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得越来越广泛。文章就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散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作一些论述。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散文、诗歌教学;运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散文、诗歌这两类课程本身具有语言精到细腻,文章意境优美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侧重于引导学生去欣赏这些文章,而散文和诗歌的形象、意境、语言是我们赏析的重点。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发现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辅助散文、诗歌教学。
一、创设优美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散文和诗歌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为学生们创造一个优美的意境,适时地将符合文章内容的音乐、图片、视频、Flash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教学课件,巧妙恰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快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故都的秋》一课,以前没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时候,就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去描绘故都之秋,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平平,从学生平淡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无法真正感受到老北京秋天的那种味道。但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了这种局面,运用Flash动画缓缓地将一幅老北京的图画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一个小四合院,一棵老槐树,一张茶桌,一把摇椅……短短数十秒就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引入到了课堂中,可谓事半功倍。又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教学开头时播放有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录像,同样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上事实证明: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能让学生从多维度感知抽象的事物,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导入起到了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良好效果。
二、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化解教学难点是两个常规问题,也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中职语文课程中散文和诗歌的教学重点通常是美读课文。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很难做到优美而流畅地朗读一首诗歌,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上,使用动态字幕插件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将朗诵要领外化为各种符号标记,纠正学生朗读时的停顿、重音、语调,尤其是对节奏的把握。如《致橡树》一课,动态字幕插件可以将诗歌中的轻重音、停顿、升降调清晰地呈现在投影仪上,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朗读符号进行练习。此种信息手段还能够控制诗歌朗读的速度,便于学生跟着进度条用恰当的语速进行朗读。
在化解教学难点上,散文和诗歌这种抽象的文体很难用言语为学生讲解清楚。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在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所无法实现的优势。如《琵琶行》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作者描写琵琶女即兴弹奏时,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曲子的高低快慢,而是通过比喻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来表现音乐的繁密、幽细、清脆圆润、宛转流利、低沉入微、激越雄壮、戛然而止。这是课文的重点,又是难点。对于缺乏音乐素养、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在课前先通过网络搜索到几首著名琵琶曲,根据课文的描述把曲子的节奏分成:繁密——幽细——清脆圆润——宛转流利——低沉入微——激越雄壮——戛然而止几个部分,并做相应的剪辑。再根据课文的内容从网络上搜索到相应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将以上几个片段的音乐链接到相应的幻灯片中。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师再用课件展示进行验证。这样,学生通过看画面、听音乐,再对照课文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越发高涨。他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不但说得好,而且读得好,真正做到了入情入境地读,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
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对消除“抽象思维的障碍”等形成教学难点的“学习障碍”也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使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变得十分顺利。
三、扩充教学资源,提供学习平台
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应将语文学习充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而如何能够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提高学习的质量呢?这是语文教师长久以来探寻的问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更能够深入到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在课外利用计算机这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远程校园授课系统、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比如诗歌教学,教师将各种相关资源上传到校园学习网,学生们就可以课后去校园网上赏析其他诗歌了。
还有一些平时大家常用的网络信息手段,也可以对语文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如利用即时通讯软件QQ,教师和学生可以建立语文学习QQ群,师生们可以在家里随时进行多人语音会话、朗读诗歌或散文片段,互相学习交流,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出问题,并得到及时的解答。或者建立班级语文学习博客,大家可以将课上的语文作业上传到博客上,方便同学们学习交流。如《故都的秋》一课,学生们就可以将描写“家乡秋景”的片段上传到博客上。这些信息技术手段适合现代学生的学情,易于操作,适用于实际教学。
最后,在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抚顺市现代服务学校)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散文、诗歌教学;运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散文、诗歌这两类课程本身具有语言精到细腻,文章意境优美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侧重于引导学生去欣赏这些文章,而散文和诗歌的形象、意境、语言是我们赏析的重点。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发现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辅助散文、诗歌教学。
一、创设优美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散文和诗歌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为学生们创造一个优美的意境,适时地将符合文章内容的音乐、图片、视频、Flash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教学课件,巧妙恰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快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故都的秋》一课,以前没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时候,就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去描绘故都之秋,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平平,从学生平淡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无法真正感受到老北京秋天的那种味道。但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了这种局面,运用Flash动画缓缓地将一幅老北京的图画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一个小四合院,一棵老槐树,一张茶桌,一把摇椅……短短数十秒就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引入到了课堂中,可谓事半功倍。又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教学开头时播放有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录像,同样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上事实证明: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能让学生从多维度感知抽象的事物,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导入起到了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良好效果。
二、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化解教学难点是两个常规问题,也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中职语文课程中散文和诗歌的教学重点通常是美读课文。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很难做到优美而流畅地朗读一首诗歌,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上,使用动态字幕插件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将朗诵要领外化为各种符号标记,纠正学生朗读时的停顿、重音、语调,尤其是对节奏的把握。如《致橡树》一课,动态字幕插件可以将诗歌中的轻重音、停顿、升降调清晰地呈现在投影仪上,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朗读符号进行练习。此种信息手段还能够控制诗歌朗读的速度,便于学生跟着进度条用恰当的语速进行朗读。
在化解教学难点上,散文和诗歌这种抽象的文体很难用言语为学生讲解清楚。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在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所无法实现的优势。如《琵琶行》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作者描写琵琶女即兴弹奏时,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曲子的高低快慢,而是通过比喻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来表现音乐的繁密、幽细、清脆圆润、宛转流利、低沉入微、激越雄壮、戛然而止。这是课文的重点,又是难点。对于缺乏音乐素养、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在课前先通过网络搜索到几首著名琵琶曲,根据课文的描述把曲子的节奏分成:繁密——幽细——清脆圆润——宛转流利——低沉入微——激越雄壮——戛然而止几个部分,并做相应的剪辑。再根据课文的内容从网络上搜索到相应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将以上几个片段的音乐链接到相应的幻灯片中。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师再用课件展示进行验证。这样,学生通过看画面、听音乐,再对照课文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越发高涨。他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不但说得好,而且读得好,真正做到了入情入境地读,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
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对消除“抽象思维的障碍”等形成教学难点的“学习障碍”也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使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变得十分顺利。
三、扩充教学资源,提供学习平台
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应将语文学习充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而如何能够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提高学习的质量呢?这是语文教师长久以来探寻的问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更能够深入到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在课外利用计算机这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远程校园授课系统、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比如诗歌教学,教师将各种相关资源上传到校园学习网,学生们就可以课后去校园网上赏析其他诗歌了。
还有一些平时大家常用的网络信息手段,也可以对语文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如利用即时通讯软件QQ,教师和学生可以建立语文学习QQ群,师生们可以在家里随时进行多人语音会话、朗读诗歌或散文片段,互相学习交流,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出问题,并得到及时的解答。或者建立班级语文学习博客,大家可以将课上的语文作业上传到博客上,方便同学们学习交流。如《故都的秋》一课,学生们就可以将描写“家乡秋景”的片段上传到博客上。这些信息技术手段适合现代学生的学情,易于操作,适用于实际教学。
最后,在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抚顺市现代服务学校)