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通
摘 要: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与景观设计师或建筑设计师合作,通过设计公共艺术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赋予城市艺术气息。基于此,结合北美部分城市的公共空间案例,从艺术与建筑的相互关系角度出发,探寻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价值和主要特征。  关键词:公共空间;视觉艺术;当代艺术;景观建筑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普遍认为公共空间是公共场合的通用名称。然而近年来,公共空间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和内涵,如今世界范
摘 要:公共艺术离不开城市,可以说城市是城市公共艺术存在的必要条件,从城市的角度考虑公共艺术的发展和起源,是一个清晰且必要的研究角度。而在思考一门艺术现存形式的时候,追根溯源反而更能凸显这门艺术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建筑  一、启蒙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的起源是可溯的,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出现早期的公共艺术了。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摘 要:新地域主义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历史文化悠久,该地区的建筑设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广西传统建筑设计的特点可以看出,广西传统建筑蕴含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楼式建筑风格突出,材料使用因地制宜,但是缺乏和现代科技的融合。基于此,分析新地域主义在广西传统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乡土情结的融
摘 要:如何立足于“十四五”规划,放眼2035年远景目标,向建设世界一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再出发,成为了人们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十四五”时期,圆明园遗址公园应紧紧抓住升格为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三山五园示范区”和马首铜像入藏的机遇,高水平地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分析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发展背景,并根据相关政策要求,针对圆明园遗址公园发展中的短板和问题,提出了高水平建设圆明园遗址博物馆、建立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