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现实生活激活传统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语文课程的知识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等特征,它的很多教学内容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语文知识,所以有必要将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将有助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让高中语文教学实现生活化,能有效激活传统课堂,让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育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19
  随着生活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会削弱其教育价值和教学意义,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但是,现在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长期脱离社会生活,教学内容也与生活背道而驰,这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所以迫切需要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来激活传统课堂。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之后教师便开始正式授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大多还没有做好接受新知的準备,课堂学习注意力还没有得到有效集中,或者还没有提起相应的学习兴趣,所以学习过程是比较被动的。其实,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效地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会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可以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然后再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文教学活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时,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一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美国女作家的精神世界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如果仅仅靠讲解,是无法让学生体会到盲、聋、哑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的,这样就无法体会到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先蒙住眼睛,堵上耳朵,闭上嘴巴,感受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在这样真实化的生活情境中再同教师互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受残疾人的生活与正常人的生活有哪些不一样,最终体会作者的坚强意志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二、加强生活化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语文情感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又不能脱离教材,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以教材为基础,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认识生活、感悟知识、丰富情感。即便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是选自中外经典名著的,这些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但它们也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不要因为是名家名著就产生敬畏感,不敢对文章进行探索。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走入真实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将语文学习生活化,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体验,进而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情感。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体验,需要语文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充分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而把语文和生活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例如,在学习《江南的冬景》这一课时,可以先设计一节以“我心中的冬天”为中心的口语交际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或者在课堂的末尾,语文教师播放一段北方或闽粤一带的冬天的视频,再播放一段江浙一带冬天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是否喜欢冬天,以及对江南冬天的感受。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各抒己见。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体验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更能透彻理解原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谓一举多得。
  三、注重生活化的知识积累,拓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知识点非常分散,知识的积累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更加凸显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并积累语文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即便是在课外作业布置环节,也应提倡语文作业生活化,通过感受语文进而应用语文,有效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例如,在《乡土情结》这一课学习完后,教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可以是让学生以《我的家乡》为内容,认真搜集自己家乡的特征,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以此来写一篇作文。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实践化的作业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与情感等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只有将语文教学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语文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目标。想要让现实生活激活传统课堂,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开发生活化教学素材,这样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实例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学生角度考虑,探讨了生活实例的高效选取,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实践等因素,通过调查、统计、举例等做了必要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实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123  地理新课标做出明确说明: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
“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这是2013年江苏省高考的一道历史题目。近年来高考试卷有多个试题涉及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这是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历史学科能力测试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新要求。分析、总结这些试题的设计方式和考查特点
[摘 要]少教多学是一个理念,一种策略,一种思想。教师的“少教”,是重视教材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等,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多学”则是从知识的广度入手,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学什么,要有所为而学,带着目标去学,这是需要教师培养的,也是少教多学的关键。阐述了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少教多学 古诗
[摘要]由于我国立法的滞后和实务操作中存在的缺陷,造成了滥征农民土地,侵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村民合法权益,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土地的合理利用,导致土地纠纷日益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在土地征收补偿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借鉴国外在土地征收补偿中立法和实务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理性分析征收补偿的概念和征收补偿的原则等,并据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五四爱国运动”为例,在研读课标基础上,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对四个板块进行知识点填充,将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到思维导图中,可运用图片、文字、颜色、形状等多种因素加深记忆。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应对课程重难点。最后总览全图,查漏补缺,升华思想,巩固知识体系,因此思维导图对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思维导图 五四运动 思
[摘 要]新课程为高中选修课的设置提供了多种可能,比如对学生普遍认为充斥负能量的张爱玲作品的阅读与探讨。通过对张的代表作《金锁记》的个人赏析,勉力推送这位“眼极冷,心肠极热”的奇女子。  [关键词]张爱玲 “负能量” 阅读深度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31  很多高中生在读张爱玲时,常常会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张的文章太冷血,充
语法是从交际中来,到交际中去的一种语言规范。语法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语法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脱离语境。缺乏情景创设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沉闷的课堂,给学生留下了语法难、繁和杂的印象,以致学生怕学语法。二是模式僵化。大部分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简单的演绎法,先呈现规则,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模仿和简单重
[摘 要]中学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度研课必须服从这一目的。具体到《鸦片战争》这一课,首先要确定其教学立意,即鸦片战争告诉我们,中国必须实现现代化,主动融入世界潮流。然后要讲清楚三个问题:偶然与必然;平等与不平等;觉醒与反思。这样的历史教学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深度研课 鸦片战争 课程性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本文认为,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阅读与写作就是吸收输入和倾吐输出的关系,它们都是学生在思维发展中的最直接体现。从其根本目的出发,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而写作水平的提高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
[摘要]教师上课尽心尽力,学生不买账,究其原因竟是教师的“过度付出”。教师的“包干”让学生迷失了自我,让师生关系紧张,让历史学习低效,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教育要以人为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真正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在学生的心灵教书,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 生命活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