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mb_cli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现如今时代背景下生活以及生产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数学所呈现出来的空间观念、逻辑推理、思想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价值等等方面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重视。在初中教育阶段,数学是主要学科,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更好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故而,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行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51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能够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意识,使得学生产生乐于学习数学的欲望。不仅如此,还能够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基于此,笔者針对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一、充分合理利用数学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为了能够转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努力地将发现数学的过程呈现出来,同时体现出数学以及生活、生产之间存在的关系。针对初中数学教材而言,每一个章节当中的引言、插图以及每一个章节当中的议一议、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甚至于每一个章节的课后习题等等内容,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增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以及趣味性,拓展学生数学知识面,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兴趣,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有效提高的实际效果。理解概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理解概念教学,如果在此过程中运用口头讲述以及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则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材当中存在的特点,充分利用数学教材当中每一个章节引言或者是实际问题,将数学概念的背景向学生讲述,这种情况下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1]。另外,在数学教材当中,议一议、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的一部分内容都能够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反映出来。故而,充分合理利用数学教材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来说十分重要。
   二、挖掘实际问题转化数学素材,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应用题的文字叙述较长,涉及面较为广泛,背景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陌生,所以应用题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具备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实时地留意周边事物,充分挖掘身边存在的数学教学素材,指导学生能够深入生活当中,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当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比较等等学习手段将实际问题生活化,这种情况下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十分有利[2]。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将其充分与生活当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当中的应用范围,进而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取材的过程中应尽最大可能地选择涉及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并且还要与数学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与此同时必须要与处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相互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实际目的。
   三、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帮助形成应用意识
   数学建模是数学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数学的一种综合能力。数学建模与数学推理、数学运算以及空间想象等等数学能力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数学建模更为侧重于建立在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表达以及提出数学问题的一种能力,能够运用数学模型以及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一种能力等等,通过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或者是数学建模教学的开展能够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落实在实处。想要将数学的应用价值充分凸显出来,那么就应该建立在数学建模的基础之上,认识以及实施数学应用题教学。不仅如此,在此过程中还应重视强调如何才能够在实际问题当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这也是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关键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已经具备的数学模型针对问题进行解决,最后运用结果来叙述这个实际问题。这是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从实际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际的一种教学策略[3]。除此之外,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从具体的事物当中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创设生活问题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应用意识
   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所提出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数学在我们生活当中各个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以及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为学生创设生活问题课堂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数学知识也运用与生活的实际特点,以此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创设生活问题课堂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想要能够充分发挥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注重以下几点:其一,生活情境一定要与处于初中学习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真正地将学生引入到生活情境当中,使得学生在生活情境当中获得知识获得发展;其二,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创设生活情境;其三,应注重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在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当中具备重要作用价值承担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重任,因此,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具备启发性特点以及实用性特点。    五、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创造应用意识空间
   培养应用意识其主体在与学生也就是说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时,教师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以及团结合作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意识培养效果,同时还能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学生创造自主提升应用意识的空间,还能够使得学生亲身参与到每一个教学过程。所谓的小学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数学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建立在小组的基础上针对学习任务进行合作探究,进而完成学习任务。而在此过程中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呈现出来,学生需要运用到自身所具备的数学知识来完成学习任务,而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过程。值得教师注意的是,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意识培养效果以及教学效果,学习任务的设计应注重考虑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注重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特点,以此才能够使得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作用价值,进而做到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精心组织开展课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用意识
   实践对于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以及熟练运用知识而言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价值。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动脑以及动手的实践活动,能够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做到手脑并用。这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熟练掌握一些实践技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以及数学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想要能够真正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通过数学课后实践活动理解数学知识以及应用数学知识是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由此能够看出课后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开展课后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多多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强烈的应用意识。不仅如此,在课后实践活动当中还能使得学生学习到在教材当中不能够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而拓展学生数学知识面,这对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存在一定作用价值。
   七、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奠定应用意识培养基础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知识传授者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果以及发展等等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时,教师只有具备非常强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能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同时,学校应注重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针对教师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将提高教师的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目标,并且还要为教师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级体系,不断地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促使教师养成终生学习的工作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注重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应注重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究,进而提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仅仅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还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以此能够将数学教学的作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在此基础上教师一定要注重坚持,做到培养过程的合理和高效,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沈丽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28):164.
  [2]黎彩虹.例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2):34.
  [3]莫友明.加强初中数学建模教学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6):7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落实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及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问题教学法也是建立交互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认真设计数学问题,给学生创设对应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全面调动学生主体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得以激发;另一方面,帮助小学生构建高效英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各行各业的融合,在教育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校的主要教学课程之一.针对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
摘 要:语文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语言文字艺术,学习语文并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就是读懂文化,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强化阅读教学因此成为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由此出发,对为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推进阅读训练工作展开了分析。紧接着,在简要阐述阅读训练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趣味引入、学生独立阅读、探索方法等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组织教学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日益受到关注。在核心素养备受关注的今天,每个中学生都应具备这一基本素质,因为它与每位学生毕业后社会生活中的工作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和今后的处理工作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利用课堂时间和教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如今语文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初中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科学导向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打造高效化的数学课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精准全面地把握數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有效采用精细化的、科学的教学策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优化以及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对此,教师可就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渗透“生本课堂理念”,调动起学生参与数学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教育行业出现了“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小学数学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深化教育工作的改革,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智慧型人才。本文主要是针对基于生本课堂理念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展开分析。  关键词:生本课堂;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在社会稳步发展的进程中,核心素养理念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明显,核心素养理念受到各方关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应用措施,旨在不断拓展核心素养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 要: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也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内涵。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文章内容,还需要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和见解。为此,本文对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展开讨论。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